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砥砺奋进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


来源: 澄江市统计局 时间:2022-12-13 15:55 点击率: 820打印 】【 关闭

 

五年砥砺奋进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

——澄江市近五年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近五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澄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立足“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旅游强市、开放活市大战略,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道路,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平稳有序,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110.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53.6亿元,年均增长8.0%,实现了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转换。分年度看,2017年增长13.5%,实现GDP110.5亿元;2018年增长13.1%,实现GDP129亿元;2019年增长6.8%,实现GDP141亿元;2020年下降1.1%,实现GDP138.5亿元;2021年增长8.2%,实现GDP153.6亿元,突破150亿大关。我市经济运行正在由“高增速的GDP”向“高质量的GDP”稳步迈进,经济发展站上新的起点。

 

57.png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五年来,我市三次产业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是2017年的1.3倍;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亿元,是2017年的1.1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9.2亿元,是2017年的1.5倍。结构比由2017年的10.0:23.5:66.5调整为2021年的9.5:19.4:71.1,与2017年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4.6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撑的“三、二、一”产业格局。

(三)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坝区5.8万亩耕地休耕轮作,大水大肥传统耕种方式得到根本转变;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38家,关停径流区工矿企业116家;退出径流区畜禽规模养殖1090户138万头(只)、水产养殖1254亩。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优化荷藕、水稻、蓝莓、烤烟种植面积,推广烟豆、稻豆轮作模式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9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项目5.3万亩。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9亿元,是2017年的1.3倍;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是2017年的1.3倍。

(四)工业转型持续推进

五年来,绿色新型工业持续壮大,收储园区土地2608亩,盘活闲置土地41亩,完成磷化工企业“三磷排查”整治,尾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7个技改项目完工。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实现总产值52亿元,是2017年的1.1倍。从产品产量看,新增石灰石、饮料酒、商品混凝土、绝缘制品等产品,其中磷酸(含量85%)产量9.4万吨,比2017年减少4万吨;黄磷产量6.4万吨,比2017年减少2.9万吨;磷酸一铵(实物量)产量7.9万吨,比2017年增加0.2万吨;磷酸二铵(实物量)产量4.6万吨,比2017年增加4.2万吨;饲料产量14.2万吨,比2017年增加8.8万吨;水泥产量130.5万吨,比2017年减少48.2万吨。

(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寒武纪小镇、广龙小镇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化石地博物馆、大马戏馆建成开馆,华美达、海豚湾等高品质酒店建成投运,澄川高速、东南绕澄江段、仙湖大道、中山大道、梁王大道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农村公路99条358公里,47个行政村实现沥青路面“村村通”,城区市政道路“白改黑”全覆盖。启动凤麓老城改造,廖官营、小西城、龙润园棚改安置房分房入住。五年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处于全市领先位次,为澄江的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六)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五年来,全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消费需求稳步扩大,消费环境不断完善,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成功创建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称号。小湾、禄充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旅游人1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1.1亿元,年均增长22.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零售额是2017年的1.4倍。

(七)服务业发展稳步加快

五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业发展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66.5%提升到2021年的71.1%,上升了4.6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9.2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8%,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从内部行业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和由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业等组成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成为支撑服务业增长的主要行业。

(八)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促进非公经济的较快发展。2021年,全市拥有市场主体19701户,其中企业2751户,个体经营户16690户。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4.0亿元,同比增长8.4%,非公经济增加值是2017年的1.9倍,占GDP比重达61.2%,比2017年提升6.8个百分点。

(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五年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收入结构日趋合理。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59元,是2017年的1.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2元,是2017年的1.4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分别高于GDP增速1.2个和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由2017年的2.55%缩小到2021年的2.33%,缩小了0.22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110.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53.6亿元,年均增长8.0%,年均增速降至玉溪市第8位。但是,20172018年两年,我市GDP从110.5亿元增加到129.0亿元,年均增长13.3%,年均增速排玉溪市第2位,仅低于易门县一个县区,年均增速高于红塔区7.4个百分点,高于玉溪市4.2个百分点。纵观澄江经济近五年发展历史,年均增速从前两年的第2位降至第8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农业方面

