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年来,澄江市九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工程,通过“五个强化”,带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镇上下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落实主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综治中心牵头协调、民族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各办公室、中心、站所通力合作、全镇上下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民族工作新格局。将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必修课纳入“双万”行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新任村组干部培训等培训班。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主题,利用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等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及讲座。
抓实各类宣传培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每个村、组建有的应急广播定点定时播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关知识,开展“百姓大宣讲”走入村组,利用海报、微信、广播、LED、横幅、简报等实现分众化宣传,以民族团结月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在村(社区)、学校、民间信仰场所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医疗义诊等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以新内容、新招法、新成效推动创建,播撒民族团结教育的种子。组织辖区内村(社区)、企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系列活动。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为契机,组织党员、群众每季度到一个村(社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把服务工业企业发展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跨越发展的主抓手,附近村组的各族人员可以优先申请在园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不断夯实。做好产镇融合发展,服务工业园区发展,超前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服务,协调做好2800余亩项目用地收储,及时调解企业与农户纠纷。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蔬菜配送中心项目,七江花椒示范基地水、肥、药草一体化水利工程顺利开工实现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龙潭7000亩高标准农田和东山1800亩坡改梯项目、左碧母大龙潭水库饮水调动工程和七江120亩旱改水项目。 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布局规划,将因地灾、保护资源、产业发展需要搬迁的村进行集中迁建,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包容力,有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充分应用“民族团结+N”创建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基层党建、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全力打造九村镇和工业园区企业“企地共建”创建品牌,努力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示点共创,打造形成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创建品牌。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优化营商环境,以产业发展带动辖区各族群众就业。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联席会议、领导接访等机制,畅通各族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渠道,定期开展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从源头上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广泛宣传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突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逐步规范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动和依靠群众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执笔人:杨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