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为大力弘扬敬老助老社会风尚,切实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澄江县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新模式,创新服务机制,扩大社会参与,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澄江县老年人口状况 澄江县含托管区(包括路居镇、海关、海镜社区,不含阳宗镇)截至2018年底总人口共计19.53万人。全县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28422人,占总人口的14.55%,其中:60—79岁24336人,80—89岁3635人,90—99岁448人,100岁以上6人。我县失能、半失能人员共851人,男性365人,女性486人。其中: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635人,60周岁以下216人,18周岁以下的共27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2人)。轻度失能215人、中度失能233人、重度失能403人。 二、全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澄江县含托管区(包括路居镇、海关、海镜社区,不含阳宗镇)共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村委会和30个社区,全县共计有45个村(社区)。自2012年以来,澄江县共向省、市申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21个,截至目前,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个及4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共计21个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覆盖了全县21个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覆盖率为46.7%。我县共有5个镇级敬老院,1个正在建设中的澄江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及“4+2+1”结构的家庭数量日益增多,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机构养老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切实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澄江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居家养老运行新模式。以海口镇村委会、龙街街道龙街社区为试点,依托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定制了爱心卡和爱心券,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按50元/人/月的标准进行补贴,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组织实施的新型服务模式。两个村(社区)分别与4家商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村(社区)指定专人对服务流程及信息进行记录,运行至今受益老年人数达1800余人次,结算爱心券价值2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高龄,失能和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 澄江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发展,自2017年起将居家养老项目运营经费纳入县级预算。2017年全县1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县级建设资金165万元,1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维护补助经费26万元,共计191万元。2018年县级财政为3个在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配套建设资金56万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运营经费36万元,共计92万元。2019年县级财政安排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经费36万元,拨付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资金442万元。 三、目前我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困难重重。按照上级要求2020年末我县至少建成一所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公建老年公寓或老年养护院。大力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多种运营方式向社会开放提供养老服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福利彩票等政府投入,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县级财力单薄,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需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因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极少,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养老服务项目建成后,各级补助资金不足以支付项目建设工程款,更无资金添置各类设设施备,致使社区居家养老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 (二)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改造不到位,服务内容单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县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县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运作标准、社会影响力不足等,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我们提出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所支撑的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目前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活动是在社区提供的场所与其他老人下棋或打牌,聊聊天、跳跳广场舞,服务除负责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外,绝大多数无力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心理慰藉、患病治疗等。 (三)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改革不到位,资源整合程度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在加速发展,但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低下,基本无经验可循,无法充分整合社区原有资源,如充分利用社区休闲场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的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社区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无法提供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四、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工作。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来源,扩大服务范围。一是积极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的服务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渠道和运作机制。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种投资渠道,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科学设置养老机构数量及布局,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增量。三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完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事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继续推进“9055”(90%家庭养老,5%社区养老、5%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五是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建立居家养老的规范管理和规范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平治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市场运作,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行“1+N”(以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基层老年协会、养老互助站、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资源)农村养老模式,开展面向留守、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多种形式、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时,要参照市场化标准,完善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和提高针对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医疗服务、聊天解闷、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个体差异化,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层次的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购买服务、社区集体服务等多样化服务。通过实现服务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三)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是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是“4050”年代的人员,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标准,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二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专业化程度高的专业服务人员,引进优秀人才。三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行列,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弥补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缺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澄江县财政局社会保障股 顾苑平供稿 联系电话:6685852 2019年1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