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2022年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2022年,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澄江市各级各部门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各类困难挑战,难中求进稳住经济社会大局,经济总量稳定增长,民生保障有力,社会消费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主要指标保持平稳运行 (一)高原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5.5%,与玉溪市平均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2.1个百分点,排玉溪市第6位,较上年前进3位。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5.3%,成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主要支撑;林业产值0.41亿元,同比增长16%;牧业产值0.73亿元,同比减少2.5%;渔业产值0.28亿元,同比增长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1亿元,同比增长30%。 (二)工业生产提速提效,支撑作用逐步提升 落实“工业兴市”战略,全力以赴发展工业经济,推动传统行业提质增效,新建企业加快投产,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比玉溪市(增长8.8 %)高3.2个百分点,增速排玉溪市第6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0.2%,高于2021年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0.3%,居全行业之首。传统行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长145.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同比增长10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9.3%、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44.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0%;黄磷产量同比增长2.3%。 (三)在库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建筑行业持续发力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2户,比上年增加11户,增长35.5%,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8.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增幅位居玉溪市第5位,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7亿元,占92.9%,占据主导地位;安装工程产值0.1亿元,占0.8%;其他产值0.8亿元,占6.3%。1户建筑业企业资质从二级升为一级,实现了一级资质“零突破”。项目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完工交付项目较多,建筑业企业竣工产值总量扩大,增速明显上升。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5%,高于全部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增速120.9个百分点,占澄江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的60.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建筑行业增长的重要主体,其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稳定增长。 (四)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态势良好,重点领域投资增速明显 2022年以来,澄江市将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一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结构明显优化,为经济发展蓄积后劲、打下良好基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3.7%。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同比增长10.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6.0%;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4.7%;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514.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13.5%;第三产业同比下降24.3%。从重点行业看,农业投资同比增长514.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3.5%;水利投资同比增长15.1%;交通投资同比增长38.1%;教育投资同比增长27.2%。 (五)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市场销售持续恢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市场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城乡消费品市场恢复性增长,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5%,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8%,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疫情影响,四季度餐饮消费恢复有所回升,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8 %,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0.8%。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2 %,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7.2%。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同比增长20.4%。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9%,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同比增长65.5%。 (六)财政收支总体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41.7%,其中,税收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82.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22.03%。非税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73%。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树牢过“紧日子”意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0亿元,同比下降6.1%。八项支出17.3亿元,同比下降1.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亿元,同比下降19.9%,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0.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8.3%。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6.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11.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4.3亿元,同比增长3.7%。存贷比为83.7%。 二、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当前,澄江市经济恢复的态势在巩固,经济运行中的利好因素在不断积累增多。 (一)主要指标增速与玉溪市差距明显缩小或高于全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与玉溪市的差距由2021年的2.2个百分点缩小至0.1个百分点。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在玉溪市的排位较上年分别提升2位、2位、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21年的低于玉溪市3.4个百分点转为高于玉溪市11.1个百分点。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由2021年的低于玉溪市8.9个、3.8个、1.9个百分点提升为高于玉溪市3.4个、9.4个、2.0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排玉溪市第2位、第2位、第1位。 (二)项目入库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澄江市以往年度投资主要依靠大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支撑,小项目较少。2022年下半年以来通过积极研究农林水等领域小项目入库工作,通过向上级及其他县区学习,加快小项目入库工作,充分挖掘项目投资潜力,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全年累计新入库项目106个,同比(上年62个)增长71.0%,其中:50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85个(上年45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0个(上年9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个(上年8个),对年度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逆势实现双增长 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全国、全省、玉溪市房地产销售呈不同程度下降。澄江市奋力推进城市更新,凤麓古城项目一期景宁悦府完工交付,县城二号安置区一期加速建设,海口安置区进入供地和筹备动工阶段,县城一号安置区、矣旧安置区及剩余片区安置房稳步推进。广龙旅游小镇、天颐幸福里、纳东花园(二期)三个项目销售情况较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逆势实现双增长,1—11月,澄江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1.3%,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高于玉溪市平均水平134.