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县财政局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8-12-28 10:03 点击率: 35打印 】【 关闭

澄江县财政局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20185月,澄江县财政局社保科人员积极参加了由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牵头,县政协领导带队的澄江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工作,历时3。分别到县残联座谈,深入海镜矣渡小组、海口一组、右所兜底寺、梅玉、九村大地等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生产、生活、就业、康复等情况,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澄江县目前共有人口21.2万人,人口抽样调查残疾人数为1318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2%,其中:持证残疾人4751人,(视力残疾544人、听力残疾427人、言语残疾133人、肢体残疾2639人、智力残疾321人、精神残疾595人、多重残疾9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4%。持证残疾人中:一级残疾548人,占持证残疾人的11.6%,此类残疾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能力;二级残疾1056人,占持证残疾人的22.2%,此类残疾人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三级残疾1256人、四级残疾1891人,占持证残疾人的66.2%,此类残疾人有一定劳动能力。

、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一)残疾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设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了县残联5个专门协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机制。二是6个镇街道)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设主席1名,理事长1名,康复员1名。三是成立45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基层组织,明确由各村(社区书记或主任担任会长,各村(社区副主任负责残疾人的联络等各项工作,并在各村(社区)设置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事务。四是健全残联干部工作制度,制定了残疾人信访工作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康复员工作制度、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制度、各村(社区)扶助残疾人制度等,编制了镇(街道)残疾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残联服务项目及措施等,并在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残联便民爱心服务窗口,实现了服务部门集中办公,极大的方便了残疾人。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大力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县有康复员11名。目前,已有728名残疾人在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9例,手术成功率100%;发放助视器148件,聋儿康复语言训练1人,肢体康复成人120人、儿童30人,智力康复儿童12人;为贫困精神患者300人发放基本防治药品,补助资金18万元,安排精神病免费住院救助117人,援助经费合计22.2万元;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240辆,普及型假肢装配22个,发放康复器具329件。一系列重点残疾人康复项目的有效实施,取得了“康复一人,幸福一家”的效果,社会反响极好。残疾人康复工作力度加大,残疾人普遍得到服务。康复工作坚持以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康复服务体系。围绕残疾人康复各项目标任务,开展“慈善玉溪光明行”活动,完成白内障、翼状胬肉等眼部常见多发疾病的筛查工作,共转介39名眼疾患者到华山眼科医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69名眼疾患者做了翼状胬肉手术精心组织实施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免费医疗救助康复项目,共为417名贫困重度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住院及免费服药治疗(免费住院117名、免费服药300名)费用共计30.19万元,使他们摆脱精神折磨,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共为190名听力障碍残疾人验配助听器,总价值约300万元,其中:市、县残联配备50台,价值20万。向省残联康复中心积极争取到140台,价值约280万元;为22名肢体残疾人装配了普及型假肢,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需求者提供轮椅、拐杖等辅助用具共329件;圆满完成市残联下达“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444名,补助金额共计62.6万元; 2017年,县残联与县医院合作,采取集中入户筛查、评估,转介728位持证残疾人到县医院做基本康复服务,每人基本康复服务费190元,共计13.83万元;开展由云南省残联人福利基金会主办、澄江县残联承办的“七彩阳光.助我行”活动,省、市残联及县领导出席活动,共为我县50名残疾人捐赠了轮椅。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十三五期间落实90人就业,扶持自主创业户56户,发放扶持资金25.8万元,开办残疾人各种技能知识培训班16期,培训残疾人891人次,大大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有效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并输送盲人学习按摩30人,个体就业56人,集中就业34人。二是根据残疾人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为残疾人在高层次就业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共举办蔬菜种植、烤烟种植、茶花种植、竹编工艺培训和盲人按摩学术讲座、心理咨询培训等16891人次的残疾人培训。三是为鼓励和带动其他残疾人的创业积极性,逐步由单纯的“输血”变为“造血”,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户56户,扶持金额共计25.8万元,为促进残疾人就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县坚持对贫困残疾人及家庭开展扶贫工作,为114户贫困残疾户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几年来,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中,县政府投入配套资金634万元,帮扶31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或新建住房,有效缓解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住房难问题。为符合条件的1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600元基本药物治疗费用补助。

