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终于找到了你,三代人战地上团聚隔空对话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时间:2023-09-07 17:19 点击率: 24打印 】【 关闭

“赵阿姨,您好,我是广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小冯,您今年还没来广昌,我们只有向您来电问候,最近身体好吗,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吗……”这一声声温暖人心的话语正通过滋滋的电流传递到吴增兴烈士的妻子赵萍心中。7月25日上午,八一来临之际,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者走访慰问烈属,对居住在外地的通过线上视频连线问候,跟进了解对象身体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向他们传递党和政府对烈属的关心关爱及对英雄烈士的崇高敬意。

  “因为母亲腿脚行动不方便的原因,还有去了给你们工作增加麻烦,今年暂时就没有去广昌县烈士陵园祭扫父亲的意愿;自从去年找到了父亲的下落,母亲的心情就非常地安心与愉快!再次谢谢你们。”吴增兴烈士的女儿吴靖开心地回答广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来电。

寻找的路,从未停止过

  “增兴,40年了,我的心愿终于了却了。今天,我带着子孙们,以这种方式见面,终于,在这里全家人团聚了。”

  2022年9月18日,在武警江西总队、南昌支队、抚州支队,广昌县人武部、广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乡镇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吴增兴烈士家属及同期战友到水南圩乡353高地(牺牲地)祭扫。

  在烈士吴增兴的牺牲地,他70岁的妻子赵萍“隔空对话”倾诉了多年来的思念与寻找之情,现场分享了一个好消息,女儿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一个健康活泼的外孙。说完,吴增兴的女儿在牺牲地向父亲承诺道:“我会继续秉承您的英雄意志,为祖国这个‘大家’奉献自己,同时兼顾好自己的‘小家’,照顾好母亲,请您放心。”随后外孙的一声“姥爷”,让人无比地触动,这更是英雄的后辈对前辈的呼唤与怀念。

  最后,向烈士吴增兴献上鲜花,以表达对先烈的深切哀悼和崇敬之情。在离别之际,赵萍老人带走吴增兴牺牲战场的一抔黄土以寄托对丈夫的思念。

  赵萍奶奶是吴增兴烈士的遗孀,今年已有70岁高龄,自吴增兴牺牲后,几十年来一直盼望着来丈夫牺牲地看看。353高地位于广昌县水南圩乡境内,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但赵萍奶奶仍然坚持亲自上山。最终在武警战士及水南圩乡干部等人的陪护下,历经近一个小时,一行人成功来到吴增兴烈士作战时期的牺牲地。

  现场,吴增兴同期战友向大家讲述了其生前事迹及当时牺牲的场景,在场人员听后,无不流露出惋惜与动容的神情,赵萍奶奶更是当场潸然泪下。

照亮58位烈士“回家”

  寻亲的路很长,走了40年才走到尽头;寻亲的路很短,500多里路程,乘飞机坐火车不到一天就能到达。

  “这些年,寻找父亲的下落,母亲一直未停歇过。2020年,母亲还委托舅舅到广昌县寻找,完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心愿,非常感谢军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吴增兴烈士女儿吴靖感激地说道。

  吴增兴,1953年出生,福建福安人,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报务员电台台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直属第二支队司令部通信参谋等职,曾七次立功受奖,多次被评为训练技术标兵。

  1983年9月18日,在作战的关键时刻,因部队过于分散,地形复杂,原步话机失去作用。在紧急关头,吴增兴建议用上级的大功率电台改变频率,直接向分队的二瓦机强发信号,保证了战斗命令的及时下达。但在南昌奔赴广昌的战斗任务中,年仅30岁的吴增兴,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吴增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授予吴增兴“身先士卒的好参谋”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

  浩气长留寰宇,英雄含笑苍穹。为了让忠魂回归故里,让烈士与亲人团聚,不断提升烈属获得感、尊崇感、荣誉感,广昌县成立“寻亲”工作小组,军地联合,进村入户,采取走访战友、老乡,联系牺牲地相关部门,深入挖掘各种线索,利用多种渠道,畅通联络机制,建立健全“牺牲地、老战友、烈士家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四方联络机制,掌握各种线索和信息,拓宽寻亲渠道和方式。

  根据《广昌县烈士英名录》的记载内容,以及烈士陵园内和零散烈士墓安葬的烈士信息,积极为“有寻亲诉求”的安葬在外地的广昌籍烈士亲属寻找烈士亲人,采取建立工作台账的方式,进行细致排查、详细统计。

