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政办发〔2022〕8号 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澄江市“一县一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澄江市“一县一业”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2月11日 (此文公开发布) 澄江市“一县一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结合澄江市蓝莓产业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优势 (一)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澄江市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距昆明52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全年气候温和,空气质量优良,年平均气温16.4°C,常年降雨量900毫米-1200毫米,相对湿度76%,常年日照时数2414.8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种植蓝莓。蓝莓的突出特性是喜酸性、湿润土壤,种植的土壤条件是坡度不超过10%、PH值4.5~5.5、有机质含量丰富(5~15%)、土质疏松湿润、排水性能好、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澄江市境内土壤以红土和酸性紫色土为主,占陆地面积的81.64%,为大规模种植蓝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 (二)鲜果上市优势。世界蓝莓种植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蓝莓鲜果上市期集中在7、8月份。我国北方蓝莓鲜果集中在6-9月上市。澄江种植的蓝莓具有早熟和反季的特点,早熟蓝莓在3月即可上市,由于澄江的独特气候,部分蓝莓品种一年结两次果,第二次果在9月份以后成熟,填补省外已无蓝莓上市的空白,同时正值国庆、中秋节日,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较高。 (三)生态优势。蓝莓属于寡营养植物,对土壤肥力条件要求较低。据澄江市农业部门统计,在同等条件下,蓝莓的化肥、农药施用量比其他作物少,与种植蔬菜相比,种植蓝莓每亩可减施氮肥86.11%,减施磷肥68.39%。近年来澄江蓝莓种植技术升级,由原来的调酸、添加硫磺等模式改为基质土加松针的种植方式,经云南省农科院研究目前蓝莓种植对水体的污染可忽略不计。种植蓝莓能大幅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抚仙湖的保护。澄江市已有2家企业蓝莓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四)基础优势。澄江市自2004年率先引进蓝莓试验种植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种苗培育、新品种种植示范、产品深加工方面形成一定规模,逐渐成为云南蓝莓的种植中心、育苗中心、鲜果交易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2018年,澄江市抚仙湖径流区5.8万亩土地统一集中流转,累计种植蓝莓1.1万亩。全市蓝莓种植户170余户、蓝莓种植企业6家、注册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蓝莓种植合作联社1个、蓝莓种植协会3个、蓝莓加工企业1家,主要加工销售蓝莓果汁、蓝莓酒等,年产值达5亿元。注册“澄江蓝莓”地理标识证明商标。澄江市蓝莓销售方式主要为自主销售、合作社购销、企业购销、小贩销售、网络销售等形式,已有4家企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开展网络销售,2家企业已按照庄园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标准建成蓝莓庄园。澄江蓝莓除在本地和昆明销售外,市场已拓展到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在全国早熟蓝莓市场中占到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二、创建目标 以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产及品质为主线,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节水设施和生产基地化建设,蓝莓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蓝莓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及防控体系建设,以及采后处理、贮运保鲜体系建设及产品市场开发,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与品牌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蓝莓种植,着力打造蓝莓田园综合体,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蓝莓产业体系,形成相对完备的蓝莓产、研、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蓝莓产业格局。以打造蓝莓高效产业为核心,以优质丰产为突破口,主攻规模扩张及无公害生产监督管理。重点抓好品牌建设,产业化经营,出口贸易,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形成蓝莓产业良种化、专业化、区域化、基地化、管理模式化,把澄江市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露天绿色蓝莓生产基地”。 三、创建内容 (一)提高蓝莓产业规模化水平。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优越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强化政策扶持,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的思路,逐步形成集蓝莓种植、技术研发、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扩大市场份额,打造澄江市蓝莓优势产业带。重点建设两个基地:优质蓝莓种苗繁育基地,绿色生态蓝莓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二)提高蓝莓产业专业化水平。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升蓝莓产品品质。重点以云南云蓝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澄江市菁汇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个蓝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蓝莓产业专业化主体,种植面积达8000亩,重点开展大容器育苗移栽、土壤改良、高效节水、有机物覆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加强科技支撑,构建技术服务体系。整合优势科技、教学资源,依托省内外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等现有科技和推广技术队伍,构建蓝莓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对蓝莓育苗基地、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规范蓝莓生产各个重要环节;组织专家编制蓝莓实用生产技术规范标准,推广蓝莓实用生产技术;培训镇(街道)、村(社区)主管林业、产业、营销干部,主要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户、个体户;开展蓝莓产供销各技术环节的先进适用技术管理营销经验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实施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等,提高农民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提升蓝莓产业绿色化水平。在已认证2个绿色食品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蓝莓产业向绿色化、有机化高品质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蓝莓及其加工产品的“三品”认证,争取在有机认证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产品,提升“澄江蓝莓”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蓝莓产业的市场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到2025年,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示范点15个;新增绿色有机认证20个,蓝莓绿色有机种植面积达10000亩。 (四)增强蓝莓产业组织化水平。