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玉溪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159号 提案的答复 住澄江市市政协委员组: 您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多元业态融合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的提案(第0159号)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澄江市人民政府坚持高位统筹,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与政协委员保持紧密沟通,严格落实“三见面”制度,办理前主动与政协委员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提案背景,确保办理工作精准有效;办理中及时向委员通报进展情况;形成答复函后,主动走访委员,再次与委员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汇报提案办理结果,认真听取委员意见与建议。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一是关于部分设施还需进一步配套提升问题;二是关于文体旅融合发展动能不足问题;三是关于产品业态供给不足问题,我们经研究核实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探索文体旅发展新模式等多种措施推动多元业态融合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对建议的逐条答复 (一)建议完善文旅体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答复意见是: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深入领会各级关于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融合《提案》内容,结合澄江实际制定《澄江市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抚仙湖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澄江文体旅融合发展目标任务、思路举措等。摸清文体旅配套设施情况,目前澄江城市体育场地面积40.6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体育类场地共计693块。健全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12人。共建成6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市47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农家书屋,行政村和社区达到95%建有乡村文化小广场。 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扎实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强基工程,截至2025年8月完成旅游厕所修缮27座、改造12座、新建9座,新增垃圾收集设施90余组,全线贯通沿湖28公里时光栈道,增设标识标牌168块、界桩11个、路口标志物8个、修补S212路居段等道路并增设28块骑行标识牌,沿湖安装骑行标识牌29块,布设网红打卡点10余个。围绕沿湖公厕、垃圾收集设施等重点,谋划包装基础设施提升类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健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100%,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100%。健身步道和骑行道里程共78.88公里,逐步形成了抚仙湖时光栈道、抚澄河健身步道、调蓄带健身步道、抚仙湖北岸骑行道等一批环境美、人气旺、设施齐的健身步道和骑行道。完善相关配套,城区已划机动车车位1054个,抚仙湖沿岸停车场30个,停车位约3000个,投放新能源公交车75辆,开通运营公交线路总长度261公里,建成50座公交站台,26座公交站名牌。 三是优化提升服务保障。常态化保持9个志愿服务队,截至2025年8月,开展服务项目34项,累计服务时长3456.7小时,累计参与志愿者779人次,累计服务68.46万人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法律意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平稳。2025年以来共开展8场次培训,参训人员420余人次。6月3日,成立了澄江市帆船帆板运动协会,推动抚仙湖帆船运动进入规范化、体系化、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云南大学已在此建立战略合作,将抚仙湖作为产教融合培训基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关于积极探索文体旅发展新模式方面,我们的答复意见是: 一是丰富赛事矩阵品牌。制定了《澄江市推动环抚仙湖“骑行+”新业态发展工作方案》,实施41项措施,逐步构建起常态化的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成功营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良好局面,2025年举办抚仙湖铁人三项挑战赛、仙湖杯乒乓球公开赛、抚仙杯篮球赛,下半年将筹办抚仙湖半程马拉松等高质量赛事。积极对接企业,争取“国门杯东盟智力运动国际邀请赛”落地澄江,目前拟定打造“抚仙湖杯”智竞嘉年华赛事品牌,在澄江常态化举办“抚仙湖杯”智竞嘉年华国际邀请赛活动,通过举办赛事,推动澄江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二是强化体育旅游消费。围绕中超赛事,组织关索戏演出队等与球迷互动,送出10个文旅大礼包(含高端民宿、帆船体验等),设置宣传摊位,发布《看球赛,游澄江》等推文视频。依托马拉松、中超等赛事,举办“文艺快闪”,展演关索戏等非遗节目,形成“体育赛事引流+非遗文化留客”模式。成功举办以“立夏生长 乐游澄江”为主题的第三十三届立夏节暨第八届傩戏文化系列活动,涵盖传统民俗、文艺汇演、非遗体验、商贸交流、集章打卡等12项文旅活动,吸引客流超30万人次,拉动消费达400余万元。整合广龙小镇、寒武纪小镇欢乐大世界、太阳山度假小镇等9家企业资源,举办蓝莓节、仙湖魔幻节、仙湖小篆街等40余项涵盖特色集市与美食盛宴、文化演艺与民族风情展示、农耕与田园体验音乐派对、特色游戏等内容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约15万人次,带动消费约600万元。成功举办澄江市2025年抚仙湖铁人三项挑战赛和2025年澄江市“抚仙湖杯”乒乓球公开赛,以赛事为契机,打造“体育+旅游”“体育+休闲”等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场景,打造特色文旅商街,融入澄江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展示澄江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举办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活动,增加赛事的文化内涵和观赏性,拉动消费增长。 三是加强文旅体市场主体培育和招商引资。