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市如何应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速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2-06 11:06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一、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速的概念

居家适老化改造提速是指民政、住建、卫健、残联等多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引入专业的改造机构和服务团队加快推进针对老年人家庭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的进程。   

具体改造内容包括:对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家具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如安装防滑地板、墙边扶手、紧急呼叫器、感应式夜灯等,从而更利于老年人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减少风险因素,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情况

澄江市高度重视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暨绿美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了2018年、2019年澄江市老旧小区改造和2022年澄江市老旧小区暨绿美社区建设3个项目,预计投入改造资金8218+24002022年老旧小区暨绿美社区建设)资金10618万元,改造涉及老旧小区104个,359310528人,改造包括拆改整合小区出入口,强弱电入地,增设停车位、老年人休闲座椅、运动健身设施设备、老人卧室、厨房等区域的设施改造,改造面积约27.1万平方米。目前,20182019年改造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2022年改造项目正有序推进。

三、居家式老化改造提速中面临的门槛

 (一)资金和参与度方面。一是财政投入有限。澄江市级财政资金紧张,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上可支配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大量老年人家庭的改造需求。如,2018年澄江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央、省级补助专项资金538万,而结算审计定案金额为7570.37万元,澄江市级财政已拨付资金4800万元,尚欠改造资金2770.37万元未拨付,形成新的政府和项目总包间债务纠纷。2019年和2021年项目均如此,资金缺口较大。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缺乏吸引社会资本的有效政策和机制,盈利模式不够清晰,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不愿投入。

(二)政策和技术标准方面。一是政策协同性不足。居家适老化改造涉及民政、住建、卫健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政策在目标、标准、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协调难度大,政策协同推进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衔接不畅。二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在改造过程中,对于一些改造项目的安全性、实用性等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改造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改造效果和老年人的使用体验。

 (三)协调沟通和改造对象方面。一是与居民沟通协调难。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属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认识不足,认为改造可能会破坏房屋结构、影响美观等,不愿意配合改造工作。如:澄江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事,国家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居民加装电梯要求小区居民协商一致然而,在基层执行时住在一楼的居民认为加装电梯对自己没有好处,反而会影响采光、产生噪音等,不同意加装电梯从而增加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速度。二是改造需求评估难。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准确评估其改造需求难度较大,部分老年人对改造后的效果预期不明确,居住习惯导致老年人不愿意被打扰,改造方案难以精准制定。

四、面对这些门槛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资金和参与度方面。一是多元化资金筹集。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争取在改造民调做好的同时有与之匹配的专项资金加持。二是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例如:通过发行专项债券、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适老化改造项目,明确社会资本的收益方式,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或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来保障其合理收益。

(二)政策和技术标准方面。一是强化政策协同。由市级政府牵头,研究住建、民政、卫健等部门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中政策的整合与衔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统一的改造目标、标准和程序,协同推进改造工作。二是完善技术标准。建议国家出台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明确各类改造项目的技术要求,如卫生间扶手的安装高度、防滑地面的摩擦系数等。加强对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督,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改造质量。

(三)协调沟通和改造对象方面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居家适老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优化部门间沟通机制,实现住建、民政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联合街道、社区、物业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化沟通平台。二是精准需求评估。建立,包括医护人员、康复师、设计师等参与的专业评估团队,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身体机能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改造需求,明确改造范围界定。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