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澄江概览  >  澄江市志
​

澄江市志--大 事 记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4-16 18:45 点击率:4555打印 】【 关闭

  大 事 记

  西汉至清朝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沿袭旧制,仍属建宁郡。

  永嘉二年(308),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俞元县属晋宁郡。

  西晋末至东晋初,晋惠帝复设宁州后,郡县制屡有分合,而俞元县分属不同的郡,或分立新县,仍属晋宁郡。

  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隶属于南宁州总管府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俞元县划属南宁州都督府。

  天宝末年(756),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

  上元元年(760),改罗伽甸为河阳郡(今澄江,河阳一名始此)。

  宋乾德三年(965),赵匡胤以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

  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统一云南,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

  宪宗六年(1256),境内设常平仓、义仓。

  至元三年(1266),改罗伽万户府为中路,领河阳县、江川县、双龙县、畔龙县、休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将罗伽中路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

  大德四年(1300),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城。

  大德十一年(1307),路总管魁纳建立澄江路学。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为澄江。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请屯田,以左、前、广、后4卫分屯河阳县。

  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万人,命王砚开挖阳宗汤池大沟,引阳宗海(明湖)水流出。

  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连绵,庄稼遭害,斗米价值银四两。

  景泰七年(1456),连绵阴雨,庄稼无收,百姓用野菜充饥。

  天顺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

  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倾倒,人畜多压死,禾稼遭害,月余才止。

  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温廉迁府治于金莲山。

  正德十三年(1518),迁府治于阳浦山麓。建黉学于绣球山。

  正德年间(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阳宗城。

  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倾城、坏屋、损害庄稼。

  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价腾贵。

  嘉靖十八年(1539),迁府治于金莲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

  隆庆元年(1567),在城南筑鲁溪营堰塘,周围1里,深七尺,引西龙潭水注入。

  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舞凤山麓(今凤麓镇)。

  隆庆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县城东建黉学(文庙),又称孔庙。

  万历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价腾贵。

  万历九年(1581),将赋役归并田赋征收。

  万历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损坏庄稼。

  万历十六年(1588),地震。

  万历十八年(1590),天旱,损害庄稼,歉收。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饥。

  万历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

  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

  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兴州发生五级地震,波及澄江。

  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国寿重修阳宗城。

  康熙八年(1669),云南巡抚李天裕裁阳宗县归并河阳县,属澄江府辖。

  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刘知枢编审实丁1313丁内。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灾。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连绵大雨,山洪泛滥,损害禾稼,毁坏房屋。

  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设迤南道,澄江府仍属迤东道管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冲毁房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价腾贵。修建海口石桥(又名海晏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黄沙,3日乃止。重修黉学(文庙)。

  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地、丁合一,统按田粮征收粮税。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应绶等编纂《河阳县志》,计20卷。

  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楼垛口倒塌18座。

  乾隆五十八年(1793),筑鲁溪营吉里村堰塘,周围1里,深8尺,聚西龙潭之水灌溉田亩。

  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王良臣建太平桥。

  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男妇无数。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龄等编纂《澄江府志》。

  咸丰年间(1851~1861),筹集军晌,摊派津贴。

  咸丰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数以千计。

  同治末年(1874),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

  光绪十年(1884),清丈田亩,核实田赋。

  光绪十一年(1885),开办社仓积谷。

  光绪二十七年(1901),河阳县设邮政代办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办澄江府属中学堂。县衙设实业所。

  宣统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创办职业学堂蚕桑讲习所。开办艺徒学堂。

  宣统二年(1910),县境内开办公办和私营采煤业8个,分别在乌鸦洞、沙坝、牛场等地开采。开办私营联发铜厂和宝丰铜厂。

  宣统三年(1911),府属师范讲习所、府属中学堂并省归口管理。

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改儒学所为劝学员长所,县设劝学员长1人,各大乡设劝学员1人,改学堂为学校。贯彻国民时期政府《小学教育令》,分学区推广新学,规定学制为高小3年,初小4年。县城创办乙种工业学校,设窑业、染织专业。城东门、西门、九村、阳宗、新街等21所义学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2年(1913),废府设县,改澄江府为澄江县,由云南省直接管理。10月,地震。

  民国4年(1915),新设县办第二高等小学校。

  民国5年(1916),奉省命将劝学员长所改为劝学所。乙种蚕业学校、乙种工业学校、县立女子小学堂相继停办。

  民国6年(1917),开办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县政府恢复已停办的女子小学,并增设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8年(1919),吴崇基主修《澄江地志资料清册》。

  民国9年(1920),云南省政府派蒙自道尹秦光弟查勘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河道,着手开凿、疏复工程。胡永寿在城内开设“永胜祥”杂货店,在个旧开设“永盛祥”商店,从澄江收购抗浪鱼、黄烟叶、大米、生猪、藕粉等进行销售。

  民国11年(1922),贯彻《壬戌学制》,学期为高小2年、初小4年,称为“四·二制”。4月7日,县人罗佩金在华坪双金坡被普小洪杀害。

  民国12年(1923),经龙云批示,乡绅李成芳热心公益事业,尽心兴修水利,赠送匾额一块给予表彰,上书:“加惠桑梓,耄岁急公”。

  民国13年(1924)春,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开始整治,扩修海口大桥,持续施工4年,

  至民国16年(1927)冬完工。3月,龙街镇背街巫婆烧香化纸求神,引起火灾,连烧9家房屋。

  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民国14年(1925),在龙王庙创办第三期高等小学。

  民国16年(1927),中共云南特委派员周霄、伏瑞珍到县内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中共云南省农委书记李鑫由昆明步行至澄江,视察农运情况。改县衙为县政府。在龙街开办点苍中心小学。县政府给小学教员增加薪金,5年以上教龄增加5银元,3年以上教龄增加3银元。蒋世英、朱朝相聚众200余人,抢劫县城,杀害民士20多人,烧毁房屋30多间,百姓遭难。

  民国17年(1928),设立县牲屠税局。在右所开办第二区高等小学。设立县财政局。

  民国18年(1929),邮差李真祥命长子代送邮件去徐家渡,中途被人杀害。

  民国20年(1931),县人严尔寿在西正街开设西医诊所,号称“严介眉诊所”。

  民国21年(1932),奉省教育厅令,将澄江中学改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开办猫山、老鸦洞、仙人洞、小营、阿架山、小团山等采煤场,均属私人开办。云南公路局决定修建呈贡、澄江、江川、玉溪公路,3月派技术员李伟等人前来勘测,于11月21日动工,历时8年,于民国28年(1939)正式通车。澄江至江川公路开始修建,因经费紧缺,修修停停,时隔52年,于1984年方正式建成通车。

  民国22年(1933),清理丈量土地。

  民国23年(1934),奉省令建立民众教育馆,兴修民众体育场。秋,举办县首次运动会。

  民国24年(1935),云南省卫生实业处到县境内调查麻风病情况,全县有麻风病患者118人。

  民国25年(1936)9月,昆明至澄江长途电话开通,话机设县政府内。

  民国26年(1937),禄充村发起成立“抗浪鱼鱼秧会”。始设“商业联合会”。民国政府民政部在小湾老鹰地建麻风病隔离所,收容麻风病患者66人。经省教育厅批准,乡村师范学校改为县立初级中学。在中学施行童子军教育。全县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九则计征田赋。

