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江市舞凤山脚下,有一支民乐队用音乐诠释着老年生活的多彩与美好。他们就是凤山民乐队——一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的民间乐队。在李鸿昌老师的带领下,乐队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他们用音乐跨越了年龄的界限,用音符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跨越年龄的音乐梦想 凤山民乐队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职业背景,有工人、农民、干部、教师等。他们中最大的已经86岁高龄,最小的也有58岁,平均年龄在75岁左右。尽管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音乐却在他们心中燃起了永不熄灭的火焰。 乐队的创始人之一李鸿昌老师是一位退休音乐教师,他精通多种乐器,有着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指挥经验。八年前,他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人,共同组建了凤山民乐队。乐队的名字取自当地著名的凤山公园,寓意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我们虽然年龄大了,但音乐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李鸿昌老师说,“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

丰富的乐器与多彩的旋律 凤山民乐队的乐器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二胡、月琴、大提琴、扬琴、电吹管、阮、笛子等。这些乐器在老人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奏出了动人的旋律。 乐队的二胡演奏者张大爷今年已经86岁高龄,他从年轻时就酷爱二胡,退休后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音乐中。他的二胡演奏技巧娴熟,音色悠扬动听,常常让听众陶醉其中。“二胡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拉起二胡,我就感觉特别开心。”张大爷说。 解大爷是一位退休工人,他擅长吹奏笛子,他的笛子演奏清新自然,充满了田园的韵味。“我从小就喜欢吹笛子,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音乐让我感到特别快乐。”解大爷说。 乐队中还有几位农民出身的成员,他们虽然没有专业的音乐背景,但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成为了乐队的重要力量。耿大爷,擅长电吹管、月琴,还会舞龙舞狮、演小品,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艺人;段大爷除了在乐队里弹奏阮,还热心的为大家提供后勤服务…… 每周训练:用音乐充实生活 每周,凤山民乐队都会在文化馆的排练室里相聚,进行训练。尽管成员们的年龄较大,但他们对音乐的执着和认真丝毫不亚于年轻人。每次排练,大家都会提前到达排练室,调试乐器,准备乐谱。李鸿昌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水平和特点,精心安排训练内容,从基础的节奏练习到复杂的曲目合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大家都很认真,每次排练都像对待一场正式的演出。”乐队的大提琴手阿罗姐说,“我们希望通过音乐,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乐队的成员们不仅在排练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还在生活中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音乐故事,一起回忆青春岁月,音乐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纽带。 无私的奉献:用音乐传递快乐 凤山民乐队的成员们都是义务参与乐队的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但他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深知,音乐带来的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乐队不仅在公益活动中义务演出,还为农村文艺队演出奏乐,录音,为文化振兴乡村添砖加瓦。 “我们虽然没有专业的舞台,也没有华丽的灯光,但我们用心演奏的每一首曲子,都能让观众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杜老师说,“看到观众们开心的笑容,我们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乐队的演出曲目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民族音乐,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每一次演出,都能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掌声和欢呼声总是此起彼伏。 发展民乐合唱团:让音乐的力量更加壮大 凤山民乐队不仅在器乐演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一步还将发展民乐合唱团,在器乐演奏的基础上,用歌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用音乐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我们希望通过民乐合唱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李鸿昌老师说,“合唱团的成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演出形式,也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银发乐章:用音乐诠释老年生活 八年来,凤山民乐队在李鸿昌老师的带领下,用音乐诠释着老年生活的多彩与美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心中有热爱,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音乐,让更多的人看到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李鸿昌老师说,“音乐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它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凤山民乐队的成员们也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行,用音乐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他们用音乐传递着快乐,用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个充满活力的乐队里,每一位老人都在用音乐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银发乐章,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 岁月不老,乐音长鸣。凤山民乐队的故事或许平凡,但他们却用八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音乐传奇。他们用音乐跨越了年龄的界限,用音符诠释了生命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