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了瑶家富了
初夏的勐腊县易武镇刮风寨,骄阳似火,掩藏在森林中的古树茶新芽吐翠。身背挎包的村民王书兵,正满头大汗在树林中忙着采摘芽尖。 “过去路不好走茶叶卖不出去,我家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块。”王书兵说,现在春茶上市,他上山采茶平均每天收入就有1000多元,一年下来收入不下30余万元。目前他家不但花130多万元盖起了崭新三层楼房,还购买了皮卡车、越野车,建起了传统手工茶叶加工小作坊,小日子是越来越红火。 户户茶飘香的麻黑村委会刮风寨距易武镇政府32公里,属于易武茶区的七村八寨之一,是一个瑶族聚居的村寨,也是易武镇古茶树保留最完整的寨子。过去由于道路不通村民出行困难,基本与世隔绝,加上村民发展意识淡薄,成为易武镇最为贫穷落后的一个村寨。10年前,刮风寨123户668口人当中,贫困人口就有634人,占总人口的95%。由于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且过着游耕生活,当地便流传着“桃树开花、瑶族搬家”的说法。 近年来,勐腊县易武镇在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结合贫困村寨的不同特点,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易武镇麻黑村的刮风寨村民小组秉承“保护古茶园、建设古茶镇、开展茶旅游”的理念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和开发,打造出了一条依靠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随着党的扶贫政策的落实,已经变成通水、通电、公路绕村庄、泉水村中流的刮风寨村民小组,由于600余亩古茶树,树龄几乎都在百年以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茶树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条件,出产的古乔木茶有一定的野性,且香气十足,气味独特,成为普洱茶中的珍品,不少客商慕名前来收购。因此森林中原生态的古树茶,就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打项目。 一旦修通了致富路,过去愁卖的古茶树就立马变成了“摇钱树”。据麻黑村党总支书记高志明介绍,2016年和2017年,刮风寨村民小组连续两年均实现茶产业收入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余元。 如今的刮风寨村民小组,贫困人口已从2007年前的123户降到了4户。“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刮风寨村小组本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好森林和古茶园这两片“叶子”,让村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面对未来,高志明满怀信心。
(摘自:云南交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