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五年来成效显著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7-12-11 16:18 点击率: 270打印 】【 关闭

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五年来成效显著

 

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不断提升交易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开展各类交易项目857个,交易金额823091万元,节约资金61600.58万元,节约率6.96%,增收金额9959.76万元。其中:政府采购项目395个,交易金额341622.91万元,节约资金32095.11万元;工程建设项目376个,交易金额287463.61万元,节约资金29505.47万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76宗,交易金额186931万元,增值5575.06万元;矿业权交易项目4个,交易金额5985万元,增值4028.66万元;国有产权交易项目6个,交易金额1089.44万元,增值356.04万元。“中介超市”共受理中介服务项目497个,投资概算34455421.028万元,中介费用估算6426.75万元,通过抽取实际支付3473.1455万元,节约资金2953.6045万元,节约率为45.96%。代收代退投标保证金和竞买保证金5034132639.34万元,累计停征综合服务费、交易服务费共74.58万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先导,确保进场交易项目规范运行。始终坚持用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程序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一是以建设“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为目标,按照“应进必进、管办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管”的要求,对进场交易项目实行“八统一”,即:统一进场交易、统一交易规则、统一发布信息、统一接受报名、统一抽取专家、统一安排场地、统一保证金收退、统一监督监察。二是制定了从业务受理到交易组织、现场监督、交易评审、结果公示、合同备案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对交易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交易活动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在工作制度、运作程序、交易流程的范围内进行,力求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为中心的高效运转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以电子化交易为抓手,全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统一规范、共享共用”的工作目标,在场地改造、硬件配置、软件调试、操作培训等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县从2017111日起,全面启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所有进入澄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项目全部实行电子化交易。实现了从项目进场登记受理到资料归档全程网上交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交易模式“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的弊端,极大地节约了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充分调动了投标人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全面激发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活力,为构建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提供了动力支撑。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阳光规范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信力,把交易中心建成“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廉洁平台。

三是以廉政风险防控为重点,建设清廉高效服务型队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敏感性强的单位。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我们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建立廉洁自律制度、业务学习制度、项目会商制度、业务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9项内部管理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度嵌入到中心管理工作、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中,切实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教育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念,守牢底线,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全体干部职工管理和教育,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工作精通的公共资源交易队伍。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激发起中心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为各项交易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各项交易活动顺利开展,有效带动中心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是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提升交易服务质量。一是抓好交易场所硬件设施改善。先后积极筹措资金50多万元,按照公共资源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改善交易中心硬件设施。修缮了开标室、评标室和业务用房,设立独立的开标室、评标室及评标监控室,开标室配置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并分别在开、评标室安装了摄像头和扩音器,对开、评标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录像,并对公开招标和重点项目进行了光盘刻录,实现了对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管。二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交易中心公共服务职能定位,着力加强服务流程、信息公开、专家库等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所有列入《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项目实现了全部进场交易,杜绝任何形式的场外交易,所有交易信息均按要求在相关网站发布信息,所有进场交易活动均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评审专家采取“电脑随机抽取、语音自动通知、名单密封打印”方式严密抽取,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确保交易的公正性。严格执行项目交易规则和操作流程,按规定开标、评标、定标,实行音视频全程监控,并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公证处现场监督见证,确保开评标公平公正。严格依规代收、按时代还投标保证金,中标单位投标保证金转为履约保证金,确保收退“零差错”。档案管理从登记、收集、立卷和归档流程,实行“一标一档”管理制度,实行专人收集整理,分年度、按项目规范归档管理。加强交易后跟踪服务,加强标后履约信息反馈收集,积极配合各行业主管部门打击围标、窜标、挂靠、转包、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打造公平诚信、竞争充分的交易环境,维护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加强电子化交易平台操作技能培训。结合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进度,与市级密切配合,邀请筑龙公司技术人员到我县开展专题培训6次,充分利用培训会议、视频教学、PPT模板、QQ群在线交流等多种方式,对我县招标人、投标人、代理公司、行业主管部门、评审专家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上线开展交易工作。为确保电子招投标顺利开展,积极组织县内各投标人、代理公司、行业主管部门、评审专家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申请办理CA数字认证,到目前止,已组织办理100多个。

我县的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交易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交易活动的开展。目前,澄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公场地较小,仅320平方,没有设置受理厅,开标室与评标室距离较近,各功能房间设置不够合理,投标人和评审专家没有做到完全隔离。二是评标专家库建设滞后。县级专家库数量和专业不多,尤其是政府采购专家库专业不广、人员不多,缺少财务类、物业类、法律类专家,专家抽取困难。三是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不畅。2015年机构改革时,在县政务局加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牌子,交易中心明确由政务服务管理局管理,但政务服务管理局无相关的管理股室及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导致管理缺失,无法履行综合监督职责,公共资源交易决策层、监管层、操作层之间的关系不顺,还没完全实现管办分离、机构分设、职责分开。

今后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和巩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应用。紧紧围绕加快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切实用好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一网三平台”的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坚持实施电子化、无纸化交易,全面实现“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减少人为因素干扰、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二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规范进场交易项目流程。严格落实交易各方主体责任,规范交易行为,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协调力度,在交易规则制定、市场准入、专家选聘、信用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积极主动参与规则制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加强项目跟踪督促,建立进场交易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完善内部联动机制,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开展交易各项活动。

三是加强上下左右沟通联系,实现专家资源共享。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与上级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县级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实现上下业务有效对接,专家资源互通互享,远程异地评标评审。

四是加快推进市民中心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彻底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不足制约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问题,推动我县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是加强进场交易项目档案管理。制定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办法,对所有进场交易的项目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数字、图纸、图表、声像等进行立卷、归档,维护招标投标档案的完整、规范与安全,充分发挥招标投标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六是理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机构、职能、编制和经费保障,理顺公共资源交易决策层、监管层、操作层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机构分设、职责分开。

七是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打造一支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干部队伍。加强业务素质提升培训,争取分批选派干部外出学习,重点加强对电子化交易、PPP项目采购等方面政策、业务、方法的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