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火灾扑救与安全常识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0-03-26 09:14 点击率: 1打印 】【 关闭

森林火灾扑救与安全常识

一、扑火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扑救森林火灾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1打早。森林火灾扑救,关键要突出一个字,就是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动、早扑灭。打早是实现打小前提;打早就是要把小火当大火打,集中优势兵力,把火灾消灭在初发阶段;打早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2打小。森林火灾的扑救必须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扑火指挥员应利用火场各种有利时机,采取正确的战术手段,抓住初发山火面积小、火强度低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力争变大火为小火,一举消灭,避免导致火势强大,减少人员伤亡。

3打了。明火基本扑灭后,必须彻底清理火场,消灭余火、暗火,防止死灰复燃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扑火队工具如何配备?

扑火队要配有足够数量的劈刀,并辅以若干二号工具,要有通讯工具,以便联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每个小组能配备一台油锯、一台割灌机和一把灭火水枪。

扑火人员应穿戴棉质服装、防刺胶鞋、手套、头盔,配备扑火工具、毛巾、水壶、手电筒和火柴(打火机);参战队伍及人员装备整齐,是为了确保安全和提升扑救效率,要禁止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和工具的人员徒手参加扑火。

三、怎样用2号工具扑救火灾?

2号工具扑救火灾时,两脚站在边缘外,斜向火烧迹地向里扫打,成40-60°的斜角。扫打时,要一打一拖,轻举重压,切不要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面,边打边进。

火势弱时,可用单人单独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打小组几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落,打灭后一起前进。

要沿火线逐段扑打,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不要跑到火峰前方进行阻拦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顶风火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

四、风力灭火机使用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1)单机灭火基本要领: 风力灭火机是直接扑火的重要工具,在可燃物分布较均匀地段,打灭火焰高度 50cm 以下较稳定火线时,可使用单个风力灭火机灭火,其基本要领是:持机手携机位于火线外侧距火焰 1m 左右,灭火机出风口与火线走向成15度左右角度,并与火焰底地面构成40-45°角。灭火机左右摆动机体(摆动幅度在 1 -1.5m 之间)。先从上部摆动,用强风压低火势,并使可燃物质向迹地内部飞散,再回摆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达到灭火目的。如火焰微弱时,可直接切割火焰底部灭火。

2)风力灭火机使用基本技术:风力灭火机还可以多机组合灭火,其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五个字,具体技术要求是:割: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使燃烧物质与火焰断绝,并使部分明火熄灭,同时将未燃尽的小体积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熄灭。压:在火焰高度超过 1m 而采用双机或多机配合灭火时,用其中1台灭火机在前压迫火焰上部,使其降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为切割底线的灭火机营造条件,相互配合灭火。顶:火焰高度超过 1.5m 需要多机配合灭火时,除用1台灭火机压迫火焰上部外,加用1台灭火机顶吹火焰中部,共同将火线压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其中第2台灭火机即使用吹技术灭火。挑:在枯落物丰厚地段灭火时,由助手用长钩或带叉长棍挑动枯落物,风力灭火机手则将风力灭火机由后至前呈下弧形推动,用强风将火焰和小体积的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侧,达到最佳灭火效果。扫:用风力灭火机清理火场时,可用强风如扫帚一样将未燃尽物质斜向吹进火烧迹地内部,防止复燃。

五、上山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控制两翼绕过山背堵截打法。上山火要避开火头,派2支扑火队顺着火势发展方向的两翼火线跟进打,消灭侧翼火;同时,派一组扑火队穿插到后山,等待火头越过山脊后火势降低燃烧,形成下山火时,抓住战机及时组织力量重点突击灭火。

六、下山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分割包围歼灭打法。下山火蔓延速度较慢,火势较平稳,当火线从山上往山下燃烧时,是扑火最佳时机,要集中优势兵力多点突进围打,将山火消灭在山坡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严防火下沟后或越沟重新发展为上山火。

七、树冠火如何扑救?

主要是采取选择有利地形断开打法。树冠火,火势发展迅猛,燃烧强烈,时常伴有火暴和飞火发生,实践证明,灭树冠火时开设阻隔带,断开燃烧通道,效果较好,但要防止新的火点发生。

八、地下火如何扑救?

我国南方地区地下火发生较少,只有在原始森林内腐质层较厚和毛竹林区在特别干旱的冬春季才会发生,主要是沿火线外围开沟,断开火源熄灭。

九、急进火如何扑救?

风大时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受地形和可燃物的影响,易形成多个火头,而火尾、火翼则燃烧较弱,扑火队员可在火尾和火翼处直接扑打,控制两翼火不向外蔓延,中间的火可暂不理会,当风小或火头遇到自然地形、河流、道路、防火隔离带阻挡时,火头火势必然降低,发展速度也必然减缓,这时灭火队可抓住战机,采取攻坚战术,一举将火头扑灭。

十、险境火如何扑救?

