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加,火灾风险也随之上升。本文结合高层建筑防火方面存在风险与管理对策提出建议。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 由于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垂直分布,火势可以通过电梯井、管道井等垂直通道迅速蔓延,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同时,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相对较少,人员密集,火灾发生时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一)建筑结构因素。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对火灾风险有直接影响。例如,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防火分区的设置等都会影响火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增加火灾风险。 (二)消防设施因素。高层建筑内部的设备设施,如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等,如果维护不当或存在缺陷,可能成为火灾的诱因。例如,电气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可能导致电气火灾。此外,消防设施的配备是否齐全,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是否保持完好有效,也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和控制。 (三)其他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是高层建筑火灾风险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包括居民和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火灾应急处理能力等。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可能导致在火灾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增加了火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二、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管理措施 (一)强化建筑设计和装修材料使用。建筑设计是预防火灾的首要环节。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争取宝贵时间。高层建筑设计应遵循防火规范,确保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同时设计合理的防火分区,以控制火灾蔓延。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优先选择耐火性能好、燃烧时不产生有毒烟雾的材料。可使用防火涂料对钢结构进行保护,以提高其耐火极限,可选用阻燃材料进行内部装修,减少火灾荷载。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不得擅自变更建筑使用功能、改变防火防烟分区,不得违反消防技术标准使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高层建筑的户外广告牌、外装饰不得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不得妨碍防烟排烟、逃生和灭火救援,不得改变或者破坏建筑立面防火结构。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外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外墙上设置的装饰、广告牌应当采用不燃材料并易于破拆。 (二)消防设施与设备配置。消防设施和设备的合理配置是高层建筑火灾预防与管理的重要措施。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及时控制初期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快速发现火情,启动应急程序。排烟系统有助于排出烟雾,改善疏散条件。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测和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三)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负责。高层民用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单位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同一高层建筑有两个及以上业主、使用人的,各业主、使用人对其专有部分的消防安全负责,对共有部分的消防安全共同负责。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或者物业服务企业、统一管理人应当对动用明火作业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不得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装修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配备消防器材,并在建筑主入口和作业现场显著位置公告。作业人员应当依法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清除周围及下方的易燃、可燃物,采取防火隔离措施。作业完毕后,应当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遗留火种。高层民用建筑内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及其管路敷设、维护保养和检测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及管理规定。禁止违反燃气安全使用规定,擅自安装、改装、拆除燃气设备和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