  民国27年(1938),中国农业银行澄江办事处成立。成立中小学教育鉴定委员会。开办中小学教员讲习会,成立教员军训总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8年(1939)2月,中山大学迁澄江办学。全校8个学院分设在文庙、玉光楼及城外旧城、梅玉、中所、备乐等村上课。在澄期间,编写了《澄江之土壤》一书,在金莲山设“澄江气象观测站”。1940年秋迁回广州。女子小学与凤麓小学合并,实行男女生同班上课。兴办幼稚园。县人马跃庭在县城东门街开设文化店,专营石印信封、广告等。

  民国29年(1940),教育局改称教育科。云南省立昆华中学迁澄江办学,两年后迁回明。“万顺号”开业,专营课本、文具、对联等。流行霍乱病,吉花、高西、小西等地最甚。

  民国30年(1941),各中小学校实行春秋季招生。云南省烟草改进所晋宁分所在县境内推广烤烟栽种200多亩,收获烤烟3万多斤。县设田赋管理处,县长兼任处长。田赋改征实物(稻谷)。

  民国31年(1942),澄江县烟草分所成立。美国空军志愿队对空通讯班奉命来澄江,驻扎忠恕村,监视日本侵略军空军飞机行动。马鸿开、童光卓、徐剑萍、杨明华、段东升先后开设私人西医诊所。

  民国32年(1943),云南省建设厅水利局勘测阳宗海,绘制湖区地形图。整修县城至龙街、县城至旧城、老营庙转九条沟达龙王庙三段乡村公路。李国民等3人合资购进雪佛兰汽车1辆,往来于昆明至澄江进行客货运输。

  民国33年(1944)5月2日,江川、澄江、华宁3县联合成立星云、抚仙两湖管理站,共同管理两湖,业务上受省水利局监督指导。澄江汽车站成立。田赋、征粮机构合并,改称田赋、粮食管理处。“一贯道”传入澄江。成立东区(县城以东)水利分会,提倡筑堰塘、筹修河堤。县长刘承功因治水有功,受到省水利局嘉奖。

  民国34年(1945),为充实师资,开办“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在原万寿宫旧址上建造凤山公园。

  民国35年(1946),中所村与大仁庄因用水问题发生纠纷,打死中所村民1人。

  民国36年(1947)2月,设海口水文站。

  民国37年,澄江合作金库成立。由官商投资,在东门玉光楼合建火力发电厂1座。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在澄江发展3个连队,进行游击战争。

  民国38年(1949),徐国彬等人,来澄江开办暑期补习学校。7月,架通全县8个乡镇电话及呈贡、晋宁长途电话。7~8月,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徐国彬、杜朝兴、陈坦等20多人来澄江,在中共滇中地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组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杨一堂发展杜朝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县长王树英致电卢汉,响应起义,听候接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0年

  1月18日,国民党县政府军政人员、地方开明士绅和部分进步学生,在民青成员的指导下,以“新民主主义澄江工作团”的名誉,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

  1月19日,成立澄江县临时军政委员会,后改称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

  1月22日,中共滇中地委派员曹树新、宣明、沈平到澄江开展工作。

  2月6日,滇中独立团奉命由团长董治安率部进驻澄江,实行军事管制。

  2月8日,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董治安任军管会主任。

  2月中旬,组建中共澄江县工作委员会,董学隆任工委书记。

  2月,设立财粮科。

  3月13日,中共玉溪地委派刘世杰为首的西南服务团部分同志到澄江,组建中共澄江县委员会,刘世杰任书记。

  3月,董治安调离澄江,张印堂接任军管会主任。

  4月1日,成立澄江县税务局。

  4月,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原7乡1镇合并为4个区,建立了中共各区工作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

  5月3日,4区(阳宗)草甸土匪暴动,区工委书记宣明,及干部速自保、王保荣、苏有能、周德傅等牺牲,损失枪支24支,公粮6万多斤。

  5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澄江县支行。成立澄江县人民医院。

  6月16日,召开澄江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澄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张印堂任县长。

  6月,成立澄江县文教科。改财粮科为财政科。

  7月,成立澄江县人民检察院。

  9月,成立澄江县邮政局。成立澄江县建设科。

  10月,建立澄江县妇女联合会。

  本年,贯彻人民政府“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为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招收60余名社会青年充实小学教师队伍;全县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运动;贯彻执行《惩治反革命条例》;动员全县人民参加“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工作,至1951年结束;成立澄江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县境内发生8起土匪暴动事件,在中共澄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援配合下,全县人民经过5个月的武装斗争,取得清剿土匪斗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

  1951年

  1月,县邮政局邮发合一,开办报刊发行业务。

  3月,县设置武装干事。成立县粮食公司。

  4月,在小西乡、吉花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5月16日,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武装工作建设”的指示,在各区逐步建立人民武装部。5月,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活动。

  8月,县委、县政府在上左所开办土地改革培训班,300余人参加。

  9月1日,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1月1日,澄江县人民书店成立。

  本年,贯彻实施《云南省中学教育实施暂行办法》(草案);县政府拨款整修阳宗大河,清挖淤泥,疏通河道;开展戒烟运动,将各村吸大烟者集中在大树村和补益村内,强行戒烟。1952年

  2月,省农业厅水利局接管海口水文站。

  3月,进行土地改革复查,随后颁发土地证书。

  5月,刘世杰调离澄江,张印堂主持澄江县委工作。

  6月,开展互助合作化运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澄江县人民武装部。

  7月,吸收社会上的知识分子80余人参加教师队伍。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澄江县工作委员会。

  8月,集中全县教师学习祁建华《速成识字教学法》,随后开办工农干部和区乡干部速成识字班。

  10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1月,建立中共澄江县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12月,调整充实县委领导班子,张印堂任县委书记。

  本年,在抚仙湖出水口上建立海口水文站。开始使用牛痘疫苗、伤寒疫苗、百日咳疫苗。

  1953年

  春,试办吉花乡高品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2月,化乐、南涧、大西、南山4个乡划归晋宁管辖。

  本年,公办教师实行公费医疗制度;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75430人。

  1954年

  2月11~14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选举公培富任县长。

  2月,江川县禄充乡划归澄江县管辖。

  4月,澄江所辖草甸、黄泥、竹园、龙池、前所、土官、地马等7个乡,划归宜良县管辖。成立澄江县农业水利科。架通澄江至江川的长途电话。

  6月,调整区划,进行机构整编。张印堂调离澄江,迟德亮接任中共澄江县委第一书记。9月18日,阳宗海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达海拔1771.32米。

  10月,改澄江县人民武装部为澄江县兵役局。学习宣传《义务兵役法》,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在本县首次实行义务兵征集。秋,全县合作化运动迅速发展,初级合作社发展到121个。

  11月,开展第一次普选工作。

  本年,县信用合作社成立;进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工作。

  1955年

  1月,松子园农话线路竣工投入使用。

  7月,召开中共澄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澄江县监察委员会。

  秋,初级合作社发展到399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37%。

  12月,县第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2名委员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和人民法院院长,赵继光任县长。

  本年,县文教科成立扫盲办公室,开展扫盲工作;始建澄江县城至徐家渡公路,当年建成通车;贯彻执行对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实行公私合营,将全县私营商业改造为32个公私合营单位。

  1956年

  2月,中国农业银行澄江县支行成立。

  3月15~19日,中国共产党澄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中共澄江县第一届委员会,迟德亮任第一书记。

  4月,梁王河水库地质勘测工作开始,11月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投入使用。澄江县工会联合会成立。澄江县手工业联合社成立。

