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2022年1~8月经济运行分析 1~8月,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为应对通胀压力,欧美等国加快收紧货币政策,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国内看,疫情散发多发、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制约经济稳定恢复。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以全流域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全市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多数指标好于上月。 一、1~8月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8月,澄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同比增长4.1%(可比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增幅较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8位,排位维持不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自然口径),同比下降49.1%,全市排名第5位,较上月后退3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5位,排位较上月后退1位;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8%,增幅与上月相同,全市排名第6位,排位维持不变;招商引资资金到位额48.6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增幅较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1位,较上月前进1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4757元、15316元,同比增长3.5%、6.0%。 (二)分行业情况 1.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低于全市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无上年同期数,不测算增速;制造业增长35.4%,增幅比上月缩小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6%,增速比上月缩小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4%,增幅较上月缩小4.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8.5%,降幅较上月缩小6.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4%,增幅较上月缩小0.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9%,降幅较上月扩大4.7个百分点。 2.消费。在库企业53户,其中批发业16户、零售业9户、住宿业11户、餐饮业17户。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高于玉溪市(-5.6%)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4 %,增速比1~7月份提高2.5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增速比1~7月份提高3.7个百分点。 3.财税金融。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49.1%。其中,税收收入-3454万元,同比下降108.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1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1亿元,同比下降16.3%;八项支出完成8.7亿元,同比下降15.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亿元,同比下降5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4亿元,同比增13.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4.2%。存贷比为84.0%。 (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8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8%,比全省(7.8%)高12个百分点,比玉溪市(12.5%)高7.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6位,较1-7月持平。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8%;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6.4%;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2.7%。 1.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1~8月,澄江市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85.4%、132.3%、10.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3.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占比8.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87.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快。1~8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8.8%。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5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下降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2%。 3.民间投资活力不足。1~8月,澄江市民间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44.9%,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9.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同比下降7.8%,增速较1-7月下降2个百分点,投资增长面临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不利影响。 (四)纳规纳限情况 1.入库情况。截至目前,已完成13户纳规纳限,分别是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户批发业、9户建筑业。9月份1户提交入库资料。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澄江市新纳规纳限企业数排名第2位,第1位是红塔区50户,江川区3户,通海县4户,华宁县7户,易门县2户,峨山县7户,新平县2户,元江县3户。 2.在库情况。截至8月底,澄江市共有“四上”企业152户,占全市企业数4.9%,其中工业28户、建筑业40户、房地产业28户,批发业16户、零售业9户、住宿业10户、餐饮业14户、服务业7户。“四上”企业数在全市排名第3位,占全市比重9.1%;第1位红塔区649户,占全市比重38.9%;第2位通海县219户,占全市比重13.1%。 二、形势对比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五个县(市、区)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是:江川区增长19.8%、通海县增长16.9%、易门县增长19.9%、峨山县增长17.1%、新平县增长20.2%,其余各县(市、区)分别为:红塔区增长7.6%、华宁县增长8.4%、元江县下降0.1%、澄江市增长4.7%。与1~7月相比,通海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澄江市5个县(市、区)有所提升,分别提升3.2、0.1、1.3、0.5、1.5个百分点;红塔区、江川区、华宁县3个县(市、区)有所回落,分别回落1.3、0.5、3.1个百分点;元江县增速与上月持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九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七增二降”,7个县(市)区正增长,2个负增长。其中峨山、元江两个县增长30%以上,分别增长33.5%、51.1%,红塔区、易门县两县(区)负增长,分别下降15.3%、30.1%,其他县区分别为:江川区增长21.3%、通海县增长9.7%、华宁县29.3%、新平县增长29.9%、澄江县增长19.8%。与1~7月相比,通海县、易门县、峨山县、元江县4个县有所提升,分别提升10.3、4.3、1.8、0.8个百分点;江川区、华宁县、新平县3个县(区)有所回落;红塔区、澄江市2个县区增幅与上月持平。(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七个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其中红塔区下降8.9%、江川区下降0.6%、通海县下降5.2%、易门县下降13.1%、峨山县下降1.5%、新平县下降5.2%、元江县下降6.9%,两个县(区)正增长,其中澄江市增长0.6%、华宁县增长0.4%。与1~7月相比,江川区、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澄江市7个县(市)区有所提升,分别提升3.4、0.6、2.5、3.5、1.7、1.3、2.8个百分点,红塔区、元江县2个县(区)有所回落,分别回落4.3、0.9个百分点。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加强农业分析测算,算好种植面积、单价、产量、产值“四本账”,做到“颗粒归仓”、应统尽统。积极落实工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充分发挥现有黄磷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进军新能源市场,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强化建筑企业培育,推动建筑企业整合,通过内培外引,提升本地建筑企业资质,促进建筑业本地产值提升。紧盯旅游业持续恢复态势,服务好重点企业,办好发放消费券等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把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抓牢抓实,确保劳动工资对GDP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二)切实加快投资进度。强化项目带动,增强投资后劲。牢牢抓住项目招商、储备、开工、建设四环节,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协调服务,促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确保项目建设“生命周期”可持续。加强部门服务协调工作,针对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入库存在问题,认真分析,主动对接,确保项目开工即入库,实施即纳统,让建库入统责任制成为推动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的强大合力。加强培训,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升各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 (三)继续做好纳规纳限。对符合入库要求的企业,要赶在年内最后一批纳规纳限入库审批时间之前,指导服务企业按要求、按时限向统计部门提供相关入库信息和资料;用好《澄江市“四上”企业培育和入统工作(2021—2025年)考核方案》奖励政策,加强对重点培育企业的帮扶、指导、服务力度,提高企业纳统积极性;对照四上企业标准,充分利用部门共享信息、公共网络平台信息和大数据等手段,确保拟入库和在库单位信息真实、准确。 (四)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监测,深入分析各项指标的进度情况、内部构成和制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高度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对目前监测中负增长企业较多的工业、零售业、住宿业、房地产企业要增强指导帮扶力度,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及时防范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