澄江市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在澄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总基调,不断增强经济活力、培育产业动能、改善社会预期,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着力推动澄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23.4亿元,同比下降23.4%;第三产业123.7亿元,同比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2亿元,同比下降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3亿元,同比下降23.9%;市外国内资金到位额34.9亿元,同比下降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3亿元,同比下降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15元,同比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6元,同比增长7.0%。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3.7%;林业产值0.41亿元,同比增长5%;牧业产值0.63亿元,同比下降9.2%;渔业产值0.29亿元,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2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万亩,粮食总产量2.6万吨。“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蔬菜播种面积15万亩,同比增长3.9%,产量13.7万吨,同比增长5.6%;瓜果播种面积1.3万亩,产量1.4万吨。 (三)工业经济高开低走 1—12月,澄江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4%。分三大 门类看,制造业同比下降1.9%;采矿业同比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71.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3增8减”。其中:表面活性剂同比增长144.9%;熟肉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00%;饮料酒产量同比增长23.3%;水泥产量同比下降88.8%;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下降67.2%;饲料产量同比下降53.1%;石灰石产量同比下降47.7%;磷酸产量同比下降43%;食品添加剂产量同比下降41.7%;黄磷产量同比下降24.6%;绝缘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4.6%。 (四)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立足扩大有效投资,大抓产业发展、大抓项目投资、大抓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快速增长。2023,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2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9.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7%,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6.9%;分行业看,农业投资同比增长5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39.1%,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增长170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同比增长125%。产业投资增速58.7%,比重达到40.8%,比上年提高21.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7%,工业投资作为产业投资主力军起到关键拉动作用,云南浙商产业园(一期)项目、昆缆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工业园等一批工业投资项目,蓝莓种植项目、抚仙湖七彩田园等地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支撑澄江市产业投资稳步增长。 (五)消费市场平稳恢复 疫情防控转段后消费恢复期,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成效尚未显现,消费潜力释放不足。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1%。从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排玉溪市第8位;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排玉溪市第5位;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6%,排玉溪市第6位;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9.9%,排玉溪市第8位。全年接待游客1005.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1%、85.78%,总量排玉溪市第二位,增速排玉溪市第一位。 (六)财政收支总体平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98.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59.5%,非税收入2.4亿元,同比下降42.6%;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树牢过“紧日子”意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2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八项支出17.1亿元,同比下降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亿元,同比下降25.8%;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2.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7.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11.7%,存贷比为89.5%。 二、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领域稳中向好。从生产领域看,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加之居民出行意愿增强等因素带动,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服务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水平,是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0.7%和36.4%。营利性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合计超4个百分点。 (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同比增长0.58%,增速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09元,同比增长4.2%,高于GDP增速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4.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8,比上年同期缩小0.09个百分点。 (三)纳规纳限质数双升。2023年,澄江市培育纳统“四上”36户(其中工业4户、建筑业4户、批发业5户、零售业5户、住宿业3户、餐饮业8户、服务业4户、房地产业3户),退库9户(其中建筑业3户、批发业2户、住宿业2户、餐饮业2户),净增27户。其中澄江海瀚物流有限公司实现纳统,弥补了澄江市多式联运行业无样本单位的空白,云南欢乐大世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入库,1—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1%,有力支撑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工业受市场影响较大。磷化工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1%,受黄磷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全年纳规工业企业3户,纳规数量在玉溪市排名第7位,对工业增加值增长带动小;增幅较大的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啤酒制造业虽增长较快但占比较小,对规上工业的拉动不明显;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7户建材、水泥企业市场销售大幅萎缩;工业类投资项目转化率不高,2023年有工业项目37个,完工22个,规模较小,截至目前还未有完工项目达到入库标准。 (二)商贸企业竞争力低。从企业规模效应看,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数量在逐年增加,2023年较上年同期净增7户,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小微型企业在数量上占据主体,缺乏具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在同期高基数、磷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下降等各类因素叠加影响下,批发业全年呈高开低走态势,销售额和增加值逐步回落,17户在库企业12户负增长,全年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低于玉溪市11个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受房地产市场影响,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85.5%,下拉投资增速22.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2%,下拉GDP1个百分点;大项目支撑乏力,2023年澄江市在库项目20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约占全部在库项目个数的五分之一,投资增速同比下降8.8%,下拉全部投资5.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2023年澄江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7.4%,下拉全部投资15.3个百分点,对投资稳增长支撑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全力稳住工业农业基本盘。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羊肚菌等高端蔬菜规模化种植,以蓝莓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大力推进蓝莓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强化加工补链延链,将单一的蓝莓种植产业发展成集果蔬生产、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大健康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拉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部门联动落实好稳增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努力帮助企业恢复、扩大生产。以春节为契机,支持引导食品企业加大营销力度,积极拓宽销路、提高效益,争取澄江澄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达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昆明天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内纳规,澄江伟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内升规,助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有效激发第三产业增长活力。突出三次产业的第三产业拉动,重点抓住接触型服务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旅游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抓住春节、元宵等节假日消费节点,开展相关节庆活动,有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丰富“夜间游”“微度假”和城市“周边游”等游客体验感,依托广龙小镇星光夜市,提升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消费品质,让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消费旺季的消费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想方设法扭转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持续负增长局面,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三)抓好临限企业升规纳统。以临限企业为主要对象,建立企业大走访大联系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实地核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展规划等情况,认真分析行业领域企业现状,建立企业管理台账,实施动态调整、精准培育。深化“个转企”和“企转规”,在农贸分离、工贸分离上有突破,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系列政策,促进规模个体经营户转变为企业,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助推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或营业收入达到规模以上并纳入联网直报。聚焦GDP占比较大的行业,持续推动工业、建筑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企业纳规纳限,力争完成41户纳规纳限目标,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四)全力以赴抓经济拼经济。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活力。建立高效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紧跟中央、省、市经济决策部署的步伐和导向,通过全面及时学习,把握好形势和机遇,提前谋划和布局全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方向,联合辖区金融机构和各企业抢抓发展先机。在“服务好企业”上下足功夫,积极走访调研企业,善于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和需求,发现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调集全市最优资源,全力攻坚克难,鼓足精神干劲,尽最大努力支持企业发展。结合澄江地域资源优势,提前谋划夏季旅游品牌项目,思考好在全国全省旅游热的比拼中如何让澄江“出圈”。 (五)抓经济普查摸清全市家底。2024年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关键之年,目前全市140多名普查员正有序对150个普查小区、5000余户普查对象开展入户普查登记工作。“五经普”普查数据事关澄江经济结构、行业占比和总量基数。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严格执行普查方案,规范普查工作流程,在前期单位清查基础上认真开展登记入户、数据采集和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充分开发和应用普查资料,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做好普查报告、专题分析、课题研究等工作,充分发挥普查成果在党政科学决策、部门行政管理、发展规划编制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