  5月,创办《澄江报》,每周一期,后于1959年停办。开展肃清反革命,审察干部工作。进行工资改革,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增修大小蓄水塘47个,水沟38条,拦沙坝95座,兴建马郎山凹排水工程1座。

  7月,召开各界人士大会,庆祝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结束。

  12月27~31日,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9人组成的第二届人民委员会,赵继光任县长。

  本年,成立县卫生防疫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澄江业务所成立;成立县自来水站;县城至阳宗公路建成通车;引进试种粳稻新品种;在坝区试种双季稻,因气候不宜,未获成功;

  县设除“四害”办公室,至1957年,毒死麻雀11.77万只,掏雀窝3.4万个,消灭老鼠5450只,其他鸟112只。

  1957年

  5月,矣旧村首次用煤气机抽抚仙湖水灌溉田地。

  8月,在进行商业整改的基础上,成立县商业局。

  10月,在县级开展基层整风运动,进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三反五反运动”。新建东大河水库开工,于1959年4月竣工投入使用。

  11月,进行土壤普查。

  12月,澄江县大村乡划归华宁县管辖,华宁县8个自然村划归澄江县管辖,澄江县马郎乡划归呈贡县管辖。

  本年,引西龙潭水作动力,在凤山脚下建30千瓦水电站一座;建县火药厂,生产黑火药;财政科与税务局合并,成立财政局。

  1958年

  1月,撤销区的建制,由县直接领导13个乡。

  4月,首先在吉花乡发现水肿病,后迅速在全县范围内发病,青壮年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高。建立国营地方化肥厂,后停办。

  5月26日,召开澄江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8月,县抽调38名干部,组成抚仙湖电站工程委员会,进行电站建设,后因经费紧缺,于1959年2月停建。县供销社合并县商业局。

  9月,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将全县13个乡合并为龙街、吉花、阳宗、广龙、松园、九村6个政社合一,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

  11月,西大河水库开工兴建,于1960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贯彻执行“全民皆兵”,全县编为4个团,有民兵13139人。

  冬,新建山冲河水库开工,于1962年竣工投入使用。

  本年,县开办红专大学,各公社办了农业中学,广龙、高西、右所小学办了附属初中,村村办了小学,澄江中学增设了高中班;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修筑海口至新河口公路;建县硫酸厂;成立县气象站。

  1959年

  1月,在各公社建立中国共产党公社委员会。

  3月9日,开始第二次土壤普查。

  4月,进行区划调整,龙街公社划分为龙街、广龙两个公社,吉花公社划分为吉花、松园、九村3个公社,阳宗公社未变,全县共6个公社。全省水利会议在澄江召开。

  10月,梁王河水库溢洪道决口,冲毁稻田200余亩,淹死2人。

  本年,曹福生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澄江中学学生孔文绮出席全国群英会;撤毁家庭厨灶,强行集中社员粮食、炊具等生活资料,开办公共食堂,实行油、盐、柴、米半供给制,后于1961年6月解散;开展“反右倾”运动,把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提过意见的干部群众,视为反对“三面红旗”,划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1960年

  1月,成立县林业局。

  4月,阳宗海抽水站建成投入使用。

  9月,在“一大二公”思想指导下,全县6个公社合并成立“澄江县人民公社”,下辖30个管理区。

  11月,在全县开展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瞎指挥风)斗争。本年,县人民医院开工建设,于1963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开展使用霍乱菌苗、鼠疫菌苗、麻疹菌苗预防性生物制品;县兵役局改称县人民武装部。

  1961年

  3月29~31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7人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赵继光任县长。4月,撤销“澄江县人民公社”,恢复成立龙街、广龙、吉花、松园、九村、阳宗6个公社,5月又将6个公社调整为龙街、西浦、广龙、尖山、吉花、旧城、松园、九村、城关、阳宗10个公社,90个大队。

  8月,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分开,恢复澄江县供销合作社。

  11月,扩建梁王河水库,加高土坝5米。

  本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五风”,对各级干部进行尊重科学,深入基层,反对虚报浮夸和瞎指挥的教育;对在“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干部群众进行甄别工作。

  1962年

  7月21日,经云南省委批准,县委第一书记改称县委书记,书记处书记改称副书记。

  12月,撤销10个公社,90个大队,重新划分为32个公社,由县直接领导。迟德亮调离澄江,张启生任县委书记。

  本年,在脑包地兴建麻风病院。

  1963年

  3月,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8月,九村、七江、海口、永和、松园、龙潭、东山7个公社合并成立东山公社,原来的公社改称大队。阳宗、北斗、桃李、新街、西山、净莲寺6个公社合并成立阳宗公社,原来的公社改称大队。其余19个公社未变。

  10月,兴建梅玉一、二级抽水站,于1964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

  11月27日~12月2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7人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赵继光任县长。

  12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二十三条),在阳宗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小四清)的试点工作。

  本年,贯彻执行《全日制中学工作暂行条例》和《全日制小学工作暂行条例》;在西龙潭建“革命烈士纪念塔”。

  1964年

  3月,进行区划调整,将原19个公社合并为3个公社。全县调整为城关、龙街、吉花、东山、阳宗5个公社。

  7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77 214人。

  本年,创办县立农业中学,由县长赵继光兼任校长;九村乡三家村山腰老村子,遭受严重火灾,民房大部分烧光。

  1965年

  2月,成立县烟草公司。

  5月1日,凤山变电站建成,正式送电,澄江电网开始启用。

  11月,城关大队改为凤麓镇,为县直辖镇,成立中共澄江县凤麓镇委员会。

  12月27~30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由17人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赵继光任县长。

  本年,玉溪地区成立抚仙湖管理委员会,对抚仙湖进行统一管理。

  1966年

  5月30日~6月20日,组织工作人员86名,进行第一次飞机播种造林,作业面积299305亩,有效播种面积158816亩。

  6月,各中小学停课,中学教师集中到玉溪,小学教师集中在县委党校(文庙),布岗设点,揭发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路线”,一批教师被批判、斗争,历时105天。

  10月16日,抚仙湖出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达海拔1772.41米。

  10月,中共玉溪地委派工作团到澄江,贯彻《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运动”。

  12月,北京、昆明“红卫兵”到澄江串联,冲击县级机关。农村、机关、企业,名目繁多的各种“战斗队”组织纷纷建立。“炮轰”、“火烧”县委,批判县委执行的105天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揪各级党组织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本年,架设长途电话5条,其中有3条实线,载波电话2条,开通使用12路载波增音机;修建阳宗至协和公路,于1968年正式通车。

  1967年

  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澄江121部队奉命“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并派出“支左”联络组,直接介入澄江“文化大革命”。

  2月,教育战线成立“红色造反兵团”,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县文教科改名为文卫办公室。

  3月1日,经中共玉溪军分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以县人民武装部为主的“澄江县农业生产领导小组”,行使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职权。

  3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澄江121部队对县公安局、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邮电局实行军事管制。

  3月,经县“农业生产领导小组”批准,各公社(镇)以公社武装部为主,成立“农业生产领导小组”,行使公社(镇)党委、行政的职权。

  4月15日,成立“澄江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归口联合服务站”,两派造反组织实现组织上的大联合。

  12月9日,由军队、干部、造反派三方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澄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2月27日,澄江县成立“四部两室”(政治部、治安保卫部、生产建设指挥部、人民战争动员部,“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

