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玉溪市委等7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形成新形势下抚仙湖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策略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抚仙湖是我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是澄江县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是玉溪市发展经济、保障生存的重要水源,是径流区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多年来,澄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和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取得了巨大效益。为了确保抚仙湖I类水质,促进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澄江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坚持全面保护、重点开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执法、依法综合治理,力求实效、确保一类水质”为指导思想,对流域内所有污染源实施全面治理,在治理中不断转变治理思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同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实施了抚仙湖入湖河口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湖滨带修复、退塘还湖、取缔机动船、查禁磷矿点等工作,有力地保护了抚仙湖,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并通过完善的环保管理措施杜绝了新的污染源。近几年来,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加突出。县委、县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加大抚仙湖保护治理力度,确保抚仙湖水质长期保持Ⅰ类”。目前,通过“十一五”、“十二五”河道治理、村庄截污、城市污水管网全面铺设、万亩湿地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等截污治污工程的完善,抚仙湖流域内污染源现状得到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抚仙湖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提高。 为确保主要污染源的“转移”,“十三五”期间,我县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围绕抚仙湖保护治理为中心,突出重点工作。①是针对抚仙湖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生活污染源,通过加强截污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澄江县城乡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②是对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生活污染源控制的基础上,对沿河分散污染源和面广量大的农田污染,采用湿地净化、拦污清淤等技术,进一步削减入湖河流污染负荷,为抚仙湖构筑第一道防线;③是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抚仙湖流域内量大面广的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使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向纵深发展,提高抚仙湖自身的净化能力;④是分批实施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有效遏制流域水土流失,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泥沙入湖量和氮、磷污染负荷;⑤是努力提高环境管理与能力建设工程,2020年完成20余个水质自动站的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监测点位的设置和水样的及时分析检测,为有效保护抚仙湖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目前据多年水质监测结果,湖体水质虽然总体保持在I类,但近年来TN已经非常接近I类水质标准上限,北岸、南岸、西岸及东岸的海口镇沿岸水质及入湖口湖面水质已处于II类,部分时段 TP超过II类水质标准。最大污染源来自农业农村面源,其污染产生的COD、NH3-N、TN、TP占流域污染源的82%、86%、76%、79%,给湖泊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抚仙湖面源污染防治面临极大挑战。 针对抚仙湖污染源的实情,我县今年制定了控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保护抚仙湖水质的首要措施: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严控化肥使用强度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已实施化肥施用零增长行动,使抚仙湖流域化肥施用必须要在零增长的基础上每年以下降20%的力度减施化肥,同时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科学施肥。 同时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大面积调整农种植结构,消除大水、大肥的蔬菜种植。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且固氮作用很好的农作物。同时使所有农田渗漏的水可通过已建的调蓄大沟处理后回用,不让农田废水流入抚仙湖。大春种水稻,河藕,建成近5万亩自然的氧化塘大湿地,使整个北岸的小雨、中雨的雨水全部拦蓄,大雨期间拦蓄50—60%的雨水,大量泥沙、污染物通过氧化塘得到沉降、净化。 二、实施城市农耕文化 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实施城市农耕种植文化的布局,将以上种植物种平面设置图案,(冬春天油菜黄色、小豆绿色,夏秋天稻谷先绿后黄,荷藕先绿后绿红色),有助于生态旅游。目前几百亩的荷藕种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开展绿色产品认证 发展生态经济富民 对以上种植品种按绿色产品的要求种植,建设优良的农业种植环境,并开展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提高农产品的食用价值,为市场供给高档的生态产品。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抚仙湖环保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抚仙湖环保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 澄江县环境保护局 2018年10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