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亿年前澄江动物群“长形黎镰虫”为担轮动物演化过程带来新启示 幽深的海洋中,一群身着“盔甲”,全身布满甲壳的微型“毛毛虫”趴伏在海底,它们默默啃着身下的菌、藻,等到周身的食物都吃完了,再往下一个觅食点挪去…… 
长形黎镰虫生活场景复原图 来源:神秘的地球 这是5.18亿年前,海洋中发生的一幕。这个微型“毛毛虫”真实名字叫:长形黎镰虫。 近日,中、英两国古生物学者新近在中国澄江动物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寒武纪奇异生物。这种奇异生物生活在距今5.18亿年前的海洋底部,形似现在人们常见的“毛毛虫”,科学家将之命名为“长形黎镰虫”。 本次研究领导者、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员赵方臣介绍,此前发现的最早黎镰虫标本,位于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距今5.05亿年历史。 
而此次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发现的两块长形黎镰虫化石,不仅将黎镰虫出现的时间前推了1300万年,而且更完整细致地展现了黎镰虫身体形态特征,为人类更好地理解寒武纪大爆发时期的动物提供了新证据。 
从形态上看,此次发现的长形黎镰虫体长在1.5至2厘米之间,它们的背部长满鳞片,身体两侧各有一排弯弯的长刺,形态与现在人们常见的“毛毛虫”非常相似。 科研人员推断,这些长形黎镰虫生活在寒武纪时期的海洋底部。它们视力极弱,只靠身上的感光细胞感知周边环境。平时它们趴伏在海洋底部,以海底的菌类和藻类为食,实在需要运动时,才像蜗牛一样,缓慢地挪动到下一个觅食点。 
澄江生物群中的长形黎镰虫 寒武纪大爆发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在距今5.41至5.20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几乎现生所有动物门类在短短两千万年的时间内快速出现,并经历大规模辐射式演化。 
寒武纪具骨壳化石及其壳排列重建图 “长形黎镰虫就是生活在寒武纪时期、且非常原始的一个动物种类,它可能与现在的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具有亲缘关系。虽然它们早已灭绝,现在也没有‘直系亲属’存活,但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仍然对人类了解早期动物、研究动物起源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澄江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