  1968年

  2月,按“三结合”的原则,各公社(镇)陆续成立革委会。大批干部相继被送往“五·七”

  干校劳动。

  7月,“四部两室”合并为政工组、生产组、办事组、人保组“四大组”,由军代表担任各组主要负责人。

  9月,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一些干部、教师群众被批斗。

  12月,中学各年级学生一律毕业离校,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学停办,各小学由贫下中农代表组成“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中学进驻工宣队、军宣队,统管学校的斗、批、改。

  本年,吸收群众参加整党,各级党组织进行“吐故纳新”,逐步恢复党组织活动。

  1969年

  9月,全县办起合作医疗站39个,有“赤脚医生”119人。

  10月,扩建梅玉抽水站。

  本年,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全县共做节育手术6375例。

  1970年

  1月5日,通海地震波及澄江,但县内未发生房屋倒塌和人员死亡。

  1月8日,组织救灾民兵营,前往通海抗震救灾。

  2月,兴建西龙潭至县城自来水管道,于10月竣工投入使用。

  3月6日,吴杜基村发生火灾,烧毁房屋90多间。

  7月,玉溪地区在澄江召开澄江、江川、华宁3县及750试验场水位控制会议,规定抚仙湖控制水位:上限为海拔1722.5米,下限为海拔1720.5米。

  12月14日,经中共云南省军区批准,成立中共澄江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郭增德任组长。

  本年,成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全县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澄江至华宁公路通车;由省投资,在梁王山顶峰建省电视差转台。

  1971年

  3月,各公社先后召开代表大会,至9月,恢复公社一级党的组织。

  4月29日~5月2日,中共澄江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澄江县第二届委员会,郭增德任县委书记。

  8月,建立党委办公室。1972年改称县委办公室。

  本年,吉花水泥厂建成投产;开始使用麻疹、小儿麻痹、百日咳、卡介苗、伤寒、流脑、乙脑等防疫菌苗。

  1972年

  10月,梁王河改造河道开工,历时2年,于1974年全面完工。

  11月,阳宗马庄河水库开工,于1978年3月竣工。

  本年,成立澄江县印刷厂。

  1973年

  6月14日,已乐村194人因食牛肉,发生“沙门氏菌”感染,经及时抢救,未发生死亡。

  7月,军队“支左”人员在县机关中任职的干部先后撤离,调整县委领导班子,魏绪密任书记。

  9月,“支左”部队撤离地方机关。“五七”中学改称澄江第一中学,筹建第二、第三中学。

  10月,撤销“四大组”,恢复县委工作机构。

  11月,东山公社划分为九村、新村两个公社,建立中共公社委员会。

  本年,在人民路西段建成澄江第一座电影院。

  1974年

  3月,成立朱家桥水电站工程处。

  10月,东大河岔河水库开工兴建,于1978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

  本年,县人民医院举办“赤脚医生”提高班,培训“赤脚医生”30人;开展妇科病查治、男女结扎、人工流产、放环等计划生育工作及儿童身体检查。

  1975年

  5月,朱家桥电站主体工程开工,1978年1月1日第一台机组正式发电,装机容量1600千瓦。

  11月,县组织12名医务人员到大姚县参观学习,返回后举办计划生育培训班,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

  本年,县成立卫生学校;县投资55万元,扩宽马金铺至澄江凤麓镇公路,改土路为柏油路;推广杂交水稻育种;何正芳任县委书记。

  1976年

  1月,县商业局与供销社分开,成立澄江县供销合作社。

  2月,全面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3月,全县推广塑料薄膜育秧。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各单位设灵堂守灵,18日举行追悼大会。

  10月,从南门直通抚仙湖边的专用排灌暗沟窑泥大沟动工开挖。

  11月,全县各族人民愤怒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的罪行。县委搬用山西运城“经验”,取缔城乡集市贸易,历时1年零9个月,后复开。

  冬,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河堤再次改建,飞机场横大沟、毛家营横大沟、龙街横大沟相继建成,形成澄江坝子三横三直的系列排灌体系。

  1977年

  1月,成立县农业水利局。扩建万松寺水库,4月竣工。

  3月,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群众运动。

  7月,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澄江县支行成立。邮电部命名澄江县邮电局为全国邮电系统“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局长高联荣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邮电系统“工业学大庆”代表大会。夏,全县举办语文、数学、语音、理化等科教师培训班,先后聘请昆明师院、云南大学、昆明市特级教师来澄讲学。

  本年,成立县药检所;大旱,庄稼损失严重,人畜饮水受到影响。

  1978年

  1月,成立县手工业管理局。

  3月,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县学校组改为文教局。

  6月1日,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中,凤山小学四年级学生柯琼、侯树梅在抚仙湖游泳时溺水身亡。中共云南省委命名县邮电局为“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在县属各级干部中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补课教育。

  本年,开始对“整风反右”、“反右倾”、“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冤、假、错案及其他历史案件,进行全面核实复查,甄别平反;大面积引种水稻新品种“西南175”,亩产最高725公斤。

  1979年

  1月,农业水利局改称水利电力局。

  3月,成立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两批支前民兵,支援对越南的自卫还击战。

  4月,开始第三次土壤普查,于1982年7月结束,编写出版《澄江土壤》一书。

  10月1日,澄江标准件厂开口销试制成功,投入批量生产,为全省独家产品。

  12月,西龙潭大沟开工建造,于1980年9月竣工。

  本年,兴建澄江县水泥厂,于1981年1月竣工投产。

  1980年

  8月31日~9月5日,中共澄江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3人组成的中共澄江县第三届委员会,段阳春任县委书记。

  9月10~15日,澄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直接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常务委员13人,选举澄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县长、副县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正芳任澄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赵继光任县长。

  9月,梁王河水库扩建竣工,在水库大坝下增建鱼苗池和养鱼池。

  本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协会;全县兴修水浇地蓄水池,共修人畜两用引水设施83件,大小积水池156个;开展地名普查,以1∶5万地图为依据,对全县656条地名进行野外实地普查,编成《澄江县地名志》一书。

  1981年

  2月,经县委同意,恢复县人民政府党组。

  3月,西龙潭整治工程开工,至9月完工。田麦锈病流行,发病面积1.5万亩。

  9月,建立第四中学。

  1982年

  5月,全县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利区划工作开始进行,至1984年11月结束。进行水利系统体制改革,把梁王河水库、山冲河水库、东大河水库、梅玉排灌站、自来水站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县召开有“三十年”教龄教师表彰大会。

  7月,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21155人。

  10月,省、地在澄江召开“一无两有”现场会,经检查验收,全县基本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

  本年,省地质局一大队对澄江黄磷矿进行普查,探明远景储量6~7亿吨,矿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县各社队企业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

  1983年

  2月,海口河重点大闸开工,10月建成。疏浚闸下至大桥一段河床,建公路桥一座,机械闸两道。

  5月,珠江流域委员会副主任刘兆伦到抚仙湖视察,题词赞抚仙湖:“高原大明珠,水深储量巨,统筹兼顾好,四化贡献殊。”

  7月,《澄江县地名志》出版发行。

  7月23日,抚仙湖出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低水位,为海拔1720.19米。

  8月2日,在全县推行“定林权、定自留山、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划定责任山10万亩,自留山8.3万亩。

  12月,县境内连降3天大雪,气温降至-6.5℃。

  本年,将6个公社改为5区1镇、35个乡;在劝学街新建影剧院投入使用。

  1984年

  1月9日,经县委同意,成立中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

  2月11~15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3人组成的县人大常委会,何正芳任澄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向其美任县长。