峡窄沟谷、向阳山坡平缓地凹陷处、石崖峭壁、风向多变的乱流区、管茅芒萁繁密处和密度大的人工针叶林内都是高危险区,冬春长时间干旱,草芒干枯,火的行为变化激烈,尤其纯针叶中幼林火强度大,火势发展方向多变,极不易控制,灭火过程中误闯险区,十分危险。扑救时,一是要等待时机,组织若干个小组选择地段突击扑灭;二是要在火头到来之前,选择有利地形和合适地段开设防火线,并结合以火攻火,但要建立安全避险区或撤退线路。

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可进入,当遇到险火时,能让则让,能避则避,千万不可逆险而战。

十一、火场行进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在开进或撤离火场的行进过程中,扑火队员要遵守以下安全事项:(1)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拥挤抢上抢下,不要在行进的车辆中睡觉,防止碰伤、摔伤。(2)过河过桥时,要防止掉进河里或卷入水中,造成伤亡。(3)在林中行进要防止树条抽伤和拔动树枝弹回来伤人。(4)携带工具应放在身边,尽量采取手提式和背负式,不要放在肩上,避免伤人。(5)走路时要防止树茬碰伤脚,注意脚下道路防止摔伤踝骨。(6)不要离开队伍偷偷睡觉或搞其他事情,防止丢失或其它事情发生。(7)上、下坡时,要注意防止石块流动伤人。(8)避免接触有毒植树和毒蛇、毒蜂等。

十二、扑救火灾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1)扑打火线时要运用好扑火技术,避免鲁莽蛮干,时刻注意观察火势变化,避免乱流火烧伤。特别是注意不要在下风头迎火头扑打。(2)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倒的枯立木树挂突然落地伤人,并且防止掉入燃烧的腐殖质层中烧伤。(3)在林地需伐倒树木设立隔离带时,要选派有经验同志实施,注意树的倒向,防止树倒伤人。(4)晚间扑打间歇休息,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防止由于劳累和困倦睡觉,在转移时掉队,在休息行动时,必须做好人员的清点工作。

十三、扑火通常会遇到哪些危险情况?

1)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火势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改变,指挥员、扑火人员惊惶失措,指挥失控盲目冲击,造成人员伤亡。

2)误入陡坡、窄谷、沟口、岩石峭壁、鞍状山谷、复杂地形等危险区域。

3)无组织无纪律,单兵作战,缺乏照应。

4)在气候干旱、大风、气温高、湿度小的气象条件下,易燃丛和阳性杂草镶嵌的林分,可燃物载量多,燃烧强度大,容易形成立体燃烧的树冠火、冲天火、旋风火、飞火,误入其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5)指挥员对火势判断失误,在退避空间狭小、途径复杂的地带开设隔离带,安全距离评估不足;

6)被掉落物砸伤,行进过程摔伤。

归结起来,火场上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有:误入险区,避险无知,缺少防护,指挥失误,战法混乱等。

十四、什么样的地形容易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

一些特殊的小地形,如阳坡的山凹,狭窄草塘沟和向阳坡后堵,由于其特定的位置,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往往形成扑火的危险环境,这是因为:(1)这种地形处在阳坡和半阳坡,受热时间长,白天温度高,可燃物干燥。(2)地势低凹,风速较小,但在地形和山脊主风向的作用下,这些地段风向极不稳定,燃烧后产生乱流火。(3)由于上升气流与主风向的相互作用,易产生强大的空气对流,致使火旋风产生。

由于上述有所列举的地形坡度往往不大,人员行进也不困难,往往易导致指挥员判断失误。如火灾从阴坡越过山脊后,沿东侧或西侧半阴坡向下蔓延,因是下山火蔓延不快,这时往往会判定为扑救的良好时机,没有经验的指挥员会将扑火队伍带到谷底阻截火线,但是因这种危险的地形环境导致蔓延至坡地中下部时,火势迅速增强,接着乱流火和火旋风开始发生,蔓延的火线在极短时间内由下山火发展成强烈地上山火,火势强烈,大量的烟尘也使谷地昏天黑地,这时,置身于谷地中的扑火人员,会面对着一起极其危险的局面,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十五、什么样的时机容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最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的时机就是扑火队员迎面扑打火势较强烈的火头,这种打法必须严格禁止,扑打火头只能从侧面开始,这应作为扑火队员必须掌握的常识。

