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澄江市有这样一名90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张东(化名),家庭不算富裕,父亲早年下岗且身患高血压,母亲身患双下肢静脉曲张多年,张东(化名)十余年载的寒窗承载着家庭的希望。然而,在这希望之光即将照进现实时,2016年11月一个噩耗令这个希望成为了风中的蜡烛——张东(化名)在考取澄江市人民医院(现玉溪市中山医院)入职体检时,查出脾脏增大,白细胞异常增多,导致未能通过,无情的病魔把他就业的机会定格在了门外。最终,张东(化名)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医保改革发展给他带来抗击病魔的“运气”。听到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那一瞬间,恰如晴天霹雳, 他瞬间崩溃了。他哽咽地说道:“曾以为这病距离自己很远,都是电视或者书上的事情,没想到发生在我身上。”2016年11月在昆明市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时,医生告诉张东(化名)“这个病的患者一般都是50—60岁的人,像他年纪这么轻的病例较少,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广泛的一线治疗方案是口服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就是影片《我不是药神》中提及的救命药伊马替尼(格列卫),按保守的估计,治疗费用至少需要60多万元,90%可长期存活;2016年11月张东(化名)开始服用救命药伊马替尼(格列卫)12000元/盒,一个月(2盒)就需要24000元,算下来一年的花费可谓是天价,真可谓是一年吃掉一辆车,三年吃掉一栋房。别说穷人,就是中产家庭,也很难承受…… 张东(化名)说:“幸运的是,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正在日益完善,只要我们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就能有效地减轻看病买药的经济负担。大家都说是我运气好,但是我知道我的这份运气是医保好政策带来的,我患病的这七年正是国家医改飞速发展的七年,医保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让我看到‘生的希望’,让我现如今有了自己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异地就医结算给他带来看病就医的“底气”。2016年刚查出病来那会儿,他每次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药都是一大笔费用,当时因为特殊门诊没有开通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都是他父母给他垫付后再到澄江市医保中心手工报销。张东(化名)说:“妹妹还在上高中,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就靠他父亲打零工维持。本来就资金周转困难,父母还要为我支付这么一大笔钱,我很有负疚感,心理压力很大。”2021年6月他和往常一样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殊病门诊开药,在缴费的时候成功实现特殊病门诊一站式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推进,张东(化名)不再为垫资的压力而担忧,家庭资金周转得以缓解, 大大减轻群众异地就医后“跑腿”和“垫资”的负担,让他在与病魔斗争的路上更加有“底气”。 医保集采政策带他走出人生“至暗时刻”。在他这七年和病魔斗争的路上还有一个至暗时刻。2021年,他一直吃的特药伊马替尼有了耐药性,他只能换由诺华公司开发的二代药物尼洛替尼胶囊,当时尼洛替尼还是进口药,一个月的费用将近要2万,他当时就想放弃治疗,他也知道尼洛替尼胶囊是慢粒白血病患者产生耐药性的续命药,面对天价进口药,他一度想要放弃,最后在父母的劝说下,抱着一线希望,期待医保能再次关注到他们这样的患病群体。2021年3月份,医生告诉他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尼洛替尼纳入国家谈判药了,通过谈判价格大幅降低;2021年4月当他得知特殊病门诊可以申请医疗救助后,及时向澄江市医疗保障局提交了医疗救助申请,每个月8923.2元的抗肿瘤药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自己只需自费803.09元,大大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强了他同病魔斗争的信心;七年来,张东(化名)医疗总费用321273.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237213.22元,自费84060.58元。张东(化名)说:“在我与病魔斗争的这七年里,感恩医保的这一路守护,为我遮风挡雨,是医保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好政策,让我拥有了满满的安全感,让我有底气和勇气再去和病魔抗衡!” 回首往事,不幸中最大的幸运就是,张东(化名)一直坚持按时缴纳医保费用。“中国医保,一生守护”,医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群体,医保为他撑起了坚实的“医靠”,为群众托起了生命之舟。无病我为他人,有病他人为我,健康不是赌注,明天更不可赌。 这个真实的医保小故事,仅仅是医保改革给广大群众带来幸福感的一个小缩影。医保改革,让“小病靠扛、大病靠天”的历史一去不返。从启动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到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20余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推进各方面改革措施,保障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粗到精,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作用不断显现和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