  2月11~14日,县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选举赵继光任政协主席。

  3月12日,观音堂电站开工,于1986年竣工正式发电。装机容量3×1 250千瓦。年发电量1 200万度。

  4月25日,在阳宗、新街、海口、右所、广龙、龙街、凤麓镇7个集镇开放木材市场。6月,澄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由政府办公室代管。

  8月,县手工业管理局更名为乡镇企业管理局。进行教育体制管理改革,推行县、区、乡三级管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定员定编制,经费包干制。

  11月,从1981年以来,省和玉溪行署组织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组,先后3次对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已达到国家标准,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合格证书和奖金。

  12月23~26日,中共澄江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3人组成的中共澄江县第四届委员会,陈天福任县委书记。

  本年,全县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达5 929万公斤。

  1985年

  3月,县成立房地产普查领导小组,开展房地产普查工作。

  4月,抚仙湖封湖禁捕,增收增值保护费,在禄充修建抗浪鱼孵化池。

  5月,省对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检查,确定为合格学校,并下达当年招生指标。

  6月,县政府开办地方志专业志编写人员培训班,45人参加学习。随后,开始了搜集资料和编写专业志的工作。

  7月,贯彻执行县政府《关于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意见》,实行医疗费改革。

  8月,仅12户住户的菜花坪村共有5人考上大学,其中三兄弟同时考上大学。

  9月10日,县党政群机关,各学校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9月,县政协视察中小学教育工作。

  10月,王兴藻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副省长陈立英来县视察教育。

  11月,成立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本年,县机械厂生产的小皮带轮、汽泵体、铸铁盖板等产品,投放国际市场,受到新加坡和美国用户的好评;凤麓镇、右所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王玉惠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国家卫生部命名县卫生防疫站为计划免疫先进单位;进行第二次飞机播种造林,共飞播24架次,作业面积68 081亩,有效面积52 335亩。

  1986年

  1月,海口水电站开工,于1987年建成正式发电,并与昆明电网并网。县政府颁发文件,在乡镇企业中推行经济承包合同制。

  3月1~4日,县境内连降大雪,气温骤降,小春损失惨重,农业人口收入人均减少64.30元,户均减收305元。

  3月22日,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山西省委副主任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医学院教授、县人吴信达在太原逝世。

  3月,县人大代表视察中小学教育工作。

  5月,工交局、商业局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并配备了专职干部。

  6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

  8月30日,新建磷酸盐厂正式投产,年产黄磷1 000吨。

  9月,西浦水泥厂建成投产。

  10月,制定《澄江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并开始实施。

  本年,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专题讨论教育工作,并作出《关于增加教育经费,职业中学毕业生就业和招生等问题的决定》;开展普及法律知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法制学习教育;县境内帽天山西坡地发现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无脊椎动物化石群,被国家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命名为“澄江化石”;黄瑞生、周逵、陆正权、李云章、余占坤、张克忠、李天荣、汪树清、潘长富、石永德、保献昌荣获国家水电部颁发的“献身水电水利事业”荣誉证书和勋章;禄充烟花爆竹厂建成投产;龙街镇轧钢厂建成投产;向应华评选为国家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7年

  2月12~16日,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人组成的人大常委会,何正芳任澄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侯成明任县长。

  2月10~16日,召开县第二届政协会议,选举张跃才为政协主席。

  6月,县磷化厂建成投产。年产磷酸氢钙2 000吨,磷矿粉5 000吨。

  7月,县水产站建银鱼加工厂,当年建成投入使用。

  10月,东大河水库大坝进行帷幕灌浆,同时治理上游工程。

  12月,省水利电力会议在县召开。副省长李铮友、林业厅长李?、水利电力厅长孙有寿到澄江视察冬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

  本年,中华护理学会澄江分会成立;药品检验管理实行监督员制度;全县水稻平均亩产达59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烤烟总产量达472.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 773万元,首次出现工业总产值高于农业总产值,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8年

  1月14日,县人刘嵩随台湾第二批返乡探亲团回乡探亲,25日返回昆明。随后又有30多人从台返澄探亲。

  1月24日,全县区乡体制改革结束。

  2月28日,市场协管员朱利坤为维护市场管理秩序,被违法人员殴打致死。

  3月3日,瑞士林业专家桑布克·迪伦、省林业厅副总工程师潘家义、省林科院副研究员李淡清一行5人,到县蚂蜂山桉树种子园进行考察。

  3月,县拖拉机修配厂筹建黄磷包装桶生产线,总投资100万元,年产黄磷包装桶7万只。全国第四批改灶节柴试点县验收工作在澄江县进行,经检查验收,全县验收合格,颁发了验收合格证书。县磷化工厂筹建普钙车间,总投资55万元,年产普钙1万吨。

  5月17日,国家计委咨询小组副组长、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考察团团长林华来澄进行考察。

  6月15日,省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侯鸣九等6人,到县帮助研究制定澄江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8月6日,全县已建立农村经济服务站34个。

  8月20日,国家化工部、省化工厅、地矿局等部门在澄江县召开黄磷资源普查野外验收会议。会议确定,澄江磷矿从矣旧渔户村开始,直至阳宗的盖板山,直线距离18公里,矿层出露总长34公里,矿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储量6.4亿吨。

  8月,县水泥厂扩建年产4万吨水泥工程开工,总投资356万元。

  9月11日,省水浇地烟现场会在县城召开。

  9月13日,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宣布,澄江为对外开放县。

  12月26日,永和大村发生火灾,烧死村民1人,烧伤6人,烧毁房屋7间,粮食1.7万多斤,现金、存款1.1万多元。

  12月19日,省对澄江县农村电器化成果进行验收,确认澄江县已实现初级农村电器化标准,同意验收。

  12月21日,省冬修水利现场会在县内召开。

  12月20~25日,召开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陈天福为书记,委员会由23人组成。

  本年,县经果木林办公室从浙江嵊县引进巨峰、黑奥林、红富士、先锋4个优良葡萄品种,在旧城试种成功,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罗碧电站前期工程开工,设计装机容量1.42万千瓦,年发电量7.5万度。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8 538万元,出现“五个突破”:一是水稻平均亩产突破600公斤;二是烤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年,达到776万公斤;三是地方工业、乡镇企业项目单一状况有了突破;四是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达1 177万元;五是人均收入突破500元,达594元。

  1989年

  5月21日,国家水利电力部表彰澄江为初级电气化县,特发给奖牌、证书、奖状。

  8月,澄江县荣获国家水利部授予的“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1990年

  1月3日,县总工会在运动场举行首届职工自行车慢赛。

  1月8日,召开扫除“六害”公处公判大会,公开逮捕8名犯罪嫌疑人,对9名罪犯判处有期徒刑。

  2月12~15日,全县第二次农村文艺调演在县城举行,220多名业余演员参加演出。

  2月15日,18点9分和19点15分,在海口乡一带发生3.2级和3.1级地震。

  2月18~20日,政协澄江县第三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县政协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副主席。

  2月19日,外商考察县磷化公司出口黄磷。

  2月20日,新建的县邮电综合大楼竣工投入使用。

  2月21~24日,县第十一届人代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第十一届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副主任、县长、副县长。

  2月21~24日,对县城642户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清理评定,评出守法户597户,基本守法户13户,违法户16户,严重违法户16户,查处无证经营户58户。

