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方案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5-12-10 19:33 点击率: 4打印 】【 关闭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是一种严重危害松属植物的危险性蛀干害虫。由于纵坑切梢小蠹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期长、扩散速度快、防治难度大、防治时间长、防治成本高等特点,松林一旦遭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从发生到死亡,一般只需35年的时间。近几年以纵坑切梢小蠹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已经成为澄江县最大的危害虫种,对澄江县松林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主要分布在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区域、抚仙湖东西岸近面山、梁王山县级林场鲁溪冲林区大山。

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绿化造林成果,在省林检局和市林检局的帮助指导下,自2006年,我县率先在全省试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创新试验,面向社会采用邀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对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区进行了安全期清理和林间喷药防治,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危害程度明显下降。但由于我县纵坑切梢小蠹危害面积基数大,加上近年来连续干旱影响,部分曾经遭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云南松林在今年也受到不同程度危害,导致我县今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澄江县林业局20152―3月对全县纵坑切梢小蠹监测调查结果,为全面有效的控制澄江县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保护澄江县森林资源,决定在2015年对发生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抚仙湖林场帽天山、抚仙湖东岸及梁王山林场鲁溪冲林区、种苗站管理的西龙潭国有林共15521亩云南松林进行1次人工清理防治,防治费用25.35万元。防治方案如下:

一、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管理,强化责任的方针。

针对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特点,在4月纵坑切梢小蠹种群数量最大且处于幼虫、蛹蛀干隐蔽危害的特点,对受害云南松林全面清理防治1次,砍除林内受害带虫枯死、濒死云南松,并进行磷化铝帐幕熏蒸灭虫,杀死树干内的纵坑切梢小蠹幼虫、蛹,降低林间虫口密度,控制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

共计清理采伐面积15521亩、蓄积650立方米(梁王山林场预计清理采伐面积5160亩、蓄积300立方米;抚仙湖林场清理采伐面积9716亩、蓄积300立方米;种苗站管理的西龙潭国有林清理采伐面积645亩、蓄积50立方米)。具体清理采伐区域以采伐作业设计为准。

二、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现状及防治目标

(一)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现状

根据20152―3月进行的纵坑切梢小蠹监测调查,目前纵坑切梢小蠹在我县主要分布于抚仙湖林场所属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周边、抚仙湖东岸近面山及梁王山林场鲁溪冲林区、种苗站管理的西龙潭国有林,发生面积达15521亩。其中:梁王山林场鲁溪冲林区危害区5160亩(轻度危害2910亩、中度危害1470、重度危害780亩)平均受害株率达4.3%,濒、枯死率达3.4%;抚仙湖林场9716亩(含抚仙湖林场所属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1523亩、抚仙湖东岸8193亩,轻度受害4930亩、中度受害2938亩、重度受害325亩),其中: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1523亩,平均受害株率0.2%、平均枯死率0.2%,抚仙湖东岸不同程度受害,平均受害株率达4.2%,枯死率达2.8%

各防治区危害情况详见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情况统计表。

(二)防治目标

今年在防治区域内达到:监测率100%、检疫率100%、防治率95%以上、疫木除害处理率100%;通过今年全面实施清理防治,达到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三、防治区域、面积、林地权属

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区分布于梁王山林场、抚仙湖林场、龙街街道西龙潭,总面积11042亩,为方便施工作业,根据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分布情况区划为4个防治区。

