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澄江市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发展向好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2-27 08:51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2023年澄江市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发展向好

 

2023年,澄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举措,推动消费市场回升向好,餐饮类、旅行类和文娱类消费快速增长。

一、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市场活力不断涌现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3亿元,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受同期基数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1%。  

(一)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刚需、升级类商品支撑有力

分行业看,在稳增长政策推动下,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积极适应居民消费观念与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经营手段与内容,努力实现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寒武纪无动力乐园、蛮牛户外体育运动、景宁1571等新业态特色街区、美食夜市等体验式消费场景逐步完善,激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带动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不断涌现,2023年零售业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完成零售业销售额93.1亿元,同比增长5.0%2023年,限额以上企业加油站、超市商品销售额增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二)文旅融合释放新动能服务行业持续较快恢复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澄江市文旅业深度融合、高品质发展的业态初步形成,正在成为释放文化经济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之,居民外出旅行意愿增强,文化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带动住宿、餐饮、交通、文旅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2023年,澄江市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9.2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2.6亿元,同比增长27.6%,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多数实现两位数增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0.9元,同比增长19.9%,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1.1亿元,同比增长11.6%

(三)城镇市场共同发展,城乡消费市场占比有所提升

伴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商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市场占比稳步提升。2023年,包含城镇和乡村地区的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23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

   二、贸易业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构成结构单一,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消费对市场的推动作用逐渐弱化,但澄江贸易业还保持着传统的发展模式,新的消费热点尚未成熟,对消费市场的拉动效果有限,促进消费增长的多点支撑也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尚未形成。养老、旅游、文化、教育消费还基本处在初始培育阶段,没有跟上新时代消费人群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变化,未能形成有效的新增长点。

(二)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还有待进一步打造提升

文旅消费模式的潜力尚未真正释放,旅游收入转变为经济收入、税收收入的转化率还不高,传统消费易造成“审美疲劳”,“木咖啡”和“无动力乐园”等新型消费场景的带动提升尚需时间,多元化、创新性、集聚性的本地消费场景有待进一步打造提升。

三、下步工作建议

尽管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回升,但也要看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仍不牢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2024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相关促消费政策不断发力显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市场扩大态势将得到巩固增强。

(一)深入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落实“旅游强市”战略,提升打造差异化、竞争性消费场景,培育和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居民消费方式转变,支持贸易流通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模式,鼓励开辟新兴销售渠道,推动传统贸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线上客源拓展与线下优良体验形成有效互补,鼓励企业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企业转型。

(二)加大惠民政策力度,激发居民消费活力 

进一步加大惠民政策,充分利用电商政策红利,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以满足新兴消费群体需求,真正做到需求引领消费,供给有效匹配需求,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三)积极推进惠企扶持力度,加强纳规纳限力度

   精准落实国家和省各项促消费政策,因企施策,强化金融、财政、就业等各项政策协同联动,发挥好政策措施的整体效应,强化对限下贸易企业帮扶,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个企业,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抓好贸易“四上”企业纳规纳限工作,为澄江市贸易业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