实地扑救火灾中,没有经验的指挥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岭打冲火,这是非常容易造成扑火队员伤亡的不利时机。这是因为,上山火(冲火)蔓延速度快,火势非常强烈,当火蔓延到山坡上部时,由于风速加大,火势愈加强烈,强烈燃烧的山坡上部就形成了造成扑火队员伤亡的危险环境,如果此时扑火队员过岭向下截击上山火,会造成严重的伤亡。正确的做法是,扑火队员不要越过山岭,而是待火蔓延过山岭脊部而转为下山火时,选择好恰当地点突入火线扑救。突入火线时,力量要集中,切不可分散截击火线。

十六、什么样的气象条件容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首先易造成扑火队员伤亡的气象条件主要是一定时间内风力加大和风向突然改变,其次是气温和相对温度的影响。由于强烈燃烧促使空气对流加强,火场风力要比其他地区加大,如果其他地区风力为5-6级,则火场会达到7-8级或更大,这时,火灾已无法直接扑救,强行扑救则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再加上地形影响,风向有时会突然改变,也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另外,气温增高,相对湿度降低也是形成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形成危险环境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多在每天的12时至16时,此时气温偏高,扑救火灾时如果指挥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另外,这个时间范围内,火场运动的路线应该避开危险地形,以免遭到大火的袭击。

十七、什么样的可燃物种类配置容易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

可燃物的种类和配置决定着火的燃烧程度,也是能否形成扑火危险环境的重要条件。经实践检验,以下情况易造成危险环境:(1)单位面积内可燃物载量大的地段。如山的中下部和狭窄沟塘内草木茂密,枯萎地被物积累量大,特别是芦苇丛,燃烧时火强度大,在气象和地形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易形成危险环境。(2)针叶幼林分布区,燃烧时地表火和树冠火可以同时发生,在不利的气象条件和综合作用下,也易形成扑火的危险环境。(3)易燃灌丛和杂草镶嵌地段,火势强烈且持续时间长,非常不易扑救,加上不利气象因素影响,极易形成危险环境。(4)可燃物数量多,垂直分布明显地段,火燃烧强度大,并易形成立体燃烧,扑救时也易造成人员伤亡。

十八、受大火袭击时如何解围自救?

扑救火灾中,扑火队伍受到大火袭击时,指挥员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率队采取以下方法解围自救:(1)依靠各种车辆迅速撤离以避开大火袭击。(2)点火解围。当大火袭击来时,应组织迅速点顺风火,然后进入火烧迹地避火。避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在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点火解围应是首选的最好的一种解围方法。(3)跨越火线解围。当来不及点火解围时,扑火队员应以小组或各自为战,采取逆风对冲,跨越火线解围。解围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矮小又好走的地段,一口气冲过火线即可安全脱险。(4)卧倒避火。如果河沟或植被稀少地段,可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在头上,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火,但严禁卧倒入土坑内。待大火过后,立即起立,如衣服被烧,要马上滚灭或相互扑灭。卧倒避火时,为了防止在火到来前被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并在地下扒个坑,把脸贴靠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5)强行突破火线解围。在时间紧迫来不及点火解围时,还可以将5台以上风力灭火机集中使用,在火线上打开一个突破口迅速向两侧扩大,扑火队员进入火烧迹地,实现突破解围。

十九、如何进行迷山自救?

1)停止前进,冷静判定方位,如无法到达指定地点时,应按原路返回原地。(2)无法到达预定地点和返回原地时,应在就地报警,如无通讯设备时,可以在火烧迹地内点火报警,给寻找者指示信号,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跑火。(3)如在密林深处,要走出密林,选择开阔地带休息,当头脑清醒后细心观察,判定方位,判清方向时返回。(4)沿火烧迹地边缘方向前进,也会找到扑火队伍。(5)当无其它方法以摆脱迷途时,要沿河流方向向下游行走,最终可以找到村镇。

二十、火场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扑救火灾是紧张的战斗,高温作业,低温宿营,长途跋涉,饮食不定。扑火时有的队员热就脱棉衣,渴就喝脏水,扑火后返回宿营地,火场温度降低,容易患感冒和胃肠病。因此,火场生活必须注意以下卫生要求:(1)扑火队要配备卫生人员,上火场要携带常用药品及消毒、消炎药品,有病人员不能上火场。(2)扑火队员脱掉外衣随身携带,扑火作业后应及时穿上,预防感冒。(3)在宿营地休息应尽量喝开水,不喝脏水。(4)做饭时要做熟,不要吃生饭和夹生饭。(5)睡觉时要把帐篷四处压好,防止透风,睡觉前应把肚子盖好。

二十一、怎样做好火场的饮食管理?

1)扑火队员上火场,一般要携带干粮,并应携带足够的饮用水。(2)较长时间的扑火,指挥部要安排好饮食,避免长时间吃甜酸或油腻食品,保证扑火队员吃好吃饱,增强战斗力。

                    

                           澄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澄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澄江县林业局 发布人:林业局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