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门外的世界 ——澄江市特殊教育巡回指导组送教纪实 2020年9月下旬,澄江市教体局明确了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在基教科张俊科长的带领下,市资源中心李云会老师、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李翠莲、市民政局张晓蕊、市高级职业中学(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许梦楠及玉溪特校三位巡回指导老师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根据特教班初选名单,开始了未来三天的入户摸排筛查、入学评估安置的工作。 在此次摸排名单中有7名学生是送教学生,玉溪市特校的三位巡回指导教师为他们整理准备了即将分发到他们手中的校服和教材,把近期需要入户学生的信息及送教计划烂熟于心。秋雨绵绵的早晨,天气渐凉的寒意抵挡不了专家组前行的脚步。在右所中心小学池老师、补益小学洪老师、易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补益村委会三合湾村,找到了霄霄小朋友,了解到这孩子已经入了小学学籍但却因身体原因去不了学校上课。通过交流和观察,霄霄是比较典型的自闭症,不与人交流、不会表达需求和意愿,生活需要辅助。父母忙于生计,主要照顾者是姐姐,目前大专毕业,正在求职,家庭不具备送特教班就读的条件。 一路辗转打听来到小凡家,了解到小凡的癫痫发作较频繁,严重时发作半小时缓不过来,母亲不能外出工作,全职在家照顾孩子。小凡因身体原因无法专注久坐,入学后常常跑出教室,给普通班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扰,认知能力也落后于同龄人,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到特教班。 小玲是送教上门的八年级学生,在特教班的筛查名单中,她的年龄偏大。从小玲的爸爸口中了解到,小玲的哥哥已二十多岁了,情况与小玲相同——不与人眼神对视,没有学习和自理能力,简单的炒饭、煮面也不会,菜炒糊了也不知道关火处理。在进行简单的认知评估时,小玲难以做出反应。幸运的是,小玲兄妹还能拥有父母的疼爱呵护和送教上门老师们的不倦关怀。 小昊家住大湾村,录取为玉溪特校听障班一年级的学生,但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家长却把孩子送到了离家较近的小湾小学随班就读。张俊科长听了小湾小学老师的反馈后,耐心地跟小昊的父亲做工作,同行的老师也给家长看了玉溪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和视频。经过在场多位专家成员的建议,小昊爸爸初步同意让孩子在国庆节收假后去特校试读。 来到补益吴柞村的送教学生小豪家门口,一只大黑狗在狂吠,所幸是拴着的。再一观察便觉遗憾了——门上挂着锁将军!父母外出干活,把不能自理的小豪锁在了家里。撑着雨伞在斜风细雨中等了许久,未能等得家人归。联系他的父母,忙于卖菜;奶奶在几公里外的山地干活,要中午才能回来。我们与小豪一门之隔,只能无奈地把校服、教材请他家邻居代为转交。 凤山小学的三家家长,听闻澄江要办特教班,主动联系了资源中心的老师,希望能让他们的孩子到特教班就读。了解到家长和孩子的意愿后,专家组们赶到位于小西校区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三名孩子进行了评估:三名孩子情况不一,小媛比较活跃,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在努力矫正和普校老师的培育下,孩子的行为习惯渐有好转,可以继续在普通班随班就读。 小迪、小旋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入学两周后难以适应校园生活,目前两个孩子都在家里等待医院检查的鉴定结果。他俩认知方面反应正常,对感兴趣的事物很专注,主要问题是自我的情绪行为对老师的授课和班里的其他同学造成了困扰。经过共聚一室的沟通交流,家长表示接受进一步到专业机构做深入检查,得出诊断结论后再商讨下一步就读安置方式的建议。 经过一天的奔波,除了两名在省康复中心无法回来评估的孩子外,专家组们顺利完成了右所镇所有特教班初选名单的筛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