  3月1~4日,中共澄江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澄江县第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3月17日,治理阳宗大河第一期工程经检查验收合格。

  3月23日,撤销尖山邮电管理所。

  3月,县委抽调机关干部544人到农村、厂矿,帮助进行四项基本原则和专题学习教育。县境内推广种植的旱地麦获得丰收,平均亩产163.5公斤,最高亩产245.7公斤。

  4月15日,由云南省水利水电科研所和澄江县水利电力局共同完成的《澄江坝子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研究》通过省级鉴定。中央电视台国债宣传编辑组到澄江拍摄国债发行电视专题片。

  4月22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代表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侯成明、张韩英为出席中共云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4月29日,省总工会和省外事办组织驻昆外国专家和家属子女60多人,到抚仙湖游览观光。

  4月,继帽天山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后,又在风口哨和者底哨之间发掘出新的动物化石群。

  5月1日,县工人俱乐部建成开放。澄江、通海两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交流对展,通海县作品在澄江展出。

  5月10~12日,举行第二届立夏节。

  5月14日,县拖修厂生产的150L闭口包装桶取得批量生产许可证。

  5月19日,装机为1 000门的自动电话投入使用。

  5月22日,云南省国债会议在澄江举行。

  6月5日,全县长、市、农电话并入全国自动交换网。

  6月6日,召开澄江县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大会。

  6月23日,云南《时代风采》杂志编辑部在澄江举办“抚仙湖笔会”。

  6月20~24日,连日暴雨成灾,南盘江水流量达1 800立方米/秒。

  6月29日,仙湖牌旅游藕粉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铜奖。

  6月30日,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澄江分校成立。

  7月1日,新建年产1.2万吨磷酸生产线投入生产。

  7月2日,日本、南朝鲜、澳大利亚、香港工商界人士到澄江磷化公司考察、洽谈业务。

  7月14~19日,澄江县承办第二届“抚仙湖之夏音乐会”。

  7月14~19日,召开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

  7月23~25日,召开共青团澄江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7月26~29日,召开县总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8月2~16日,《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云南卷》总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澄江召开。

  8月8日,出席中共云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到澄江参观农田水利建设及磷化工业。

  8月11~15日,玉溪地区少年排球运动会在澄江举行。

  8月15~19日,滇东地震预报协作区工作会在澄江举行。

  9月4~6日,国家财政部农业税征收管理局副局长韩连贵到澄江检查工作。

  9月23日,县自来水厂由水电局划归城建局管理。

  10月1日,举办首届职工围棋赛。

  10月5日,经县政府批准,开始向企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

  10月15日,经省、地职业教育检查验收组检查验收,县职业技术学校达到验收标准。

  10月25日,美国商人来澄江考察磷化产品。

  10月26日,村级建设试点工作在右所乡开始,于12月10日结束。

  10月,县林业局种苗站苗圃获林业部授予“全国国营苗圃先进单位”称号。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

  11月7日,阳宗镇自动电话割接开通,至此,全县长、市、农话全部进入全国长途自动拨号网。

  11月19日,联合国世界银行聘请的法籍林业育种专家诺曼·琼斯到澄江考察实生桉树种子园。

  4月,原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原云南省财政厅厅长赵华到澄江检查工作。

  12月4日,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

  12月29日,经批准,磷化公司升格为副县级企业。

  1991年

  1月4日,全面开展农村村级建设。

  1月21日,举行第三届“园丁杯”运动会。

  1月27日,举行《澄江县创作歌曲选》首发式。

  2月1日,调整全县赶街日期。

  2月10日,澄江县被列为全省“开发大枇杷、日本甜柿”试验示范县。

  2月11日,右所乡发生手扶拖拉机严重翻车事故,当场死亡7人,重伤2人。

  3月9日,玉溪地区财政证券交易部澄江办事处开业。

  3月11日,县政府发布《关于封闭西龙潭一带采石场、石灰窑的通告》。

  3月18日,中国银行澄江办事处成立。

  3月18日,县公安局派驻凤麓镇联防队队长刘天德因公殉职。

  3月30日,西浦公园由文化局移交城建局管理。

  3月,全县工交系统第一轮承包期满,第二轮承包继续签约。

  4月4日,县政府召开工商企业第一轮承包表彰会。

  4月7日,澄江县被省政府认定为全面达到基本扫除文盲县标准。

  4月13日,马培英出席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

  4月15日,县职工物价检查站成立。

  4月,美国、巴西、瑞典、法国等一些国家报刊载文介绍澄江动物化石群。

  5月30日,全县儿童计划免疫率达85%以上,被认定为达标县。

  5月,县水泥厂扩建4万吨水泥生产线全面竣工投产。

  6月1日,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省交通厅关于改建澄马二级公路可行性论证会在澄江召开。

  7月,台湾学者邱坤良到澄江考察关索戏。

  8月1日,云南省文教行政财务理论研讨会在澄江召开。

  8月21日,中顾委委员赵健民在省林业厅长李?陪同下视察县山楂综示区及飞播造林情况。

  8月27日,县委召开机关党员大会,侯成明作《认识县情,实现战略转移》的报告。

  8月,全县干部群众捐款29万元,支援遭受自然灾害的江淮和太湖地区。

  9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妇女儿童基金会”官员到县医院视察。

  9月10日,美国福特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卫生官员白梅、加州大学公共卫生教育李真教授等一行7人,到澄江考察妇幼卫生工作。

  9月15日,新建3.5万千伏中心降压站和18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竣工输电。

  9月30日,举办首届职工邮展。

  10月21日,县政府与省畜牧局签订商品猪基地县建设项目。

  10月24日,县政府召开“七五”成就总结表彰大会,命名和表彰297个先进集体和个人。

  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政司副司长王崇询视察澄江山楂综示区及飞播造林情况。

  11月10日,举办全县首次京戏、滇戏、花灯演唱比赛。

  11月26日,红十字会澄江分会成立。

  12月9日,国务院物价大检查组组长、总参谋部工程兵政委、全国人大代表刘振堂中将到澄江检查工作。

  12月26日,县乡镇企业财会辅导站成立。首次开通传真电报。

  12月30日,县政府组织全县3.4万多干部群众义务修建澄马二级公路路基工程。

  1992年

  1月1日,在县工商企业中实施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制度放开、分配制度放开的“四放开”试点工作。

  1月,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增加工龄津贴。县种鸡厂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50万元。

  2月10日,澄江县被列为云南省食品卫生示范县。

  2月24日,原直属县林业局管理的乡镇林业站下放给各乡镇管理。

  3月2日,《关索戏志》举行首发式。

  3月6日,举办首届妇女卡拉OK大奖赛。

  3月12日,县政府公布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月,提高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奖励工资,离退休人员增加10%的基础工资。

  4月10日,澄江被列为全省1992~1994年伤寒监测点。

  5月1日,举办县中学生“两史一情”知识竞赛。

  6月1日,举办县小学生“两史一情”知识竞赛。

  6月,举办首届妇女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竞赛。

  7月23日,滇南片地、州、市图书发行研讨会在澄江举行。

  7月24日,全省春季森林防火总结表彰会在澄江召开。

  7月28日,国家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姜永华、省财政厅长王永滇、副厅长王志东、玉溪地区副专员邓季达到澄江检查工作。