2018年年初开始对抚仙湖径流区常年种植蔬菜的5.35万亩坝区耕地实施休耕轮作,2019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后,畜禽养殖下降,蔬菜种植面积缩减,我市行政辖区上报数据的村(社区)个数由原来的40个减至15个,减少62.5%。开展休耕轮作及退出规模畜禽养殖前,2018年一季度,抚仙湖径流区内的农业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4.81%,其中蔬菜播种面积(含复种)占全市播种面积44.2%,产量占63.4%;牧业总产值占全市的72.18%。2019年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8%,这个数据对我市GDP持续增长造成一定影响2019年全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2.8%,低于玉溪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同期其他县区该项指标均在5.7%以上。经过一年的恢复,2020年也仅增长5.4%,低于玉溪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2021年增长8.5%,低于玉溪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二)工业方面

受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我市磷化工企业生产环节存在高污染、高耗能问题影响,自2019年7月份开始,所有磷化工企业停产整改,磷化工企业生产情况对工业增加值增速影响巨大,从2018年全年来看,23户规上工业企业,其中磷化工企业7户,7户磷化工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2.0%。所有磷化工企业停产整改,导致2019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6%,拉动GDP下降1.72个百分点。2020年,3户黄磷生产企业四台磷炉装置错过整改时机,黄磷产能难保,面临4亿元的产值缺口,对我市工业经济恢复发展造成较大影响。部分企业受疫情和生态环境整治双重影响,未能正常全面复产,部分企业复产又停产,总体生产强度不高,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1%。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但因我市工业体量小,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9.6%,对全市GDP增长拉动有限

(三)建筑业方面

澄江本土建筑企业资质低、实力不强,在一些大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无法中标或者根本没有参与招投标的资格,市场竞争力弱,无法承揽大型工程,只能承揽规模较小的城乡建设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澄江市内的大项目产值都被承接项目的外地建筑业法人统计在了法人所在地,形成了全市工地多、但建筑业产值不高的局面。另外,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国家和省级对建筑企业上报数据质量的查询及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上报数据支撑依据要求越来越严,我市建筑企业难以提供完善全面数据支撑依据。五年间,建筑业总产值从11.3亿元增加至16.6亿元,每年增速分别为36.5%、43.1%、35.7%、-24.8%-35.7%,近两年降幅逐渐扩大,难以有力支撑GDP增长。

三、工作建议

(一)聚焦区位资源优势,下大力抓产业培育

依托抚仙湖径流区土地流转休耕轮作,巩固粮食、烤烟等传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蓝莓、荷藕、景观苗木、核桃等高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空间发展布局;加大对工业产业发展、壮大的扶持力度,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引进物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等企业,探索磷化工集团化发展模式,推动磷化工走精深加工,推动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企业引进新工艺,引导二、三级资质企业整合重组、混改,支持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资质等级,促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抓好核心景区提质升级,丰富旅游内涵与外延,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提升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二)聚焦主要经济指标,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落实“大统计”工作责任担当,全市上下认清形势,集中精力,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数据的原则”,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充分发挥市促投资稳增长指挥调度中心指挥协调、督促督办的作用,围绕“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紧盯对GDP拉动作用明显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7项指标,一项指标一项指标分析,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实,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形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进党校、不定期业务培训等方式大力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各部门的统计能力水平。加大纳规纳限工作力度,尽快出台纳规纳限奖励办法,鼓励“个转企”,建立健全相应的扶持机制,促使达到规模的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转为法人单位,纳入统计范围。严格执行“入库”计划,对拟纳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跟踪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和资源配置,确保如期纳入“四上”企业库,不断推动纳规纳限工作对GDP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三)聚焦项目进度,紧抓项目建设

压实责任,主动靠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逐个研究分析计划开工但至今未开工的项目,直指项目堵点痛点,有效解决项目建设涉及的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每月保障一批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抢抓国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特别国债等机遇,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确保投资支撑有力。进一步落实项目进度表,实时监控项目建设情况,对进度推进缓慢的、尚未开动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应及时查明原因,加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开工时间倒逼前期工作,以竣工时间倒逼工程进度。加大对项目的跟踪力度,对已开工的项目适时进行跟踪,努力做好各阶段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加快在库项目的推进,按照项目投资计划倒排工程工期,在“时序”上下功夫,挖掘项目本身投资增量,如期实现更多实物工程量,及时形成投资贡献。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