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市县乡财政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来源:澄江市财政局 时间:2022-02-25 15:49 点击率: 342打印 】【 关闭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是党中央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发展更高水平的布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和“新形态”。作为最贴近农村的乡财政部门,处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市县乡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在认清和把握发展的契机,顺应形势,对农村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县乡财政助力乡村振兴

)以制度为圭臬,严格规范衔接资金。我市本级财政部门一是真研究并转发《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使乡镇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二是主动与澄江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搞好协调对接,主动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面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该工作的整体合力。

)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乡村振兴压茬衔接。产业扶持是实现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我市立足乡村振兴面临现状因人制宜、因户施法,在衔接资金项目安排时向产业扶持项目倾斜,2021年安排到产业扶持项目的衔接资金占比达到了50.62%,实现财政向乡村振兴输血转化为造血

政策为纽带,资金保障到位一是2021年我市本级财政配套财政衔接资500万元;二是落实驻村工作经费保障,下达省级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22万元,下达玉溪市级驻村扶贫工作经费28万元;三是落实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安排雨露计划补助资金83.1万元;四是落实扶志扶智机制,安排劳动力培训经费10万元;五是支持鼓励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小额信贷贷款,安排小额信贷贴息资金200万元。

履行监管责任,规范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建设的工作要求,澄江市财政局对各镇(街道)2021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了2次重点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出通报,要求各镇规范衔接资金报账手续,举一反三抓整改,持续推进衔接资金规范化管理。

二、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县乡财政面临的困难

县乡经济总量小。县乡经济缺少充满活力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区域经济结构还未从根本上得到合理调整,主要依赖农业经济的县域二元结构尚未改变,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缺少工业支柱产业,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

县乡财政总体实力弱。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小。县乡经济总量小从根本上决定了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小,同时由于经济效益低下,增长速度慢,使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窄,人均水平低。特别是随着税收改革政策的落实,近年内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二是从财政收入结构来分析,目前我市财政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较高,财政运行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2021年我市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了31.04亿元,其中还包含去年已出售今年缴库的地块收入11.69亿元,完成全年预算数49.12亿元的63.19%启动抚仙湖周边项目长期熔断机制后,土地出让交易锐减造成土地出让收入后继乏力,财政收入将面临断崖式减收。此外,来自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小,来自企业的税收过低,而其他收入所占的比重过大,财政收入的质量不高。

刚性支出需求旺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支出前提下,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保直达资金支出以及土地流转地租、抚仙湖治理、环湖棚改生态移民搬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审计整改资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所急需的刚性支出进一步增多,而国库资金空前紧张,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项目推进不力,支出严重滞后。一方面,由于各收入执收单位工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计划的收入不能按时入库,财政库款紧缺,导致部分支出难以完成。而另一方面,财政统筹出有限的可支付的资金,但由于资金使用单位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及时建立项目库、项目没有动工或项目推进缓慢等因素,导致资金无法支付出去,从而形成支出严重滞后。

)隐性赤字化解难,财政运行风险大。由于财政收入不达预期目标,支出挤占了上级专款,欠拨上级专款规模逐年增大,年末未实际拨付的专款余额9.08亿元;上年结余结转资金及收回的存量资金,因无资金统筹安排支出,年末余额2.87亿元;受制于财力的影响,年末未列支的预拨经费余额2.73亿元。未拨付资金与未列支资金叠加,财政隐性赤字越来越大,化解困难,财政运行面临极大风险。

)偿债压力大,债务风险极高。2020年开始,我市进入偿债高峰期,面对债务风险等级偏高、债务化解进度迟缓、债务密集到期、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的多重挑战,2021年,由于发债规模的增加大于债务化解的数额及综合财力增长速度降低,债务风险评级保持为橙色,如果要改变债务风险评级的颜色,偿债压力大,难度极高。

三、县乡财政推进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稽查力度和清缴力度,非税收入执收部门要压实责任,积极筹措,积极清收,财政部门要积极协税护税,及时解决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做到应收尽收,确保2022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

)狠抓存量土地盘活,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只有加快盘活存量土地,才能缓解当前财政面临的压力土地出让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惯性思维方式,挂图作战,及早对接协调,及时解决土地出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已收储地块的挂牌出让进度,做好已供应闲置低效用地的盘活,充分发挥土地价值,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严守财政支出底线,严格落实支出责任

严格遵守财政支出底线,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乡村振兴等上级专款能够按时拨付。同时,加快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纳入预算管理的改革步伐,无指标不支出,从严从紧管控实有资金

)注重产业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生活目标。一是加强项目库管理,编制本区“乡村振兴”阶段重点扶持产业清单,在科学分析地方优劣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制度化手段杜绝“盲目跟风、一拥而上”的现象。二是财税奖补更多向有利于带动本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倾斜,如粮食深加工、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产品等。三是减税降费更多向有利于带动农民本地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倾斜,针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利润率低、税负敏感的特点,进一步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措施,吸引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

(五)理顺退出机制,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一是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灵活设置脱贫帮扶退出机制。细化脱贫状态稳定贫困户退出帮扶的标准和程序,及时更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在“脱贫不脱政策”的同时也要做到“应退尽退”。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层财政部门应转换特殊人群脱贫帮扶思路,为完善农村集中养老、居家养老机制提供硬件保障和技术支持,将对残障、孤寡老人等类别贫困人口的“政策性”脱贫帮扶转换为“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三是尽快转向“造血型”扶贫方式。对尚未脱贫家庭尽量采取提供就业培训、职业教育等扶贫方式,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四是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养老机构运营。通过市场化手段,逐步降低农村养老机构运营成本,从源头缓解财政部门资金压力。

 

 

澄江市财政局农业农村股 李亮宝  杨云瑞供稿

电话:6685279

                                 2022225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