  8月6日,云南汽车厂与澄江县政府结成友好厂县关系签字仪式在澄江举行。

  8月25日,民办教师何贵荣被评为全国农民体育积极分子。

  8月,与日本合资,在广西防城新建1.2万吨磷酸生产线开工。

  9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种苗管理总站副总站长霍培憬等人到澄江考察桉树种子园和种苗站。

  9月12日,县第八中学成立。

  9月13日,中国华南扬子地层学会考察团到澄江考察。

  9月15日,磷化公司经省批准为中一型企业。国家财政部商贸司副司长罗宏福到澄江视察。

  10月1日,新建1万吨黄磷工程举行奠基典礼。

  10月,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副局长蒋乐民到澄江视察。

  11月16日,县人才交流中心成立。

  11月17日,“林海公园”进行可行性研究。

  12月5日,在广西新建0.25万吨散装磷酸储槽正式投入使用。

  12月23日,玉溪地区森林经济民警大队澄江分队成立。

  12月25日,日本专家考察澄江巨峰系葡萄生产技术。

  12月30日,县商业局更名为国营澄江县商业总公司。

  1993年

  1月1日,在全县正式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在全县范围内使用新版全国统一发票,旧发票同时作废。

  1月7日,15时45分,县人民武装部在县境内三家村八哥岩进行民兵军训。在八二迫击炮实弹射击中,因事故炸死过路群众4人、炸伤3人。

  1月9日,磷化公司2 000吨/年食品磷酸生产线竣工。

  1月20日,县五套班子慰问环卫工人。

  2月4日,召开县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会。

  2月11~14日,中共澄江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2月20日,第五届“抚仙杯”职工篮球赛开幕。

  3月3日,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0人视察县城卫生。

  3月4日,工业交通局、乡镇企业局合并为城乡企业管理局。县交通局成立。县拖修厂划归县经委管理。

  3月8~14日,收缴抚仙湖机动渔船燃油机头1 723台。

  4月6日,县交通局路政队成立。

  4月7日,凤麓镇召开见义勇为表彰会。

  4月10~11日,省委书记普朝柱视察县乡企业。

  4月22日,机械厂、木器厂合并成立澄江县机械厂。

  4月23~24日,磷化公司、省五金矿、日本芳田公司合资在广西防城港建散装磷酸储罐项目投入使用。

  5月1日,登笔架山游客发现抚仙湖里有一条长约11米的大鱼。

  5月9日,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县第6批文明单位,计12个。

  5月10~12日,举办第五届立夏节。

  5月25日,孔庙大成殿修复工程开工。

  5月29日,热水塘1号泉水通过省级鉴定。

  5月,零售行业营业税由3%调为5%。县磷化工公司名列云南省100家集体企业第7位。

  6月1日,县磷化公司荣登省百强企业龙虎榜第88位。凤麓镇、县政府、县人大及县城建局部门领导干部51人到北门办事处四社处理社员违章建房。

  6月5日,晚20~23时,在龙街镇、凤麓镇、右所乡等地,均发现强烈的“六六粉”农药味,经调查,县内并无农药喷撒。

  6月10日,磷化公司技改1.2万吨/年工业磷酸生产线竣工投产。

  6月30日,吉花水泥厂技改项目开始动工兴建,总投资2 000万元。

  7月1日,县税务局原城关一所、二所合并为澄江税务局凤麓分局。

  7月6日,右所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奔小康大讨论。

  7月10日,中日合资企业——广西防城港天睦化工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

  7月14日,县政府与国有企业签订扭亏增盈责任书。

  7月17~20日,县文化馆馆藏文物鉴定结束。

  7月28~29日,召开中共澄江县第七届二次会议。

  7月29日,县第九中学经县政府批准正式挂牌。

  7月29日,中日合资天睦化工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8月1~4日,召开县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

  8月8日,仙湖牌旅游藕粉为“昆交会”指定产品。

  8月8~10日,日商考察县磷化工业。

  8月11日,副省长王广宪及有关部门到澄江进行民运会龙舟赛选址考察。

  8月14日,县磷化公司万吨磷渣场环境评价通过。

  8月15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奔小康大讨论。

  8月17日,举办第五届抚仙湖之夏音乐会。

  8月20日,经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县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发了《进一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的暂行规定。

  8月23~28日,举办第三届“园丁”运动会。

  9月1日,县磷化公司步入中国50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行列。

  9月3~6日,澄川公路禄充段发生严重水毁。

  9月10日,省、地、县三级表彰优秀教师111人。

  9月12日,在提古、沙河村发生雷击事件,死2人,伤6人。

  9月17日,梁王山移动电话站投入使用。

  9月23~25日,右所乡争创省级体育乡镇经过省级验收。

  9月25日,县孔庙修复工程完工。

  9月26日,《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在云南日报上公布。

  10月5日,县召开抚仙湖治理论证会。

  10月9日,参加中国古生物会昆明组的40名地质学家考察澄江动物化石群。

  10月10日,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和分阶段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告》。

  10月12日,地区交通培训中心动工兴建。

  10月18日,罗碧二级站设计通过专家审查。

  10月20日,县磷矿开发集团公司成立。

  10月29~31日,右所乡龙街镇荣获省1992年度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称号。

  11月3日,澄马二级公路动工铺筑柏油路面。

  11月20日,六集镇街道建设工程开工。

  11月24日,阳宗净莲寺搬迁工作开始。

  11月28日,阮永骞创作的花灯《金银花·竹篱笆》获第三届滇中南歌舞戏剧节演出奖。

  11月28日,县文化馆被中央文化部表彰为标准文化馆。

  12月12日,仙湖牌高级营养藕粉通过地区鉴定验收。

  12月19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一行2人到澄江视察土地管理情况。

  本年,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来澄考察;财政部副部长田一农来澄考察;

  兴建澄江大酒店;兴建西都大酒店;第二批商品房开工修建。

  1994年

  1月1日,新税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

  1月5~6日,全县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日普服活动。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视察澄江。中国银行总行电脑司副司长到澄江考察中国银行融通系列银行电脑应用软件的开发情况。

  1月21日,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成立。

  2月1日,县农村合作基金会正式挂牌营业。龙潭山区合作社用上清洁自来水。

  2月2日,县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2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见义勇为表彰会。

  2月,阳宗大净莲寺搬迁结束。

  3月2日,新建的笔架山庄正式投入使用。

  3月14~18日,省第二次年鉴编纂会在澄江召开。

  3月18日,初中生体育考试成绩首次记入中考总分。

  3月23日,县城标志——丹凤腾飞吊装完毕。

  3月29日,县妇女集邮分会成立。

  4月16日,县建筑公司和县水泥厂合并。

  4月20日,云南省第一个农田水利管排工程项目在右所建成。

  4月26日,澄江大酒店试营业。

  5月5日,国家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省委书记普朝柱等陪同下,视察澄江水利建设情况。

  5月6日,县磷化公司受省政府表彰。

  5月10~12日,举办第六届立夏节。

  5月13~14日,泰国卡塞沙特大学体育代表团一行24人,到县笔架山庄旅游观光。

  5月20日,澄马二级公路建成通车。

  5月23日,仙湖牌旅游藕粉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高级营养藕粉和八珍藕粉获银奖。

  6月17日,县11万伏变电站二期工程竣工。

  6月18日,万吨黄磷生产线竣工投产。

  6月22日,县境内单点暴雨成灾。

  6月28日,云珠建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7月1日,吉花水泥厂技改6万吨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

