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总改名国家铁路集团 3月13日,《工人日报》发表文章《十八家央企将试点评定工人技能等级》,目前,已选定18家工作基础较好的中央企业进行技能等级评定试点,这些企业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享受国家职业资格评定同等待遇。 这18家中央企业中,排名第一的赫然就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该文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全文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公告末尾附件18家企业名单中,排名第一的赫然就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据统计,这应该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亮相国家正式文件。 事实上,早在2018年12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官网公告中,中国铁路总公司已经正式注册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名字。意味着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正式改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01、2018年铁路领域头号事件 2018年12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官网公告,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上早在更名之前,铁总就已经有着手改革这方面的动向了,比如在2018年11月份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职工民主管理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进程中有一项与以往不同,那就是要选举一名职工董事,而且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董事。这次职工董事的选举,就是为了给下一步中国铁路总公司更名和组建董事会提供人员的。 铁总的更名不仅仅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其背后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历史性的意义极其重大。推进公司制改革,是消除制约国铁发展的体制弊端、实现从传统运输生产型企业向现代运输经营型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司制改革目标就是实现绝对的政企分开。 更名之后,接下来还将实行公司化的治理结构,组建由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机构,董事会成为决策机构等一系列行动。不过,因为是国有独资,估计不会设立股东会,当时18家铁路局改革也没有设立股东会。 “全民所有制”改为“公司制”,意味着铁路改革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也意味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将开启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02、为什么要改革? 铁总虽然是央企里面总资产最高的企业,但是由于过往体制的原因,导致铁总资产结构和资产利用效率不断恶化。以高铁为例,即使不考虑运营成本,高铁的全部运输收入已经不够支付建设高铁的贷款利息,铁总已经开始通过不断举债来维持。所以如果再不深化改革,预计到2020年铁总负债将高达8万亿,将可能引发严重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的工作绩效与收入不完全挂钩,200多万铁路员工仍然以吃大锅饭的形式存在。铁总旗下的各铁路局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铁路系统长期垄断经营,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等等,这些都是中国铁路领域企业缺乏活力的最根本原因,而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要让其充分的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 具体到操作层面:铁总公司制改革的目的是建成公司化的治理结构,组建由董事会、经营层和监事会组成的机构,董事会成为决策机构,将人事任命、薪资安排等原本由总经理负责的事情转为董事会负责,经营层专门负责公司的市场化经营,为企业的盈亏负责,此外,监事会负责制衡权力,上述做法都有利于铁总走向市场经济,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灵活地参与竞争。 对于人员方面:改革后,原先18个铁路局内机构编制将精简277个,减幅20.3%,人员编制精简4000多名,减幅达10.5%。 而更重要的是:2018年8月,铁总披露的集团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铁总收入合计4988.31亿元,税后亏损3.68亿元,较去年同期29.68亿元的税后亏损额减少了87.6%。虽然仍然在亏损,但是亏损额却在大幅减少,收入也在持续增高,这是改革所带来最直接也是最亮眼的绩效。 03、铁道部→国家铁路总公司→国铁集团 1949年成立铁道部 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3月17日清晨,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成立 2018年12月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更名登记 (摘自:云南交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