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学律承国粹 回校传联授精华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通知和会议精神,为创建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使书香充满校园,让传统楹联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落地开花,市创建最佳楹联文化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多方协调,于8月14日组织了全市40多名中小学教师及市、县创建办主要成员赴中国楹联学会教师进修院进行深造学习,由于我校正申报楹联教学基地,于是我有幸参与了此次培训。 8月15日早晨8:30分,举行了开学典礼!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主持典礼,在会长蒋有泉精彩的讲话中开始了为期5天的学习活动。蒋会长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形式之一,源远流长,至明清年间极为鼎盛。对联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特色。在汉文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练、小巧的汉字民俗文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承担起秉承和弘扬楹联文化的责任。为此,楹联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培养孩子对楹联的认知意识,激发孩子的楹联兴趣,让楹联文化薪火相传。 叶副会长把本次学习的内容安排的满满的,五天时间里要完成“对联的概论及发展史”、“对联格律”、“对联修辞”、 “对联门类”“名家名联欣赏”、自主创作及考试等内容,时间紧,任务重,每个学员对此次培训都充满了期待。 课程由三位德高望重的会长教学。 刘太品副会长首先全面系统地概括讲述了《对联概论及发展史》,让学员们进一步认识了对联的概念,并针对楹联存在的问题,引出了《联律通则》,让学员们懂得了在创作对联时应该遵循《通则》里的一些原则,而不是随意而为。接着的《对联修辞》将课堂推向精彩,将对联创作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面的对联创作奠定了基础。 蒋有泉会长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席楹联的饕餮盛宴——《对联格律》。蒋会长讲起课来精神矍铄,时而引证据典,时而旁征博引,再一次将学员们对对联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课间,蒋会长放下师尊和学员们亲切交流,畅谈对联,教室里不时传出师生们和谐的联韵律动。 
叶子彤副会长从对联10个方面讲解了对联的门类,内容丰富多彩,方式别具一格,在会长诙谐有趣的讲解中,学员们逐步掌握了对联的种类。 当学员们掌握了对联门类之后,叶会长针对古今各类名家名联进行详细地评析,带领大家在联海书山中泛舟遨行、拨云寻路,令学员们耳目一亮。然后再把学员们创作的对联和名家名联对比修改,在互改互评中,学员们的水平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 ,在学员中也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作。 学习的时间是煎熬的,同时也是快乐的。五天的时间一晃而过,中国楹联进修院对学员们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最后以总平91分获得了会长的肯定,是四期学员培训中的最好成绩。 对于参加本次培训的许多学员,之前对楹联的相关知识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创作,然而从开课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出现字词不搭、平仄不对、前后失替开始,到最后考试时能写出字词对答、对仗工整、平仄合律的对联来,真的是“师高徒不差”! 许多学员说,这次培训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对楹联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更激发了一份激情和热爱,今后算是与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从回程到现在,学员们在群里总是用对联来交流,会长还不时出来调侃几句“汝等已中联毒,吾功成矣!” 在此之前,我对楹联知识一窍不通,自认为会作一两首“露水诗”就觉得很是得意,总自以为是的把对联和诗想到了一起,觉得不用学习也会作一些。这次密云之行,让我对对联有了重新的认识,由于受学识的限制,虽没有作出什么名联,但开阔了眼界、解决了疑难,特别是只有对联才具备的一些修辞手法,像婉曲、移就、借对、比拟和专业用语失替、失对等让我耳目一新,对今后在对联的欣赏和写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联海泛舟,万里云天起雏凤;书山筑梦,千重波浪跃龙麟。”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楹联方面的知识,懂得了如何去评析和创作对联,相信在以后的楹联道路上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