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澄江概览  >  澄江市志
​

澄江市志—科技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2-03-29 15:31 点击率:1441打印 】【 关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1950年以来,全县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和有限资金,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努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水浇地工程,获得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同时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在国家“科技兴国”的方针指导下,农业生产应用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农作物实现规范化栽培,稻谷、小麦、蚕豆、烤烟、油料亩产逐年提高。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大办水电,开发磷矿资源,建设磷化工基地。重视教育,发展交通、商业、医药卫生和旅游业。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促进各行业持续稳步发展。近50年来,科技、科协组织从无到有,农技和畜牧已建立县、乡、村推广体系;林业、水利、农机管理,完善县、乡管理体系;医疗卫生建立县、乡、村防治体系。1996年,全县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324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6人,中级职称668人,初级职称2533人。各条战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健全各种科普协会、发展会员,对全县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74~1996年,先后荣获全国、省、地、县科技成果奖208次,其中国际级2次、国家级7次、省级10次、地区级59次、县级130项。科技普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委员会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74年成立,隶属于县计划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3年11月县科委独立建制。1987年县科委和县科协单独分设,县科协划为党群组织,由县委分管,县科委属政府科局级单位。

  1986年,县属3乡3镇各设1名科技干事,人员由县科委聘请,县科委和所在乡镇共同管理。科技干事是乡镇科技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也是县科委的基层科技助理员,负责管理乡、镇科技工作。主要任务是发展联系农村科技示范户,传播科学技术。

  1985年3月,县科委开设科技情报阅览室,由专职干部一人负责管理。资料室每年订报纸70余种、杂志273种和其他科技书籍,年读者达0.45万人次,每年倡导订阅《云南科技报》,宣传普及科技知识。1989年在阳宗、龙街镇开设科技服务部。

  1996年,科委定编为8人,设办公室和科技股,每个乡镇设5名专职科技助理员,负责处理乡镇科技的日常工作。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1958年,成立澄江县科学技术学会,以后中断活动。1980年8月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与县科委合署办公。1984年8月,县科学技术协会进行调整、充实,由12人组成县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1987年县科协与县科委分开,独立建制,县科协属县委下面的群团组织,配备专职干部,开展日常工作。

  为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当好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振兴全县经济。1981年8月~1989年,县科协共建立县级各种专业学会16个,发展会员1209人。

  科技普及

  1984~1996年,县科委和科学技术协会先后主办或与县妇联、团县委、农牧局、食品公司、卫生局、教育局、县政协等单位配合,举办科学养猪、养鸡、养兔、养鱼、果树栽培、妇幼保健、新式珠算、裁剪缝纫、刺绣、食用菌栽培、早大蒜栽培、旱育水稻秧苗、优质烟栽培技术、ABT生根粉技术、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技术应用、烤烟远红外涂料使用技术、沼气使用技术、防治潜叶蝇虫害培训、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白蘑菇栽培、玉米容器育苗、地膜覆盖、烹调技术、预防接种等培训班674期,培训各类科技人员87611人次。

  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及小论文178件,评选出13件参加地区举办的“第五届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研讨会”,《肥皂治烫伤》获论文三等奖,《避免钢笔尖受损》获发明作品鼓励奖。1991年参加地区“首届生物百项活动展览”,二中、凤山小学获先进集体奖,《勤劳的蚂蚁》、《澄江动物化石群考察》获优秀项目鼓励奖。1992年评选出23件创造发明作品参加地区“第六届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剥玉米的新工具》、《卫生墙报》分别获创造发明作品二等奖与鼓励奖。1995年4月,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生物百项活动,推荐24件作参加地区竞赛,其中:牛蛙的人工养殖、采集培养草履虫获优秀项目三等奖。1996年5月,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第一届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评”活动。收集作品85份,评选后推荐12份作品参加全国、省、地展评。其中人类第二家园—月球居民区,获全国二等奖、云南省一等奖、玉溪地区二等奖。《21世纪多功能旅行箱》、《水下世界》、《描绘21世纪科学幻想之梦》,均获地区三等奖。旧城小学被评为云南省“小星火”活动先进集体,校长杨国兴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生物研究所的研究生侯先光,根据前人的有关资料信息,在帽天山考察时,首先发现纳罗虫(Moraoia)和其他软体动物化石,从而揭开5.3亿年前的寒武纪“澄江动物化石群”的面纱。经过10多年时间、10多位中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化石5万块,发表世界级科学论文60篇,特别是云南虫的发现,把脊椎动物的历史向前推移了1500万年。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地球早期生命大爆发的有力佐证。1996年7月,在台北举办了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图集展览,轰动台湾地区和美国。1996年,以陈钧远为首的科学家正式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广义进化论,对传统的达尔文渐变进化论提出了挑战。科学家们把帽天山誉为古生物的圣地,把澄江动物群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1996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对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保护作了专题报道,同时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把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地选为会前会后的重要考察点之一,先后有两批科学家到帽天山考察。经过协商,1996年7月24日,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澄江县签订了有偿使用帽天山78亩土地的合同;12月,中国科学院与澄江县又签订了院县合作建设高水平的中国澄江古生物研究站的协议。同年,县和省地矿厅一同拟订向省政府申报“建立澄江动物化石群省级保护区”的意向,并向玉溪地区科委申报建设“澄江县动物化石群科技园”的报告。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