  7月9日,世界银行专家考察抚仙湖综合治理项目。

  7月14日,日本教授到澄江考察杂交水稻。

  7月22~26日,全国优秀教师“园丁之家”活动在澄江举行。

  7月23日,荷兰专家考察抚仙湖综合治理项目。

  7月30日,县首批私营运输车队成立。

  8月1日,县邮电局发行傩戏(关索戏)纪念封1枚。

  8月1~5日,中国云南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澄江召开。

  8月10日,林业部部长徐有芳视察县林业发展情况。

  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视察澄江。

  9月8日,县第九中学举行迁校庆典和开学典礼。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表彰99名优秀教师和20名教育工作者。

  9月13~25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向灾区捐赠衣被活动。

  9月20日,全县中小学开始全面使用九年义务制教育教材。

  9月24日,仙湖春曲香型白酒获中国优质酒称号。

  9月26日,环湖高等级公路澄江段工程开工。

  10月2日,省旅游景点现场办公会在澄江召开。

  10月8日,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管理委员会成立。

  10月9日,零点起,全县电话号码6位升7位,全区统一使用0877长途区号。

  10月31日,全国金融工会工作会在抚仙湖培训中心召开。

  11月5日,县人大召开评议职能部门动员大会。

  11月6日,日本林木专家考察县实生桉树种子园。

  11月11日,国家水利部领导视察县水利工程。

  11月28日,出席省乡镇企业会的领导视察县乡镇企业。

  12月21日,日商考察县磷化公司。

  12月28日,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6位农民企业家。

  1995年

  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健康考察小组到澄江考察。

  1月23~25日,县政府举行《澄江年鉴》首发式并召开年度工作会。

  同月,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双先”会上,县人民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集体一等功。

  2月7日,政协澄江县委员会第四届三次会议召开

  2月9~13日,县人大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

  3月20日,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国春一行视察澄江。

  3月22日,云南国际公司澄江云菇厂开业。

  4月12日,泰国中央银行副总裁一行到澄江考察。

  4月17日,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到澄江考察。

  4月23日,县二中学生郭横获全国奥林匹克“天原杯”化学竞赛一等奖。

  4月24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一行到澄江参观。

  4月30日,县图书馆被国家评为三级图书馆。

  5月3日,国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讨会在澄江闭幕。

  5月10~14日,县第七届立夏节开幕。

  5月29日,县委召开党代会选举出席省党代会代表。

  6月25日,澄江县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

  6月26日,澄江藕粉厂生产的旅游藕粉、高级营养八珍、四喜系列藕粉荣获第一届中国国际医药保健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

  7月3日,澄江通过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县验收。

  7月10日,国家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一行到澄江视察工作。

  7月27日,西南12城市财政会议在澄江召开。

  8月1日,财政部长刘仲黎到澄江视察。

  8月5日,澄江3000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8月12日,澄江与外商在1995年昆交会上签订两项合资协议。

  8月23日,阳宗镇遭受冰雹灾害。

  8月29日,召开全县第三次工业普查工作会。

  8月29日,第七届抚仙湖之夏音乐会在澄江举行。

  9月7日,美国摩根公司客商到县磷化公司考察洽谈。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

  9月18日,城镇民用煤气工程报告通过论证。

  9月21日,政府举行“记者眼中的抚仙湖旅游开发”新闻发布会。

  9月25日,由县志办承头,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给澄江题写的“仙海蓬莱”四个大字放大定位在笔架山崖壁上进行岩刻。

  10月18日,县磷化公司年产8万吨硫磺制酸通过论证。

  10月24日,召开全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公判大会。

  10月25日,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澄江县试点工作通过验收。

  10月26日,县工商局捣毁一假冒“仙湖牌”藕粉黑窝。

  10月30日,仙湖牌藕粉获“云桥杯奖”。

  11月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视察澄江水利工程。

  12月1日,泰国正大集团一行4人到澄江考察。

  12月16日,西都大酒店被评为二星级饭店。

  12月19日,全县机构改革方案出台。

  12月20日,阮永骞创作的《金银花·竹篱笆》获全国现代戏调演综合二等奖及编剧奖。

  1996年

  1月3日,阳宗镇开通无线寻呼。

  1月19~21日,省人大代表视察澄江磷化工、小水电、旅游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月4日,县委、县政府命名表彰1995年度8位企业家。

  2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曾建徽视察澄江。

  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澄江县第七届七次全委会召开。

  2月14日,县纪委举行挂牌仪式。

  2月16日,县五套班子领导慰问表彰环卫工人。

  3月9日,县乡近千名公务员参加理论考试。

  3月24日,政协澄江县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3月26日,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3月29日,举行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交接仪式。

  3月31日,县委、县政府表彰“八五”期间取得突出成绩的319个先进集体和568个先进个人以及23个县级文明单位。

  4月18日,全国地方教育出版社社长考察团到澄江考察旅游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陈宣瑜一行考察澄江古生物化石群。

  4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长谢大发视察澄江护林防火工作。

  4月24日,省委党校在澄开办干部校外大专班和本科班,举行统一入学考试。

  5月5日,县城开始实施生猪定点屠宰。

  5月10日,第八届立夏节开幕。

  5月16~18日,地区人大工委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和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人大代表视察《抚仙湖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执行情况。

  5月24日,地委书记尧挥彬视察阳宗镇。

  6月2日,凤麓镇连续7年获全区爱国卫生竞赛第一名。

  6月30日,县委表彰40个先进党组织、2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54名优秀党员;县直机关44名新党员入党宣誓。

  6月30日,国家卫生部授予县卫生防疫站“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称号。

  7月4日,日本三井物业株式会社等12家外资企业驻昆代表到澄江考察投资环境。

  7月19日,鳗鱼首次在阳宗海投放试养。

  7月26日,共青团澄江县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新的团县委领导班子。

  8月5日,海外云南同乡社团来澄观光。

  8月12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原省委书记普朝柱视察澄江磷化公司。

  8月22日,139数字移动电话在澄江开通。

  9月2日,磨盘山发生山体大滑坡。

  9月5日,省人大环保执法检查组到澄江检查。

  9月6日,省委党校校外本科、专科班澄江学区开学暨澄江县行政学校挂牌。县教师进修学校晋升为省一级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9月12日,云南工业大学、澄江磷化公司联办的1996级函授大专班开学。

  9月27日,汇口电站试机成功。

  9月29日,省、地、县有关专家到梁王山察看森林虫灾。

  10月17日,阳宗镇开通数字移动电话。

  10月18日,澄江县被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为1996年全省抗旱服务示范县。

  10月20~2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穆励到澄江调查研究。

  10月20~25日,举办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

  10月26日,澄江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

  10月28日,吉邦食品(云南)有限公司白蘑菇罐头加工厂建成投产。国家教委督学总顾问梁植文一行到澄江调查“两基”工作和“教育法”执行情况。农民作者阮永骞创作的花灯剧本《金银花·竹篱笆》先后获文化部第六届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1月8日,国防部于光耀大校和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组成三级联合检查组到澄江调查征兵工作。

  11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赴云南考察团一行到澄江考察抚仙湖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

  11月20日,县工商局在昆明查获一澄江藕粉制假窝点。

  11月25日,县公开招考公务员工作全面展开。

  12月18日,县少体校综合训练馆破土动工。

  12月20日,《政协澄江志》正式出版。

  12月24日,召开撤县建市理论研讨会。

  12月27日,县农村女能人协会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召开。

  12月29日,县报考公务员的千余名考生参加第一阶段考试。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