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养白牛社区发展林下种植产业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的林下种植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主要类型有: (一)林菌模式。1.人工食用菌主要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采用人工接种,培养菌丝体,从母种→原种→栽培种,再把栽培种返回到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林地,在全天候的天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的环境中培养出菌,采收子实体。栽培食用菌主要有香菇、大球盖菇、羊肚菌、竹荪、牛肝菌、猴头菇、灵芝等。2.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是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保护好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疏通林木间距,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等技术措施,促进林下珍贵野生食用菌的菌根和菌丝生长发育,促使珍贵野生食用菌质量和产量的提高。主要品种为干巴菌和松茸。 (二)林药模式。林药种植模式即以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为基础,利用林下的荫蔽条件,可持续利用林下野生中药材资源及在林下仿野生种植较为耐荫的中药材的方式,特别是那些怕高温、忌强光的药材,采用林下种植有利于药材的生长。主要种植品种有滇重楼、三七、草乌、金银花、滇牡丹、滇黄精、当归等。 (三)林花模式。林下花卉种植泛指利用林下或林间空地,发展种植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功能性和观赏性花卉、香料花草的方式,以及在林下空地进行观赏类花卉、盆景的培育。林下种植花卉主要有木本花卉和草本花卉两大类。适合林下种植培育的花卉种类较多,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比如食用重瓣红玫瑰、金雀花、尤加利、金丝桃、菊花、 (四)林下养殖模式(包括林蜂、林虫)。在林下养殖,对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和虫害防治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可充分利用林下杂草、虫类等自然资源,减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实现农、林资源共享,林农优势互补,是林产业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转向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扩大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比如林间中华蜂养殖、林虫养殖等。 (五)林油模式。种植油茶、花椒、核桃、蓖麻油橄榄等。 (六)林菜模式。在核桃林或者其它经济果木林下种植魔芋、梁王茶、刺脑包、刺五加或者种植香椿、金雀花等。 (七)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紫苜蓿等牧草食用草等 林粮模式——在林下种植玉米、大豆、土豆等。 (八)林下采集模式。主要以森林果品种植加工为主的林下森林果品采摘、蕨菜采集、野生食用菌包山养菌等。 (九)森林康养模式。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为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比如以森林氧吧、森林浴、森林食品食疗、森林瑜伽、森林疗养等为一体的休闲养生健身方式。 (十)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在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保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按照科学规划原则,发展森林旅游、特色林业经济产业、休闲观光、科普宣传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区域,并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景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耕作文化等生态文化资源,以林庄、果庄、花庄、药庄、野生动物观赏庄园、林下经济庄园和自然景观庄园为主要特色,发展独具特色的森林庄园。充分利用森林自然景观和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露营地、户外运动、观光科考、绘画摄影等。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二、养白牛社区森林资源情况 社区国土面积1432公顷,森林面积929.7927公顷,林地面积962.1997公顷,有林地面积921.8632公顷,森林覆盖率64.93%。最低海拔1750米,最高海拔2200米,平均海拔1830米。辖区有容量126万立方米的小I型水库一座(马槽的水库),由澄江市水利局管辖。有7个小坝塘,由社区管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区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绿 色富民产业,努力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发展格局。 三、主要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论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发展林草产业,确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增加林农收入。 (一)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生态建设责任。按照《澄江市林长制实施方案》和《澄江市林长制考核方案》。建立健全组织责任体系,保护好养白牛社区森林资源。按照《澄江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澄江市林下种植林地利用规范及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养白牛社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现有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加快林产业发展的目标,理顺管理保护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落实“绿美澄江”行动,巩固“省级森林乡村”建设。加大乡村绿化美化,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养白牛社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做好省级林业企业、林农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等申报服务工作。 (三)大冲一组、所梅村六组1000亩流转土地,属于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项目,已种植绿化树种、经济林等。要发展花椒种植,就得申报2024年度造林项目。 (四)市林草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养白牛社区举办林草科技培训和普法活动,如:包山养菌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核桃提质增效管理技术;林下种植林地利用规范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知识;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知识;森林防灭火知识等。 四、建议和办理意见 (一)推行包山拾菌,有效落实“幼菇不采、提高质量、合理留种、保护菌塘”的要求,实现野生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包山养菌可以盘活集体资源,增加集体经济,在包山拾菌的同时既落实了森林资源管护、防灭火责任又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偿利用。 (二)发展林下中华蜂养殖。中华蜂养殖时间短、技术简单、不占用太多林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可以。投资小见效快,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三)林菜模式—在核桃林或者其它经济果木林下种植魔芋、梁王茶、刺脑包、刺五加或者种植香椿、金雀花等森林蔬菜,价格高,回报率高。 (四)林下种植墨红重瓣红玫瑰、菊花、金丝桃等。 (五)林下种植滇重楼、三七、草乌、金银花、滇牡丹、滇黄精、当归等中药材。 (六)发展以农家乐、森林人家、露营地等,吃野菜、吃腊肉、住民居、森林果品采摘、农耕体验、烧烤、户外健身为主的森林旅游产业。 (七)计划在养白牛社区玉尺埂发展油橄榄试点种植25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