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政办发〔2022〕18号 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抚仙湖流域“十四五”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抚仙湖流域“十四五”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10日 (此文公开发布) 抚仙湖流域“十四五”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为推进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根据《玉溪市“三湖”径流区农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2021年—2025年)》、《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三湖径流区农业生产种植作物清单和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澄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玉溪市关于抚仙湖保护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综合施策,加快调整优化抚仙湖流域种植业结构,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促进乡村振兴,构建抚仙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 保护优先。以抚仙湖保护为统领,加大生态保育型、环境友好型作物推广种植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抚仙湖水质持续改善。 2. 绿色发展。注重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抚仙湖流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3. 分区施策。结合抚仙湖流域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要求,分区实施,重点规划建设环湖路以下生态修复区、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烟叶轮作生产基地等,全面推进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水旱轮作。 4. 政府推动。切实履行好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投入支持等方面职责。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群众连片承租流转土地,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调动农民积极性,形成推进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强大合力。 5. 提质增效。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一县一业”特色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提高澄江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二、主要目标 水稻、豆类、油菜、烤烟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只增不减”,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87万亩,产量达到1.7万吨以上,“十四五”末粮经比调整至24:76;推广水旱轮作面积1万亩,水旱轮作面积占8.18%,较“十三五”末提高2.45个百分点。 三、重点工作 (一)巩固土地流转休耕成果,调优种植结构。制定抚仙湖径流区农作物种植正负面清单,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5.8万亩临湖区域,正面清单:烤烟、水稻、蓝莓、荷藕、油菜、麦类、薯类、蚕豆、大豆、向日葵、金丝皇菊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作物;负面清单:传统花卉、鲜食玉米、菜豌豆、四季豆、葱蒜类、韭菜、芹菜和辣椒等高耗水耗肥耗药的农作物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外来农作物。其它区域:正面清单: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作物。负面清单:高耗水耗肥耗药的农作物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外来农作物。到2025年种植麦类0.75万亩,荷藕0.2万亩。稳定蓝莓种植面积1.1万亩、中药材0.03万亩。〔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市统计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玉溪市烟草公司澄江市分公司、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大力发展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在充分研究论证协商的基础上,扩大烤烟、水稻、蓝莓、荷藕、油菜、荞麦、藜麦、蚕豆、大豆、向日葵、金丝皇菊、苕子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种植面积。到2025年底流域烤烟种植面积达3.2万亩,比2020年增1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0.4万亩;烟稻后豆稳定种植面积1.5万亩;开展红花甜荞、藜麦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打造田园风光,实现一三产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市统计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玉溪市烟草公司澄江市分公司、市科学技术协会〕 (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绿色生态生产方式,提高种植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到2025年底水稻种植实现集中育秧、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达到节本增效。持续开展耕地轮作制度工作,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单元,集中连片推进,确保有成效、可持续,实现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烤烟紧紧围绕优质高产目标,推广漂浮育苗、客塘土、膜下小苗移栽、带药移栽等技术;发展蓝莓全基质无土栽培0.3万亩,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市统计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玉溪市烟草公司澄江市分公司、市科学技术协会〕 (四)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以提高抚仙湖流域绿色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为重点,以绿色粮仓、放心菜园、精品果园、生态烟田建设为抓手,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生产规范,打造一批“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加大绿色有机基地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稳步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例,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到2025年底,建成“绿色食品牌”基地2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认证0.5万亩;全面推进抚仙湖流域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4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达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达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8%,绿色农产品加工产值力争突破3.8亿元。〔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澄江分局、市统计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玉溪市烟草公司澄江市分公司、市科学技术协会〕 (五)推广优良品种。落实良种良法、技物配套等农艺综合措施,推广优质高产高抗作物品种,良种推广应用率达95%,从源头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玉溪市烟草公司澄江市分公司、市科学技术协会〕 四、扶持政策 2022—2025年积极鼓励种植主体参与省级10大名品创建活动,获得省级10大名品的,省级补助2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200万元。获得云南省10强企业的,省级补助1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0万元,20佳创新企业省级补助10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0万元。积极鼓励种植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获国家级龙头企业补助50万元,获得省级的补助10万元。 积极打造绿色食品牌,扶持“三品一标”认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2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2万元;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3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3万元;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1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万元;对绿色食品续展换证及有机产品再认证的,玉溪市级每个产品补助1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万元;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玉溪市级每个补助10万元,澄江市级对应配套1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林草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各镇(街道)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农村局,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主动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整合发改、自然资源、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的力量,参与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完善并优化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保险、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庄园等积极参与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保障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稳定推进。 (三)科技支撑,强化示范。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市烟草产业服务中心要做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及创新成果示范,开展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作物及品种区域布局和新技术模式研究。市农业农村局要注重方式,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积极创建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四)强化招商,推动调整。制定促进流域特色农业发展招商引资办法,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布局,突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有针对性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招商,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工作。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开展抚仙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进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督导,落实目标。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各镇(街道)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布局,严格落实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措施,按区域、年度、项目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组织开展项目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抚仙湖流域农作物种植正负面清单
附件 抚仙湖径流区农作物种植正负面清单 一、抚仙湖径流区农作物种植正面清单 (一)5.8万亩临湖区域 烤烟、水稻、蓝莓、荷藕、油菜、麦类、薯类、蚕豆、大豆、向日葵、金丝皇菊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作物。(备注:其他新引进的品种,经澄江市农业农村局研究,报澄江市人民政府审定,上报玉溪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种植)。 (二)其它区域 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作物。 二、抚仙湖径流区农作物种植负面清单 (一)5.8万亩临湖区域 传统花卉、鲜食玉米、菜豌豆、四季豆、葱蒜类、韭菜、芹菜和辣椒等高耗水耗肥耗药的农作物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外来农作物。 (二)其它区域 高耗水耗肥耗药的农作物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外来农作物。 政策解读:《抚仙湖流域“十四五”种植结构调整方案》解读(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