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在推动乡镇(街道)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哪些突破性进展?”11月1日,中共澄江市委常委、澄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郑学容在玉溪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澄江市专场上,就该问题进行了解答。 “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工作是玉溪市委、市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澄江市不断深化领悟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以强烈的遵循意识、执行意识推动工作落实践行见效。”郑学容说。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让乡镇真正披甲上阵。澄江市建立了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挂帅、出征,高位统筹推进落实;实行常委挂联镇(街道)、政府分管领导负责行业统筹、处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等制度,构建形成全市上下共谋经济、共抓发展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乡镇出题、部门答题”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推动形成抓工作的强大合力。 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把家底盘清盘活。澄江市坚持践行“一线工作法”,充分调动镇、村、组干部积极性,全面盘清镇(街道)“五本账”。开好“诸葛亮会”和“臭皮匠会”,透过账面找准各自发展优势和短板,因地制宜提出具体发展思路和措施,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今年以来,澄江市6个镇(街道)共梳理有效资产资源184宗、盘活10宗。此外,澄江市还通过开展企业遍访,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门别类、“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推动企业发展。 坚持“系统谋、长久立”,全面打牢经济发展基础。澄江市紧紧围绕“项目、财税、企业、基地”4个基点绵绵用力,构建形成融投建管营全生命周期项目工作闭环、“找资产、盘资源、变资金”的收入组织工作思路、企业和“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工作方法和以链式思维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的工作路径。今年1月至9月,完成项目入库73个,投资26.5亿元,降幅逐步收窄;实现税收收入2.34亿元,非税收入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7.8%;新增纳规纳限企业15户,升规升限企业13户;新增县级农业基地329个、市级农业基地57个,农业基地转企业37户,乡镇经济“含金量”和“含绿量”不断提升。 坚持“强本领、重实效”,让干部切实得到成长锻炼。澄江市通过乡镇(街道)抓经济促发展,全市干部重遵循、重执行的意识全面加强,观形势、谋全局、善统筹的能力和学经济、抓经济、拼经济的水平不断提升,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和反复抓、抓长远的韧劲持续强化,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更加浓厚,“四抓”作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检验干部的“指挥棒”、工作落实的“助推器”作用全面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