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公开信息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2-13 15:22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公开信息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发展历史

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位于澄江市右所镇右所村委会小街,地处澄江坝子东南角。学校始建于1928年,至今已有97年的历史。1950年,随着人民政府的成立,学校被命名为第三区中心小学,区改乡时为右所小学,现名为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学校辖区覆盖右所村委会的13个村民小组,6个村完小,承担着当地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1981年,右所中心小学在全县率先普及了初等教育;1993年,进一步普及了小学六年教育,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和1996年,学校先后通过了云南省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和普九达标验收,提前实现了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1年,学校被认定为玉溪市一级完小,标志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认可。作为右所镇的中心完小,右所中心小学在推动当地教育发展、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学校基本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458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5326平方米。现有小学班12个,在校学生413人。教职工数32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7人,未评级2人;高、中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1.88%;本科学历24人,学历合格率为100%32名老师中有9名骨干教师,7名县级以上优秀教师,1名兴玉教学名师。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现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各一间,其中计算机教室配备学生电脑42台,教师电脑1台;图书室现有藏书11357册,生均25.99册;其他各功能室器材配备均达省级I类标准。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7间,宽带终端通到了每个教师办公室和教室,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

(三)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

校风:拼搏进取、守正创新

教风:以学定教、同生共长

学风:知行合一、持之以恒

校训:坚毅  笃行

办学宗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理念:育人为本 尊重个性 和谐发展

我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办学目标:让每个孩子都闪光

我校致力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学校荣誉

多年来,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依法办学、从严治学,形成了团结、高效、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乐学善思的教师队伍,开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始终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获得了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玉溪市文明学校玉溪市清廉学校”“澄江县先进学校玉溪市绿色学校玉溪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先进集体玉溪市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建设生态文明之家先进集体玉溪市少先队工作试点学校”“澄江市少先队先进集体”“玉溪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澄江县文明单位澄江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优秀学校奖等称号。

二、学校领导班子配置与机构设置

澄江市右所中心小学领导班子按上级要求配备齐全,由党总支书记、校长、专职副书记、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及党总支办公室主任组成。具体分工如下:

1.党总支书记:王彦辉,负责学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的贯彻实施,同时协助校长进行学校的日常管理。

2.校长:陈继清,负责右所中心小学及下辖6所完小全面工作,对内主持校务会议,协调各部门工作;对外代表学校与外界进行交流。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重大决策的执行。

3.专职副书记:陈媛,负责协助党总支书记处理日常党务工作,负责党总支会议召开、记录、党总支资料整理。

4.副校长:马存贵,协助校长工作,分管德育、团队、安全、体卫艺、工会、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基建等工作。分管工会、德育、安全、资助等处室。

5.副校长:周云春,协助校长工作,主持右所中心小学教学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工作,分管财务、后勤工作。分管总务处。

6.教务主任:蔡海燕,负责教务处工作,分管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教务、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分管教务处、人事处。

7.德育主任:罗娅丹,负责全镇德育、团队等工作,负责德育处日常工作,负责德育制度的制订落实、主抓学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建设、文艺活动等工作。

8.总务主任:杨涛,负责全镇财务、后勤管理工作。主抓学校经费管理、审计管理、预算、报账、工资核对发放、政府采购等工作。

9.党总支办公室主任:廖启盟,负责学校党政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文件收发处理、对外联络,班子会议安排、记录,负责每日工作编发、文件印发,并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

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我校依据《中小学生守则》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严格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卫生的规定,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校建立健全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教研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年级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制定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学校鼓励教师对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验,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学生管理

学校按照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规定实行学籍管理,健全学生学籍档案,依法办理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手续,依法依规对学生给予奖励和处分。学校对修完学年限内规定课程且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学校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健康体质状况、法律素养、人文艺术修养和学业情况等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评价结果记入学生个人素质报告册。学校对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对于有特殊需要的随班就读学生(如智障、残疾等),学校设立职教师岗位,对特殊学生给予特殊训练和帮助,同时要求这些学生所在班级的所有教师参加上级部门和学校资源教室组织的培训,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此类学生开展差异性教学或送教上门服务。

(三)教师管理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公开招聘制度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等国家法律规定的教师制度,依法实行学校用人制度。学校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需要,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岗位数和岗位任职条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规定设置岗位,明确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聘用教职工,竞争上岗,对聘用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学校建立教职工业务档案,每年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续聘、转岗、解聘、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等的依据。

学校对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业绩突出者按照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学校对违反师德规范、校纪校规和合同,或在工作中造成失误和不良影响的教职工,视情节轻重,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上级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和惩处。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等的首要内容。

学校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对教职工进行分级分类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学术研究、考察交流和进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安全管理

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校长每年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和副校长及全体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德育安全处平时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每天落实师生校园值周巡查,每组织全校安全应急演练;总务处平时定期开展校舍、交通、消防、饮食卫生、健康、周边环境治安的巡查记录;教处平时定期巡查教学安全并作记录。发现问题各部门必须及时整改,防范责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鼓励学生家长自愿参加其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

(五)财务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管理财务工作,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学校依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制定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学校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学校规范办理收支事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预算。学校执行国家收费政策,规范收费行为,按照有关部门确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各项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学校依法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建立和完善受赠财产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并接受捐赠人和社会的监督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