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澄江市海口镇松元村委会下设9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共1170户3425人,其中彝族2600人、汉族485人、苗族340人。近年来,松元村聚焦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谐的民族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民生、文化融入等多方面的努力,营造一个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环境,以此促进各族群众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党建引领,筑牢交融共居根基 一是构建服务“同心圆”,健全治理架构。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建设,推行网格进村组、党员联户进家庭,形成“网格+支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联动模式,构建“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包网入户、包组到户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群众主动干”的良好氛围。二是引领社会“风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因地制宜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召开居民代表会、院坝协商会等,收集解决群众诉求,破解群众提问题嫌麻烦、议事参与率低的难题,项目建设全程邀请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各类诉求,实现“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切实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热情,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 二、服务民生,强化交融共居保障 一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环境。多方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进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亮化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积极配合做好澄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新建完善水利设施,完成山头、松子园、海口河人蓄饮水项目,完成石门小组高效节水项目,完成石龙、草格、松子园水田提质改造(农业产业综合提升)项目,完成农业产业区烟水项目(有效解决全村6个小组11400余亩土地的生产用水);小学校舍、食堂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2019年松元村创建成为云南省卫生村。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松元村整合了“党群服务中心”与“人才驿站”等重要场所,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做到“党员清、网格清、住户清、问题清、服务清”,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新格局,为各族群众提供帮就业、帮上学、帮就医等服务,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村庄管理无盲点、为民服务无缝隙,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立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预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民生保障,在致富路上不落一人。2019年以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松元村对68户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帮助购买医疗保险、帮助申请创业贷款、申请农危改资金等办法,解决贫困户吃穿、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68户2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人口以及预警发现的其他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使社会兜底保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共建民族品牌,凝心聚力增共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读书交流、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等,邀请各族群众一起话家常、庆节日,推进“互嵌式”融合发展,强化精神力量,形成情感认同,共创玉溪“同唱一首歌,同为一家人”,塑造澄江“同生共融,和美澄江”民族团结进步品牌。 三、文化传承,营造交融共居氛围 一是赓续传统文化,系牢精神纽带。开展好石门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松元彝族太平花灯”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四弦歌曲、草狮子舞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揭牌成立松元太平花灯传习所,松元村委会石门小组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石门村内至今还保留着200余年的传统民居,以及100余年的具有彝族特色的房屋。依托彝族、苗族服饰的刺绣,带动发展民族手工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制作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把传统民族刺绣变成商业化产品,以扩宽收入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二是创新工作载体,促进文化资源融合。于2023年4月成立村集体独资的海彝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旨在促进传统民族文化活下去、火起来、走出去,同时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加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海彝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依托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赛事,整合27支文艺队,主动对接文旅市场,承办文体活动、承接商业演出、制作出售文创产品等。 四、经济互嵌,推动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创新合作模式助农增收。建立“党总支+村办公司+国有平台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澄江国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村办公司收取管理费15万元,负责做好90亩土地整治旱改水项目地块管理工作,集体经济收入迈上新台阶。二是引进新型产业。成立澄江市松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澄江市富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工业辣椒种植产业,探索“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式农业模式,2022年以来,全村推广种植工业辣椒累计4381亩,种植户达580户1740人,平均每亩收益达6000元,累计销售量1450余吨,村集体增收32万元,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形成农户直接获得产品销售收入,村办企业获得组织管理收入的“共赢”局面。三是开拓发展新路径。经过市场调研发现鲜辣椒经烘干后销售产值可提高约50%,为增收稳定持续惠及村民,村办公司(澄江松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继续开拓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2023年实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建设工业辣椒烘干生产线,延长工业辣椒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松元村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100万,用于采采购鲜椒,村办公司以采、烘、销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15万元收益。 (供稿 澄江民宗局王馨然、海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