(一)梁王山林场鲁溪冲防治区5160

分布于阳宗镇4647485051林班,面积2752亩,林地权属梁王山林场国有。

(二)抚仙湖林场帽天山、抚仙湖东岸2个防治区计9716亩,林地权属抚仙湖林场国有

1、帽天山防治区1523

分布于海口镇14243林班,面积1523亩,林地权属抚仙湖林场国有。

2、抚仙湖东岸防治区8193亩。

分布于海口镇3133344749林班,面积8193亩,林地权属抚仙湖林场国有。

(三)西龙潭防治区645

分布于龙街街道23林班,林地权属国有,现由种苗站管理。

详见附表一、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情况统计表。

五、防治组织方式

在县林检站技术指导下,由林权所有者抚仙湖林场、梁王山林场、种苗站自行组织实施所辖区域内的防治作业。

六、防治技术措施

对受害林分全面开展人工清理带虫蠹害木。

(一)清理采伐虫害木

全面清理砍除治理内所有的带虫,伐桩须紧贴地面。在510日前完成清理作业。

(二)虫害木的除害处理

所清理出来的虫害木,全部就地集中磷化铝帐幕密闭熏蒸灭虫处理,经过检疫合格的,方能外运和利用;对带虫的枝梢,就地集中喷施化学农药堆捂灭虫处理,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利用。按每立方米空间投入磷化铝9,熏蒸72小时,随清随处理。

(三)虫害木清理采伐后,对林间空地,应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抗病虫的阔叶树种,及时补植补造,恢复植被,提高林分抗性。

七、用工量概算

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需1950个工。按清理采伐(含熏蒸灭虫)蓄积1立方米蓄积需3个工计,采伐650立方米蓄积共需1950个工。其中:梁王山林场清理采伐蓄积300立方米,需900个工;抚仙湖林场清理采伐蓄积300立方米,需900个工;种苗站清理采伐蓄积50立方米,需150个工。详见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设计投资概算表。

八、投资概算

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总投资25.35万元。

(一)梁王山林场

预计清理采伐蓄积3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清理采伐及熏蒸除害390元(清理采伐、修枝、堆码、覆盖大棚膜、投放磷化铝、熏蒸场地看守360/立方米蓄积,熏蒸用大棚膜25/立方米,熏蒸用药5/立方米)计,清理采伐及除害处理300立方米蓄积需投资11.7万元。

(二)抚仙湖林场

预计清理采伐蓄积3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清理采伐及熏蒸除害390元(清理采伐、修枝、堆码、覆盖大棚膜、投放磷化铝、熏蒸场地看守360/立方米蓄积,熏蒸用大棚膜25/立方米,熏蒸用药5/立方米)计,清理采伐及除害处理3 00 立方米 蓄积需投资11.7万元。

(三)种苗站

预计清理采伐蓄积5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清理采伐及熏蒸除害390元(清理采伐、修枝、堆码、覆盖大棚膜、投放磷化铝、熏蒸场地看守360/立方米蓄积,熏蒸用大棚膜25/立方米,熏蒸用药5/立方米)计,清理采伐及除害处理50立方米蓄积需投资1.95万元。

详见表二、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设计投资概算表。

九、经费筹措

澄江县2015年纵坑切梢小蠹防治工程总投资25.35万元。由林业局用植被恢复费支出,付款方式采用报账制,各林权所有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将合同1份交林业局,施工结束验收合格后,凭有效发票到林业局报销支付。

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县林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纵坑切梢小蠹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检站,成员由局办公室、林检站、林政科、梁王山林场、抚仙湖林场、森林公安局、种苗站、相关人员组成。实行组长负总责,副组长负责具体的协调、资金监管工作,成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

(二)质量技术保障

由林权所有者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施工质量检查组,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县林检站提供技术指导,不定时抽查施工质量。

(三)安全保障

施工安全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施药作业质量,在施工作业前由县森防站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集中进行蠹害木清理及磷化铝帐幕熏蒸除害施工技术、安全施工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开展施工作业。

人、畜安全

为确保施药防治区域周边人、畜安全,将由县政府发布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通告,在防治作业区域内禁止人、畜进入。

(四)实行检查考核制度

防治施工过程中,县林检站指导梁王林场、抚仙湖林场对防治施工进行跟踪检查,对防治工作出现问题的限期整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防治工作结束后,由县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验收。

(五)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全民参与意识

由于我县纵坑切梢小蠹危害面积大、分布广,加之该虫防治难度大,仅靠林业部门和有限的资金开展防治工作,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纵坑切梢小蠹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争取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开展全民联防联治工作。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澄江县林业局 发布人:林业局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