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残疾人工作正常开展。资金的保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一是按照《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2016年、2017年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49.86万元,上解省市级10%2016年用于残疾人事业预算专项支出190万元,2017年支出240.8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康复、扶贫、慰问、宣传、就学、就业培训、无障碍改造、信访维权、组织建设等方面。二是大力争取上级资金。县残联2016年争取上级资金任务数为99万元,实际争取上级资金169.28万元,完成171%2017年争取上级资金任务数为151万元,实际争取资金465.71万元,完成308%。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好的在辅助器具、无障碍改造、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服务残疾人,各项残疾人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经过调查核实共为93户困难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金额共计55.8万元。三利用春节、“助残日”等节日活动,各级残联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走访慰问,慰问金额共计38.38万元四是对全县83名考起本科、大中专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一次性补助,补助金额共计28.7万元。五是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小学至高中阶段),发放“春雨行动”助学金共计13万元,260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得到资助。六是认真落实云南省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共34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计4.1万元七是县残联会同民政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顺利进行。截至201712月,共审批3044人次持证残疾人领取两项“补贴”,并由民政局按标准及时发放补贴,补助金额共计344.84万元。八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工作,让符合申领的残疾人都能领取到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260元,共906人领取燃油补贴资金,金额共计23.556万元;九是107人申请贫困残疾人临时救济金,通过资料收集、审核等程序进行困难残疾人临时救济的发放,发放金额共计12.32万元。

、存在的问题

年来,虽然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残疾人比例较高,大多数的残疾人生活在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的农村,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致残因素较多,救助压力不断增大。外出打工农民相当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因工致残时有发生,各类交通事故致残的人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病人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繁杂的致残因素使残疾人口总量难以控制,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救助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救助要求。

)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推进艰难。一是广大农村残疾人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没能参加劳动技能知识培训,劳动技能差,难以在企事业单位找到稳定工作,不能真正实现稳定就业。二是随着企业普遍改制,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也受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认识不够等因素影响而难以落实到位。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目前,我县是按行政企事业单位每100人要求安排1.5个残疾人就业标准,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由地方税务部门代收残保金。但是由于没有明确对不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缴纳保障金的企业用人单位的处罚措施,政策执行起来明显乏力。部分单位少缴,甚至不交的现象时有发生。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是保障水平低。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对象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就低保救助而言,目前,我县农村只有3500多人次残困对象享受到月人均55元左右救助,城镇残困对象还只是享受正常的月人均430元左右的低保。无论是保障范围或保障标准,与广大残疾人的现实需求都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保障低保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二是服务能力弱。一方面因基层残联组织机构不健全,致使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事业工作抓而不力,服务难到位;另一方面因县残联缺乏应有的综合服务设施,致使目前尚不具备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服务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建议

(一)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就业县政府要从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残疾人创业成就特别鼓励资金。对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对澄江、对社会有特殊贡献和成就的人,就要大张旗鼓的给予奖励。促使残疾人克服生理和心理缺陷,走出困境,为社会和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目前,残保金的征收金额,决定着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原有基础上,各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采取地税部门代征的办法征收,做到应收尽收,专款专用。同时,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的增长幅度较大,但是提供服务的最基础平台还没有搭建起来,建议卫生部门设置心理咨询辅导专科,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认真落实残疾人政策,切实为残疾人做好服务,解难。单位、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有关条例、规定和政策,依法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扶残、助残各项的各项事宜。保障残疾人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有关政策要予以倾斜安排,确保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澄江县财政局社保科 尹丽萍供稿

电话:6685852

                                  20181227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