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按照“绿色低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三个国际城市”目标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工业兴市、品牌活市”四大战略,坚持以抚仙湖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克服国内外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加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商贸流通和市场繁荣,全市经济平稳运行。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2年1—9月,澄江市地区生产总值123.9亿元,同比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90.6亿元,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49.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亿元,同比下降8.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0%;招商引资资金到位额55.2亿元,同比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0元、15437元,同比增长3.3%、6.8%。 (二)经济运行特点。一是2022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1—9月,澄江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同比增长3.7%(可比价),离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增速差6.3个百分点。虽然经济指标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大方向不变,但与去年同期比,GDP、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5.8,1.8,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直接影响了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行业,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但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前三季度,实现地区消费市场的扭负为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同比增长1.5%,与全省增速持平,高于玉溪市平均增速(-5.9%)7.4个百分点,比1—6月提高3.9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1—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0%,比玉溪市(11.9%)高8.1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5位。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7.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1%;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30.5%。三是旅游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2022年1—9月累计接待游客504.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3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6.50%和85.87%。1-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完成 109.1万元,同比下降89.4%。三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完成139.1万元,同比增0.5%。今年中秋节期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阶段下,澄江市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等新举措吸引游客,中健康运动成为就近出游的首选,抚仙湖时光栈道成为徒步健走的好去处,分布在时光栈道沿线的广龙小镇、月亮湾湿地公园、樱花谷、仙湖湾等景区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四是财税金融平稳运行。前三季度,澄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49.3%;其中,税收收入减少2684万元,同比下降106.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10.9%。非税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32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6亿元,同比下降8.7%。八项支出完成13.4亿元,同比下降7.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亿元,同比下降54.6%。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澄江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9.4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8.9%;澄江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5.0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增加4.8亿元,同比多增5.8亿元。存贷比为82.5%。五是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力度加大。10月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24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127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8%。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18348人次,期末实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1459人,组织64名失业青年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扎实开展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17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全市新增发放创业贷款7953.8万元,扶持创业513人,带动吸纳就业1816人。六是规上、限上企业增添新动力。截至目前,已完成18户纳规纳限,分别为:1户工业、1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户批发业、5户餐饮业、8户建筑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经济发展部分行业支撑作用有待加强。近年来,澄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GDP增速全省位次从前年(2020年)的第122位提升至73位,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显现,近五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5.5%、1.6%、11.1%,第三产业是澄江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1.1%,在全玉溪市“六县两区一市”中占比最高。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平稳运行,第二产业得益于建筑业、建安工程增速向好,对GDP增长拉动扭负为正,第三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玉溪市第一的增速。但工业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产销衔接不畅、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等难题,近几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在玉溪市第8、9位,其他服务业多项指标增速在全市排名靠后。 (二)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一是企业产能受多重因素限制。受疫情防控、项目熔断、市场回落、设备检修等影响,对工业发展目标支撑大大减弱。二是要素保障不到位。园区集中区建设性规划、总体规划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资金、土地指标、自然地理条件等限制,实施进程相对滞后,特别是用地指标不足问题难以解决,严重制约工业项目推进。由于缺少土地指标,工业建设项目较少,缺乏投产项目,无企业纳规,仅靠存量企业支撑。同时项目推进受限多,项目推进迟缓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澄江市支柱产业仍是以磷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部分企业经营者固守在传统企业管理和传统产品上,创新意识不够强;全市生产性企业均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下游产品,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小,研发能力有限。企业科技人才的比率偏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存在较多困难。 (三)旅游经济面临一定困境。一是重大项目推进困难。抚仙湖周边项目长久熔断政策以来,寒武纪生态谷、广龙仙湖迷城、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基础设施等项目因土地、规划和资金保障等因素推进困难。二是旅游产品输出不足。以重大旅游项目为主的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周期长、产品打造慢,在总体上仍然以观光和低水平的休闲度假为主,高端游客少,人均消费水平低,游客停留时间短。三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沿湖观光换乘交通不健全,沿湖主要景区景点、交通干道沿线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抚仙湖保护红线等因素限制存在诸多矛盾。 三、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主要经济表现为“内部改善,外部承压”的特点。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三季度内循环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投资、就业、融资等领域均较二季度边际好转;由于外循环依托于外部环境变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较二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长3%,较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分三大产业看,三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主要由二、三产业拉动。2022年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低于二季度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高于GDP总体增速,且较二季度显著回升4.3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生产快速恢复;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虽低于GDP总体增速,但较二季度回升3.2个百分点。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沉疴难起的消费仍然在拖累全国经济的发展,疫情影响下,长期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头号引擎的消费有些动力不足。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下降25.1个百分点,表明消费仍在恢复过程中;10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 0.5%,环比下降0.68%,逆转了此前的升势,且明显不及市场预期(增长0.7%)。10月份消费同比增速重回负增长,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负面信号,显示在反复的疫情冲击之下,国内消费在进一步下滑。从2020年国内疫情暴发以来,由于疫情限制人们的接触,消费受到了特别的抑制作用。至今三年,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倒闭在增多,人们的收入预期在下滑,在反复打击之下,消费低迷可能会从过去的暂时放缓变成“固化”的趋势性下跌。党的二十大之后,稳定经济发展是国内的当务之急,这是筑牢经济安全、并为其他安全提供基础支撑的发展要务。在此背景下对于全国各地方来说如何稳定经济增长则成了一场多方需要面临的“大考”,从全省来看云南经济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链条短、消费提升总体乏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但从总体来看,积极因素更多,具有足够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严格推动执行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的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一是全面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复工复产,重点保障粮油食品加工等企业加快复产,抓好农业生产、调运和供应。畅通农产品的绿色通道,促进产销对接,支持农贸市场、超市等维持正常营业秩序,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物流运输等问题,严格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足量供给,价格稳定。二是做好企业复工复产服务。对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其它间接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的企业,以及稳岗就业、慈善捐助、减免租金等企业,在项目申报、金融信贷、财政贴息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强化要素保障,满足企业生产所需水、电、油、运等生产要素需求,支持企业有序复工。三是恢复和保障物流畅通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简化绿色通道查验手续和程序,在确保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下,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出行车辆通达。全力推进农产品冷库运转和建设,建设一批低温加工仓储设施。 (二)补短板扬优势,力促工业发展稳中提速。认真落实系列稳增长措施,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企业监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力促企业扭亏脱困,不断提高企业产能。抓重点产业产能提升,全力服务好磷化工企业,力促磷化工企业正常生产达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能耗双控、原料调运、产品销售等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重点企业能源消耗情况,认真测算分析,统筹做好控能计划,促进重点产能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形成支撑。 (三)聚焦全域旅游发展,聚力旅游强市建设。全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构建文化旅游、医疗康养、会议会展为核心的旅游布局。积极融入“玉溪亿万年”特色旅游线路,承办一批国际赛会活动,呈现一批文化娱乐精品。结合旅游热点,抓住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打造露营项目与音乐会、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烧烤等活动相结合,并与民宿业务紧密融合,形成澄江特色的“露营+”模式,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旅游爆点,丰富旅游内涵与外延,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消费水平,提升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广龙小镇、寒武纪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恢复提升,提振市场消费,促进住宿餐饮两个行业指标有较大回升。 (四)紧盯项目进度,多措并举促投资抓增量。按照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的要求,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补充和调整。加快中大医院、县城一号安置房、蔚蓝城 33-4 地块等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力度。积极谋划包装小额投资项目,形成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在继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市财政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政府性企业债券发行方式,推行PPP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作用,综合运用信贷、担保、补贴等手段,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经济实体,鼓励社会资金直接参与澄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力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