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7%;商品房销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销售额22.0亿元,同比增长30.9%。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部分行业增长后劲不足 为保护抚仙湖,对农业种植品种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可种植作物品种少、经济价值不高,农业增加值增长有限。规上工业增加值率高的企业不多,受黄磷市场价格下降、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不景气影响,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企业需求减弱,生产减少,且年内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体量较小,工业经济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4.7%,其中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新纳统企业产值贡献力低,全年新入库建筑业企业11户,仅完成建筑业产值378.1万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0.3%。 (二)服务业增势有所放缓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同比增长3.2%,占GDP比重71.0%,拉动GDP增长2.27%,贡献率65.5%,占比、拉动、贡献率分别较上年降低0.1个、4.99个、23.5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邮政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个行业增加值负增长,累计下拉GDP0.56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明显放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较上年下降58.4个、83.9个百分点。劳动工资增速在玉溪市排名靠后,其中房地产、水利、卫生、公共管理四个行业增速均在玉溪市排名后两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支撑不足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负增长,支撑作用锐减。2022年以来,澄江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逐月减少,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6%,直接下拉投资增速19.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亿元以上大项目少,投资支撑力度薄弱。截至2022年底,澄江市在库项目184个,有年度计划投资的项目151个,184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含房地产项目),占总项目个数的27.6%,比上年同期减少16.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除靠澄华高速、县城二号安置区、矣旧安置区等几个大项目拉动外,支撑有限,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0.5%,仅拉动投资增长0.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开工复工难,寒武纪生态谷、广龙小镇仙湖迷城等大项目处于停滞状态。 (四)批零住餐增长乏力 疫情影响虽已向好,但客流量仍是制约住宿业、餐饮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贸易业仍保持传统发展模式,新的消费热点尚未成熟,对消费市场的拉动效果有限,促进消费增长的多点支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还未显现。养老、旅游、文化、教育消费还处于初始培育阶段。“批零住餐”结构不优,虽然四个行业限上增长势头较好,但由于限上企业数量占比较低,导致全行业增速受限下影响较大。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增速分别为30.8%、37.2%、20.4%、65.5%,但在行业的占比仅为37%、2.1%、12%、2.7%,零售业下拉GDP0.1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对GDP的拉动较2021年降低2.18个百分点。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紧盯高质量发展下功夫 围绕建设“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聚焦现代产业培育,全力以赴抓产业育主体,推进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现代化。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聚焦粮食、蓝莓、烟草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提振实体经济支撑,加速农业提质发展。工业是GDP增长的主要支撑,重视工业企业培育,加快培育新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工业园区为工业发展主战场,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优化工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供应链,稳存量、扩增量,推动工业振兴发展。加强服务业企业“上规上限”指导,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贯彻落实文旅专项扶持政策,加快旅游产品迭代升级,全面助力文旅经济向好发展。 (二)紧盯消费提质扩容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在原先三家超市及少数餐饮业的基础上扩充彩云消费券可使用商家,提高居民选择性,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强对澄江传统美食的宣传推广,打造特色品牌,提振餐饮消费。鼓励发展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到家服务等,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以广龙旅游小镇、寒武纪欢乐大世界为载体,深入实施高质量旅游发展“十大工程”,延展“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链条,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发展会议会展、健康养生、研学基地、精品民宿、非遗体验、体育赛事、旅游演艺、夜间经济等业态,适应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需求变化,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三)紧盯有效投资增长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按照云南省《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加大要素支持力度的机遇期,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有效解决项目建设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每月保障一批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加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开工时间倒逼前期工作,以竣工时间倒逼工程进度,全面加快形成投资实物量。聚焦交通、水利、能源、产业、社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抓紧谋划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盘子。 (四)紧盯发展动能激发 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活力。建立高效能推动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形成“人人谋发展,个个争贡献”的优良工作作风,坚决整治“慵懒散慢推拖”现象,破除“中梗阻”,优化办事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全力稳住市场主体。打好“政策牌”“服务牌”,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凝聚发展强大动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市场主体“增量”和“质量”双提升。把国家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到位,充分发挥纾困惠企政策的积极作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 (五)继续做好纳规纳限 用好《澄江市“四上”企业培育和入统工作(2021—2025年)考核方案》奖励政策,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力度,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提高企业纳统积极性;对照“四上企业”标准,充分利用部门共享信息、公共网络平台信息和大数据等手段,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和筛选,建立澄江市企业纳规培育清单,制定纳统计划和目标,对达到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培育扶持计划,对产值未达到规模标准的企业进行跟踪,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早日升规入统,对已达到规模以上的大个体,积极与企业沟通,做好“个转企”相关工作,确保达限一户纳入一户,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夯实基础。 (六)加快补齐短板弱项 针对“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个行业缺口指标,重点做好企业内培、外引,主管部门结合企业效益和前景,发展壮大现存企业。机制方面,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围绕重点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认真做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测和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及时摸排问题,着力补短强弱,分行业分领域研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以2023年开展“五经普”为契机,注重经济总量与行业结构的普查统筹协调,找到“最大公约数”,注重普查质效,按时按质高效完成普查工作,为今后五年经济工作奠定强有力的普查数据运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