  积极通过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新媒体客户端、微信群、QQ群等,以专题专栏、系列报道及短视频、专题纪录片的形式开展烈士寻亲宣传报道,发动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持续为“有寻亲诉求”的安葬在外地的无籍烈士亲属,做好“烈士寻亲”登记查询和“异地祭扫”等宣传工作。

  近年来,广昌县通过创新寻亲工作理念,截至目前,为烈士亲属提供烈士生平信息查询服务1682人次,为县内烈士亲属联系查找烈士安葬地信息563人次,为县外烈士亲属查找烈士安葬地信息236人次,形成了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烈士寻亲工作局面。

  广昌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北大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唤起工农千百万”。当时只有15万人口的广昌,却有15400多人参加红军,20600多人参加地方革命武装组织,13761人加入少先队等半军事组织,24500多人英勇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3385人。

营造全民关爱与尊崇浓厚氛围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人武部。这么多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没有忘记我们,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2022年10月28日,广昌县建设东路社区烈士遗属路考生领到电动轮椅后,紧紧握着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该局在走访中了解到家住驿前镇贯桥村的烈士遗属冯献清,因患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立即送上轮椅、护理床、体位垫、洗浴椅等辅助器具。“感谢大家对我们家庭的关心和照顾,有了这些辅助器具,我照顾他更方便了!”冯献清妻子满脸感激地说道。

  据统计,目前已解决烈属保障性住房23户、维修改造住房6户、烈士后代优先入学15人,78名烈属享受低保政策;为17名困难烈士子女发放4.42万元助学金;为12名残障烈属提供10万元的轮椅、盲杖等辅助器具;为100户烈士爹娘送去慰问金20万元,协助烈士后代签订就业协议126人,帮助烈属办实事累计462件等,让对象真正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爱。

  在全省率先出台为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烈士继子(女)免费交纳医院保险政策,发放门诊医疗补助,实行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剩下可报部分的再给予30%的比例报销;对于生活仍存在困难的,再给予适当救助,发动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等捐助;凭优待证可免费到全县公办旅游景区游览,在医院、银行、车站等,均开辟了优先服务窗口,规定免费乘坐县内公交车,时常邀请个别身健的烈属进行宣讲烈士故事,使全县上下广泛宣传弘扬优秀军人的感人故事和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学习军人、关爱军人,营造了浓厚的拥军优属、尊崇英烈氛围。

  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广昌县推动实施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重点支持零散烈士墓整修、迁移和英烈纪念设施修缮保护、改陈布展、周边环境提升等,改善辖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先后以县烈士纪念馆为依托,出资1.5亿元在其周围启动建筑面积4211.83平方米的“初心公园”项目;投资200万元,对革命烈士纪念馆南、北附馆进行了加固维修;出资500万元完成县烈士陵园提升改造项目,将1500座零散烈士墓迁入进行集中安葬;实施高虎脑纪念碑广场及周边绿化工程、高虎脑苏区小镇同心街人行道改造、振兴路道路及排水绿化、原居民集中安置点建设、红军医院、红军小学、同兴振兴示范小区、新村示范点自来水工程、高虎脑河道整治,贯桥村史馆和高虎脑展厅等项目,使高虎脑的红色遗迹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修缮,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好的整治;打造了饶家堡战斗遗址公园、符竹庭公园,建设村史馆、红色文化体验馆、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等,计划1年内完成其他纪念碑、亭、零散烈士墓维修保护,为开展红色教育提供平台。同时整合县乡力量,对革命旧址和红色史料开展“拉网式”摸排,组织党史专家、离退休老干部、革命烈士后代搜集、挖掘有关历史资料,编撰红色读本,拍摄红色电影《浴血广昌》及红色戏曲《红莲花开》,整理红色经典故事,开发了现场教学课程。组建红军后代和老兵等为主体的红色宣讲队伍,开展“红色故事人人讲”活动,广泛传颂红色故事,激发红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广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凌广辉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服务的理念,从细节入手,从解决需求入手,积极主动解难题,全方位关爱,架好连心桥,办好暖心事,将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落到实处,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关爱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摸清辖区内伤残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底数,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主动与伤残服务对象对接联系,讲清政策,精准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确保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