做大做强蓝莓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采用承包、租赁等方式促进农民土地的集中流转,多培养专业种植大户,在农户自愿的原则下,进行“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成立澄江市蓝莓协会,提供蓝莓种植技术服务,提高蓝莓单位面积产量,夯实蓝莓产业科技保障基础,推进蓝莓产业的发展。到2025年,引进或培育蓝莓加工企业1家,培育产值上亿的蓝莓龙头企业1家,培育蓝莓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个。 (五)提高蓝莓产业市场化水平。成立网络营销商2家,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1个,打造“10大名品”1个,建成冷链物流系统1个。多元投入,引导发展,面向省外大市场,做大做强“澄江蓝莓”品牌,引导建立澄江蓝莓产业联盟,以品牌打市场,建立品牌培育与营销机制。加强对澄江蓝莓宣传。通过支持召开各种类型的蓝莓会议、蓝莓论坛、蓝莓节等活动,以及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不断扩大“澄江蓝莓”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财政、农业、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一县一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创建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李锐光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 (二)完善市场体系。切实贯彻执行政府出台的发展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优惠政策,并根据实际出台有利于市场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推动重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认证和环保认证,提高蓝莓产品的质量和蓝莓种植户的从业素质。积极开展蓝莓生产示范基地的挂牌、验收和授牌工作,建立蓝莓生产基地技术规程与年检标准指标体系,普及推广蓝莓生产企业认证制度。 (三)提高科技水平。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依托科研院所、农业院校等科技力量,整合农科教资源,建立科研工作“开放、流动、协作、竞争”创新机制,以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节水技术、绿色环保型投入品创制技术、蓝莓产品深加工技术、生物安全技术、高效低耗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 (四)加强政策支持。除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增加对蓝莓产业建设的投入外,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农业专项贷款等都应向蓝莓产业适度倾斜。扶持资金实行导向性与激励性相结合,重点扶持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外建基地、外拓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突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2—2025年,积极鼓励蓝莓种植主体参与省级10大名品评选活动,获评“10大名品”称号的,省级补助2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200万元;获评云南省“10强企业”称号的,省级补助1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0万元;获评“20佳创新企业”称号的,省级补助1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0万元。积极鼓励种植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获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澄江市级补助50万元,获得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澄江市级补助10万元。 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扶持“三品一标”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2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2万元;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3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3万元;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补助1万元/个产品,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万元;对绿色食品续展换证及有机产品再认证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1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万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单位,补助10万元/个,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万元;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单位,澄江市级配套工作经费30万。 同时,对蓝莓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科技人员等给予奖励。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探索适合澄江市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开辟多渠道的创业资本来源。 (五)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建立蓝莓产业招商激励机制,鼓励市内企业围绕蓝莓产业链、资金、技术等需求,以商招商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澄江市,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生产规模大、示范带动广的蓝莓企业,增强蓝莓产业发展活力。 附件 2021—2025年度澄江市蓝莓发展目标 指标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一、规模化水平 | *蓝莓产量(万吨) | 1 | 1.5 | 1.6 | 1.7 | 1.8 | 蓝莓产业农业产值(万元) | 50000 | 75000 | 80000 | 85000 | 90000 | 蓝莓产业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 37 | 48 | 50 | 51 | 52 | *蓝莓加工产品产量(万吨) | 0.1 | 0.15 | 0.25 | 0.42 | 0.53 | 蓝莓产业加工产值(万元) | 500 | 800 | 1300 | 2184 | 2756 | 蓝莓产业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 | 0.004 | 0.005 | 0.008 | 0.013 | 0.016 | *蓝莓产业出口创汇(万美元) | 0 | 0 | 0 | 0 | 0 | 二、组织化水平 | 从事蓝莓产业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户) | 1 | 1 | 1 | 1 | 2 | 从事蓝莓产业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户) | 1 | 1 | 1 | 1 | 1 | 三、专业化水平 | 从事蓝莓产业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产量占主导产业生产产量的比重(%) | 45 | 50 | 55 | 60 | 65 | 从事蓝莓产业的农民专业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数量(个) | 0 | 1 | 2 | 2 | 3 | 四、绿色化水平 | 绿色有机基地面积(亩) | 3400 | 5000 | 6000 | 7000 | 10000 | 五、品牌化水平 | 蓝莓产业地理标志数量(个) | 0 | 0 | 1 | 1 | 1 | 蓝莓产业获“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表彰数量(个) | 0 | 1 | 1 | 1 | 1 | 六、成长性水平 | 蓝莓产业农业产值增幅(%) | 25 | 50 | 6 | 6 | 6 | 蓝莓产业加工产值增幅(%) |
| 60 | 62.5 | 68 | 20 | 蓝莓产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 |
| 40 | 50 | 60 | 70 | 蓝莓产业绿色化水平指标增幅(%) |
| 47 | 20 | 16 | 14 |
注:*为新增特色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