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公开信息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地处闻名遐迩的高原明珠——抚仙湖东岸的清水河畔,是仙湖古镇海口村委会所辖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1909年(清光绪35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办学历史。作为离抚仙湖最近的一所小学,学校把抚仙湖保护、环境保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来抓。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校本培训先进集体”、“语言文字规范校”、省级“绿色学校” 、省级“九湖流域优秀生态监护队”、玉溪市文明学校”、“玉溪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澄江市红领巾示范学校”、“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玉溪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2.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5003平方米,生均24.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7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现有教职工26人,专任教师26人,教师合格率达100%。设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4人,寄宿制学生45人。音、体、美、实验器材达一类配备标准;为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接入1000M光纤,共35个互联网接入点。配备计算机30台,每百名学生14台;图书9180册,生均45册。教室、会议室、微机室安装触控一体机共12套。校园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安全视频监控。 3.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 办学理念:优化生态教育,提升生命价值。 德育理念:让品德在教育中完善,让理想在抚仙湖边启航。 办学总体目标: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办学效益。 海口中心小学“三风一训”: 校训:上善若水 知行合一 校风:崇德明理 博学笃行 教风:诲人不倦 润物无声 学风:勤奋乐学 滴水穿石 4.办学特色 我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党建抓教育,抓好党建促教育。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我校确立了“优化生态教育,提升生命价值”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就以“优化生态教育”为主题进行系统打造,善水精神是我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引领,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将善水精神:“点点水滴,汇聚成溪;低调为水,默默壮大;滴水穿石,锲而不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涉及原则绝不退让等”融入到我校管理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忠心、爱心、孝心、关心、信心)。引领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形成了我校“上善若水,知行合一”的校训;“崇德明礼,博学笃行”的校风;“诲人不倦,润物无声”的教风和“勤奋乐学,滴水穿石”的学风。 学校始终坚持“优化生态教育”这一主题,推进“小小抚管监督员”、“环保星”进校园抚仙湖环保实践教育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营造“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的教育氛围,从而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效应,为优化生态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2023年我校生态教育案例获省级优秀奖。 海口中心小学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校本培训先进集体”、“语言文字规范校”、省级“绿色学校” 、省级“九湖流域优秀生态监护队”、玉溪市文明学校”、“玉溪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澄江市红领巾示范学校”、“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玉溪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领导班子配置与机构设置 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总支部委员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总支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支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设立党总支办公室和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由学校党总支按照干部管理规定聘任考核。 学校设党组织书记1名,周跃辉同志任党组织书记,全面主持学校党组织工作,负责组织党总支重要活动,督促检查党总支决议执行情况,督促党总支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深度融合,支持校长依法依规行使职权。设党组织副书记 1名,专职副书记1名,委员2名。学校设校长1名,由岳剑明同志任校长,为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校党总支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代表学校承担主要行政责任和相应法律责任。学校设副校长2名,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各1名。 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统筹教师分工与管理,年级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学科组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行精细化的德育全员导师制管理。坚持“德育首位”和“全员德育”理念,校长全面负责,教师人人参与,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优化德育活动过程。 学校加强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全面实施“双减”“课后服务”“五项管理”为抓手,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强化“五项管理”效果。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后服务、少年宫、运动会、“体艺2+1”、六一系列活动、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等为载体,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 学校通过课后服务、少年宫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社团活动挖掘学生特长、锻炼学生才能、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足球、排球、游泳特色学校等的创建。学生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少年宫活动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是课堂教学的延展和深化,通过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少先队活动、少年宫活动等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校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云南省和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四、财务管理 学校经费来源为全额财政拨款。学校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学校依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澄江县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校财局管”通知文件,学校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账目,落实专人管理,每学期定期清点,及时做好变更、增减手续。学校向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基本建设和维护修缮工作,并及时检查、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加强对运动场地、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专业设施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设施、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图书音像资料的使用效益,防止设备设施的闲置和浪费。依据《云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澄江市教育体育系统资金使用审批办法》等,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工作在校长领导下开展,实行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学校除全额财政拨款外,无其他教育收费。学生食堂经营过程中的采购、销售等,严格执行《澄江市教育系统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办法》、《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依法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捐资助学,建立健全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五、校园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遵循“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重在预防”的原则,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管理,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履行有关安全责任职责。定期组织校园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整改。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签订《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安全责任书》,制定《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党政班子“一岗双责”工作安排》、《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澄江市海口中心小学应急演练方案》等,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学校定期举办有关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法制进校园活动等,关心师生身心健康,学校教育、教学等活动,安排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凡组织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劳动等均应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健全治安、交通、消防、防震抗灾等工作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好“三防”演练活动,加大学校安全技防资金投入,确保“一键”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设施正常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校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防震、火灾、或防踩踏等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疫情防控演练。 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以内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妥善处理;其他安全事故秉承第一时间上报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对安全事故的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不得“隐报、瞒报、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