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2023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开局良好 2023年1-2月,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9%,比云南省(8.2%)高16.7个百分点,比玉溪市(4.7%)高20.2个百分点,在玉溪市9个县、市、区中,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第4位。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35.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3%。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9.9%。 一、1-2月投资总体运行情况 (一)三次产业投资“两增一降”。1-2月,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86.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拉动全部投资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工业投资延续强劲增势,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9.4%。 (二)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1-2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37.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1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8.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下降58.2%。 (三)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显著。1-2月,澄江市项目投资增长135.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8.2%,占比同比提升46.2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速70.6个百分点。从项目个数来看,本年在施工项目37个,同比增长19.4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下降20%,新开工项目10个,上年同期1个。 (四)民间投资下滑严重,房地产开发投资负拉动。1-2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4.7%,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2%,占比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为1.8%,占比同比下降46.2个百分点,拉动投资下降45.7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在库大项目增长乏力,新开工入库大项目少,支撑后劲不足 2022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随着房屋销售遇冷、资金紧张,投资意愿和投资力度同步下挫,增速呈现逐渐下滑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逐月减少,支撑作用减弱,而项目投资占比逐月增加,支撑作用逐渐显现,且支撑澄江市项目投资得以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来自于小项目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快,而大项目投资支撑力度薄弱。一是上年结转的亿元及以上纯投资项目(含房地产项目)43个,本年在建的仅11个(含房地产在建项目4个)。结转亿元及以上项目中,矣旧安置区项目、中山大学澄江市医院、凤麓古城等几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已接近尾声,投资力度有所减缓。二是本年新开工入库的项目数量虽比去年同比增加,但大项目不多。2023年2月,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入库项目10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个,占总入库数量的10%。 (二)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趋缓,重点大项目开工复工难 2023年,部分谋划已久的固投项目,受土地、资金等投资要素制约,前期工作推进缓慢,距开工建设形成实物量尚有较大差距,项目入库进度滞后。 一是受抚仙湖保护政策影响。2021年5月29日执行抚仙湖面山建设项目长久熔断机制后,抚仙湖周边项目从建设施工到销售备案全面暂停,寒武纪生态谷、广龙小镇仙湖迷城等投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 二是用地问题。国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工业用地储备不足。如昆缆特种电缆研发生产工业园、云南浙商产业园(一期),因土地挂牌等因素影响,规划、施工等建设手续办理滞后。 三是资金保障不到位。政府项目资金保障不到位,部分农田水利、社会事业、城镇基础设施类项目需等上级资金到位后才能开工;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施工方垫资建设,导致进度缓慢或停建,如抚仙湖环湖棚改暨生态移民项目—县城一号安置区建设项目。另外,企业投资准备不足。由于市场和资金原因,投资合作的项目方在资金保障上存在困难,项目建设出现久停不建或久建不产的情况。如环球融创蔚蓝城等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先入库,后有数是投资统计的根本要求。没有项目动工入库,特别是大项目开工,就不会有项目投资增量。抓实抓细抓早项目开工入库,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着力破解要素保障难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当前,国家和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入库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项目审批文件、开工照片、施工合同、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内容缺一不可,顺利完成投资项目的入库纳统,必须从要素保障、开工建设、入库纳统全流程推进。建议职能部门继续加大项目规划、土地、环评等方面的衔接、协调力度,聚焦规划、土地、融资等要素保障“堵点”“难点”,形成工作合力,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着力破解要素保障难题,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前期项目尽快动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停工项目尽快复工。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单位要增强固投纳统意识,主动作为、主动对接,积极申报项目入库,确保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及时入库、应统尽统。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产业类项目,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充分激发民间投资增长活力。细化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展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创造力,实现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三)持续争取项目、资金,补齐短板领域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抢抓国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特别国债等机遇,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持续争取项目、资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力度补齐短板领域的投资,重点在“两新一重”项目谋划上下功夫,谋划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拉动经济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