支持在地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文旅产业联盟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明确各项对接事项联系领导及具体负责人,通过主动上门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交流70余次,收集明星鱼洞、蜗牛康养、豆芽驿站、一抹蓝等企业提档升级想法10余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宣传标识、业态产品升级等问题10余项,逐步形成了以小湾、马方村、广龙小镇、太阳山、矣渡、星空社区等为代表的多产业融合、多层次的旅游供给体系,如咖啡馆、书店、非遗手作体验、小型音乐会等,支持目咖啡、树下咖啡、山涧、广龙小镇归耘、一抹蓝等企业持续发展小型演艺业态,开展单人弹唱表演,主题音乐会等活动,消费场景多元丰富。系统梳理文旅招商资源,谋划招商引资储备项目31个,编制文旅项目招商手册,分批次开展线上线下推介,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进行招商考察活动,邀请东方文旅、上海新辰航空、中数文化、佛山环球标本、上海新辰航空、花谷云栖、科大讯飞、中广博远等34家企业开展考察洽谈37次,其中市内洽谈31次,市外洽谈6次,指导文旅投公司对接9家意向合作商,招商引资重点在谈项目10个、意向签约6个。 (三)关于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方面,我们的答复意见是: 依托抚仙湖优质水体、绿道资源及优美的自然风光,环抚仙湖体育旅游线路基本形成,澄江体旅融合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业态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山地运动、自行车越野、徒步、马拉松、自行车、帆船、潜水、滑翔伞等体旅融合业态链条逐步完善,寒武纪源宇宙奇幻探险乐园、球幕影院、以目咖啡、一抹蓝等为代表的“民宿+旅游”、以山涧、日落星野为代表的小型“演艺+旅游”等新业态逐步发展壮大,其中潜水、帆船等运动的体验与训练已成为国内湖区规模最大、条件最优的基地集群之一。 一是“赛事+研学”。探索以特色农业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依托独特的生态、农业、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农旅+研学”业态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基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持续打造以古生物化石文化为核心,辐射带动农耕文化、劳动实践、非遗体验、生态科普等产品的“1+N”研学体系,推出以澄江化石地古生物研学、四季农庄、晶喜庄园、悦莲庄园为核心的14条精品研学路线,打造研学基地5个(全国研学实践基地1个、省级研学基地1个,玉溪市级研学基地3个),开发农耕文化劳动教育、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究等研学课程90余个,让青少年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近三年,各基地承接全国各地55万余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接待研学游7万人次。 二是“赛事+康养”。结合玉溪市中山医院项目投运,举力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健康环境建设,充分打造休闲康养生活阵地。建有综合性公园3个、街头游园95个、体育运动公园1个、健康步道3条,环湖时光栈道28.6公里,为辖区居民及外来游客营造了良好的健康氛围。依托澄江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禀赋及区位优势,引入泰康集团、圣爱中医馆等品牌康养企业,支持培育蜗牛康养、澄江幸福之家、慢漫旅居等康养旅居服务产品,提供吃、住、玩、守护、医疗辅助、关爱心理等一条龙高质量服务,在“康养+旅居”模式下,旅居客除了看美景、品美食,还可体验茶道、香道、插花、抄经等娱乐项目,逐步形成“康养+”业态融合发展的康养服务业格局。 三是“赛事+旅居”。丰富骑行、徒步、帆船、滑翔伞等体育运动产品,马房村、悦莲庄园、云蓝蓝莓庄园等休闲娱乐产品。促进社区式旅居发展,以气候吸引人、用民宿留住人,通过改造马房村、矣渡村的农村住房,整合社区旅游、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资源,为旅居群体提供食宿一条服务,满足“候鸟式”“度假式”旅居群体避暑需求。梳理出18个适宜发展乡村旅居的自然村进行招商,当前重点打造广龙小镇、寒武纪小镇、星空度假社区、禄充村、马房村、矣渡村6个旅居片区,2025年签约矣渡乡村旅居项目、中关村康养旅居项目,正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2025年以来,累计接待旅居旅游5.8万人次,广龙旅游小镇、马房村、飞大田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 四是“赛事+节庆”。持续推进市场化办节,推动赛事与节庆深度融合。成功举办以“立夏生长 乐游澄江”为主题的第三十三届立夏节暨第八届傩戏文化系列活动,涵盖传统民俗、文艺汇演、非遗体验、商贸交流、集章打卡等12项文旅活动,吸引客流超30万人次,拉动消费达400余万元。整合广龙小镇、寒武纪小镇欢乐大世界、太阳山度假小镇等9家企业资源,举办蓝莓节、仙湖魔幻节、仙湖小篆街等40余项涵盖特色集市与美食盛宴、文化演艺与民族风情展示、农耕与田园体验音乐派对、特色游戏等内容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约15万人次,带动消费约600万元。 五是创新场景化营销。围绕“山水澄江 激情中超”主题,开展好中超现场澄江文旅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关索戏演出队、鼓镲队、太平花灯、寒武纪小镇演出队,在球迷区开展关索戏《踩街》、鼓镲队《钹鼓舞》、马戏团特色演出,与球迷进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与文旅企业积极联动,开展产品,互推互荐,建立图文、视频共推互推机制。利用“澄江文旅”平台做好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线路、景区资源、特色美食、特色文创、酒店民宿等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和信息推送。积极配合市教体局做好铁人三项、乒乓球公开赛宣传工作;持续发布“跟着赛事游澄江”系列视频和推文。 下一步,将加强文体旅产业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澄江体育赛事产业领域,积极争取推动抚仙湖国际高原赛事及人才基地项目、抚仙湖国际户外体育运动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市场主体创造性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赛事服务。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共同打造抚仙湖流域精品赛事和生态休闲体育产业。依托抚仙湖优质的水体、山地、绿道资源,发展水上水下运动、马拉松运动、自行车运动、山地运动、汽摩等特色户外运动,重点打造抚仙湖矣渡帆船训练基地、抚仙湖北岸马拉松赛道、环抚仙湖自行车赛道、环抚仙湖徒步骑行服务站、路居航空飞行营地、左所老虎山自行车、越野车摩托车训练比赛场地、梁王山骑行徒步道、大黑山登山步道等,打造环抚仙湖健身休闲产业带和山地运动健身休闲示范区。加快沿湖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结合抚仙湖核心区划定区域经营工作,打造旅拍、户外运动、休闲观光、自然科普、主题集市等新多元消费场景。 澄江市人民政府 2025年8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肖遥 13769347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