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2024年1—9月经济运行分析 2024年1—9月,澄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生产需求平稳增长,三次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运行总体平稳。 一、1—9月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9月,澄江市地区生产总值126.8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较二季度收窄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0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较二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4.4亿元,同比下降26.5%,降幅较二季度收窄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02.5亿元,同比增长3.1%,增幅较二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8.6%,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5%,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9%,降幅较二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省外资金4.1亿元,同比下降6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扭负为正;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扭负为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58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7元,同比增长6.2%。 
(一)农业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基地化、设施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聚焦蓝莓、红托竹荪等产业,招大引强,全力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2024年1—9月,澄江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0%(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3%;林业产值0.4亿元,同比增长26.4%;牧业产值0.4亿元,同比下降8.3%;渔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1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亿元,同比增长3.7%。 
(二)工业
围绕园区“一主两辅”产业定位,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推动更多项目落户园区,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5%,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增加值“5增7降”,生产形势向好,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较二季度增加2个,其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个行业分别同比增长11.6%、2.0%、2.1%、3.3%、2.0%;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7个行业分别同比下降37.8%、17.5%、16.8%、43.1%、88.3%、77.1%、25.9%。 
(三)固定资产投资 激发镇(街道)和园区抓经济促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政策性贷款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储备推动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48.6%,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0.5%;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2.1%。从构成看,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下降47.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95.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2.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4.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5.8%。 
(四)消费
扎实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在库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较去年同期新增24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限额以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2.14亿元,同比下降22.4%。从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42.1亿元,同比增长0.7%;零售业销售额73.2亿元,同比增长11.9%;住宿业营业额13.1亿元,同比增长6.3%;餐饮业营业额33.1亿元,同比增长11.6%。

(五)财税金融 2024年1—9月,澄江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税收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八项支出14亿元,同比增长22.8%;树牢过“紧日子”意识,稳住“三保”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亿元,同比下降2.2%。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7.1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5.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4.2亿元,同比增长7.4%。存贷比为85.4%。 (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9月,澄江市CPI同比上涨0.6%,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较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2.0%、2.3%、0.3%、4.8%和3.1%,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0.1%、0.1%和3.0%。 二、形势分析 (一)从三次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0%(去年同期增长4.8%),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高于云南省0.1个百分点,与玉溪市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26.5%(去年同期增长7.0%),分别低于全国、全省、玉溪市31.9、28.2、2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1%(去年同期增长5.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玉溪市1.6、0.6、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持续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三次产业比重由2023年的9.8:14.3:75.9调整为7.9:11.4:80.7。 (二)从具体指标看 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等7个行业对GDP正拉动,共拉动GDP增长3.44个百分点;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5个行业对GDP负拉动,共拉动GDP下降5.03个百分点。部分指标降幅持续收窄,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同比下降57.1%,降幅较二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5%,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9%,降幅较二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 (三)从纵向对比看 全国GDP增4.8%,高澄江市6.4个百分点;云南省GDP增3.0%,高澄江市4.6个百分点;玉溪市GDP增3.5%,高澄江市5.1个百分点。从GDP总量上看,澄江市126.8亿元排名玉溪市九个县(市)区第六位,低于红塔区、新平县、通海县、江川区、易门县,高于峨山县、华宁县、元江县。从GDP增速上看,澄江市下降1.6%,排名玉溪市九个县(市)区末位,低于排名第一的峨山县(7.7%)9.3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文旅市场带动消费不足。2024年1—9月澄江市接待游客97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累计总量排玉溪市第二位,但澄江旅游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受旅游产品开发供给不足、消费动力欠缺等因素影响,文旅市场存在“温差”,游客消费活力不足,住宿业、餐饮业增速与游客量增速还有差距,两项指标增速仅排玉溪市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二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二)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下拉经济增幅。受市场、原材料、工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规上工业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正常生产企业产量、产值、销售情况欠佳;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减少,房地产业虽有利好政策,但效益尚未显现,延续去年以来的下降趋势,未能扭负为正。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三区三线调整后,澄江市可开发利用空间小,在库项目数量缩减,2024年1—9月在库项目151个,同比减少53个;新入库项目支撑效应不明显,新入库项目71个、同比下降39.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仅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11个,大项目建设受市场、工期、支付进度等影响,投资进度放缓,支撑作用稍显缓慢。 四、下步工作建议 聚焦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干劲,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全力以赴“决胜四季度”,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要紧盯工作目标抓攻坚。贯彻落实好澄江市稳经济、强保障、促发展、保稳定工作机制,紧盯目标抓落实;经济主管部门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好行业领域内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各镇(街道)发挥区域优势,抓经济促发展形成经济新的增量支撑;把牢政策机遇抓承接,持续深入贯彻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金融、房地产、消费等领域平稳发展。 (二)要围绕经济增长抓服务。从“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做好农业种植技术服务,保障农产品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引导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产品向商品化转换进程。固稳调优工业经济“基本盘”,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帮助重点企业尽快完成检修,扩生产、增销路,切实把“服务”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鼓励施工企业购买本地建材和水泥;加快推进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达云电气等项目建设,力促云南浙商产业园和昆缆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工业园尽快建成投产。 (三)要聚焦项目建设抓投资。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项目促投资,谋划项目、招引项目、落地项目、推进项目,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计划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量。持续跟进推动县城二号安置区西片区(二期)、澄江国际康养中心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聚焦投资重点领域,密切跟进中央及省级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投放的重点项目方向,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并促成一批高质量产业类投资项目成功落地。 (四)要突出核心关键抓纳限。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确保拟纳规升规企业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充分利用税务、市场监管部门资料,做好“五经普”相关信息比对,挖掘现有市场主体,落实好限上单位入库奖励机制,提高企业入库积极性,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协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题,促使企业规模扩大,增强市场发展新动力。抢抓年度入库和个体入库有利时机,提前谋划,动态监测、跟踪管理、精准服务,确保成熟一批、纳入一批,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 (五)要落实消费政策稳增长。用好用活各项促消费政策,打造文体旅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稳定恢复,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