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上半年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澄江市委、市政府围绕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全力攻坚。上半年,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工业明显改善,投资项目稳步推进,民营经济恢复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一、民营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民营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上半年,澄江市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57.54亿元,同比增长5.0%,占GDP比重为68.6%,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有效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二)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不断提升。 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8.6%,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9亿元,同比增长4.3%,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9.0%,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3亿元,同比增长11.5%,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2.62亿元,同比增长3.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5.4%,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民营经济主体地位相对稳定。 在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的大力推动下,民营经济户数稳定增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3年5月末,澄江市实有市场主体25492户,同比增长23.02%,比2022年底净增1603户,其中:企业3491户,同比增长28.63%,环比增长1.25%;个体工商户21709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85.16%,同比增长22.31%。,第一产业市场主体占总量的19.08%,第二产业占5.82%,第三产业占75.11%。 二、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不大。随着疫情防控转段,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民营经济活力不足,部分企业产能下降、存货增加。加上成品油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因素影响,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盈利空间缩小。 (二)企业规模小,转型升级难度大。澄江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增长,市场主体“小、弱、散”,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发展模式单一,处于产业链低端,中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滞后,产品优势不明显,创新意识不强,转型升级难度大。 (三)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民营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受经济下行影响,社会资本投融资困难,企业普遍存在投资信心不足,新建、改扩建项目少。上半年,澄江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2.6%。 三、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千方百计促发展。充分挖掘民营企业增长空间,强化生产运行指导,抓好要素服务保障,积极实施“一企一策”,全力打通难点堵点,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帮助企业稳生产、稳运行、稳增长。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时间节点,争分夺秒抓进度,确保形成有效实物投资量。 (二)巩固提升软实力。强化精准服务,以“无微不至”的工作热情提升市场活跃度,以“无微不治”的决心和态度整治市场乱象,有效解决融资、用工、创新等问题。坚决落实国家各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科技创新稳提质。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主,立足民营工业基础优势,加快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爬坡过坎,加大财政资金对民企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和科技转化投入,更好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