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澄江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


来源:澄江市财政局 时间:2022-07-11 11:39 点击率: 1436打印 】【 关闭

近年来澄江市围绕澄江总体发展定位来谋划旅游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工业兴市、品牌活市的四大战略发展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规划发展为先导,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让澄江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浅析澄江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加了解澄江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提出构想和蓝图。

澄江市旅游产业的特色做法

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位于昆明市东南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与江川区、华宁县为邻西与呈贡区、晋宁区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区、宜良县毗连距昆明市区52公里距玉溪市区87公里总面积916平方千米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坐拥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一直以来,澄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尤其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构建一城五镇多村产城人文融合的生态系统据悉,2021澄江市共接待游客1489.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全年住宿业营业额122767.5万元,增速为25.6%纵观澄江市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资金注入,强化金融支持旅游力度

近年来,澄江市逐年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从2018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到2021年增加到1200万元。各镇(街道)重视对旅游业的培育和扶持,加大对旅游规划、基础配套、产业提升、宣传营销、节庆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逐步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和营销经费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加大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的信贷力度拓宽旅游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投资、银行贷款支持以及中央、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合资、独资、PPP等模式,加大旅游产业投资规模。

(二)锐意创新游宣传助力新成果。

良好的旅游宣极大的促进了游客数量的增长,打造文明旅游、诚信旅游,提升澄江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大澄江旅游主题形象宣传,澄江市安排宣传营销经费548.66万元,旅游行业诚信体系评价购买服务经费62万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50万元,投资252万元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等开展澄江旅游形象宣传,32万元投放在昆明新南站进行旅游形象广告组织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积极宣传澄江丰富的旅游资源,交流学习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利用澄江传统节赛事活动,打造澄江特色品牌。加强澄江旅游微信公众号对外宣传,协调多个微信公众号、交通之声对我县旅游节赛事宣传报道。采用新兴媒体形式,多渠道广泛开展澄江旅游宣传。发放旅游宣传资料在中国旅游日之际,邀请微博大V及云南日报、新浪网等多家媒体,从自然风景、人文历史、传统美食等多方面挖掘报道抚仙湖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加强管理,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全力打造文明旅游、诚信旅游,提升澄江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澄江市结合疫情防控、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实际工作,针对行业开展专项检查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文旅市场规范有序,根据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开展年度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检查,随机抽取公安局、城市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歌舞娱乐场所开展检查;开展部门检查,随机抽取文化、旅游经营单位检查结果已全部录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行公示,为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持续保驾护航。

二、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困难

优质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从近年来澄江市旅游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县市级在旅游发展中的窘境及困局,虽稳中有进发展,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及困难。

(一)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以重大旅游项目为主的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周期长、产品打造慢,旅游产品输出满足不了游客需求。旅游产品在总体上仍然以观光和低水平的休闲度假为主,仍然面对着产品供给不足带来的高端游客少,人均消费水平低,游客停留时间短等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点加强目前,通达澄江的方式仍然存在瓶颈,没有机场、高铁直达交通和沿湖观光换乘交通。沿湖主要景区景点、交通干道沿线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游客停车难、如厕难、休息难的实际需求与建设土地指标、抚仙湖保护红线等因素限制存在诸多矛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产品业态相对单一,还需进一步提升完善。

)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不够。政府虽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农家乐)、特色客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营和管理。但因配套的扶持、奖励政策力度小,相关建设和管理标准不完善,导致各镇(街道)在工作推动中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相对较差,整体素质低,从业人员管理不规范,业务知识水平不足。

澄江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旅游业的发展要优先考虑国民生态休闲度假需求,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发挥抚仙湖、帽天山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积极旅游生态建设、产业建设、城镇建设、文化建设、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精心组织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培育度假休闲、观光体验、科考探险、民俗风情等旅游生态,推进禄冲、澄江化石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岸湿地大景区、梁王山等景区景点建设,探索以荷藕、蓝莓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促进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

(一)推进旅游设施建设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吸引海内外资本投资澄江的旅游项目建设。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力加快仙湖山水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园、太阳山国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社区、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澄江寒武纪乐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加大生态公园、人工湿地、人造沙滩、公共绿地等休闲场所的维护和建设,营造旅游休闲空间。加快澄江县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建设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和乡村旅舍,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以游客更加满意为导向,全面加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观光型交通发展,加快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推动县城公交网络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围绕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升级改造,加快自驾车营地、游客露营地建设,配套完善3A级旅游厕所。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促进互联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智慧旅游发展,开展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试点工作,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培育在线旅游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努力扩大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

(二)优化旅游空间布局

构筑一核两带三环四区总体构架,不断提高澄江旅游业空间运行的整体效率。形成一个旅游发展核心区,强化抚仙湖核心区域带动作用,把这部分区域作为澄江旅游的主要发展点和增长极,通过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带动全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快把这两个旅游资源富集区培育成为未来澄江旅游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两翼,打造成为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关联效应的旅游带。建设三条精品旅游环线,依托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加快建设旅游线路,吸引休闲观光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培育四大旅游功能片区,依托山水独特资源,打造旅游功能片区。抚仙湖东岸片区以发展高端康体养生度假旅游为主,抚仙湖北岸片区以发展中高端休闲娱乐旅游为主,抚仙湖西岸片区以发展大众型文化休闲游乐旅游为主,帽天山片区以发展科普科考、文化体验与生态旅游为主,构建形成层次分明、市场共享、分工合作的旅游片区。

(三)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生命摇篮·山水澄江作为澄江旅游的整体形象,上升为县级旅游宣传品牌,在组织的重大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活动中统一使用,进一步增强澄江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畅游澄江等活动。利用影视媒体高传递性、杂志媒体高保留性、广播媒体受众特定性、图书纪录片影响持续性的优势,开展传统媒体宣传营销借助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传播形式实现新兴媒体营销覆盖。积极打造旅游展会和节庆品牌,加强与省内外旅游机构合作,建立促销联盟,开展整体营销。围绕澄江旅游形象和概念创意,重点打造滨湖之旅、生态之旅、养生之旅以及休闲自驾之旅、科普探险之旅、古渔村落之旅等一批主题旅游线路,塑造澄江旅游品牌的崭新营销形象。

(四)促进旅游融合发展

加强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体系。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设施、农耕文化等资源要素,加大开发果园采摘、特色民宿、深山探险、森林氧吧等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惠民富民能力。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保护、传承好戏剧活化石关索戏、太平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院校、文化企业开展合作,重点开发化石标本、民间面具、藕文化产品等旅游商品,提升传统工艺品、当地土特产及旅游纪念品的质量。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办好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和抚仙湖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引进滑翔伞、冲浪风筝等休闲体育项目,增加抚仙湖新的旅游元素。积极发展研学旅游,依托澄江化石地、护国英雄罗佩金故里等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养生旅游,充分利用澄江的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特色养生、中医药疗养、健康保健等养生旅游产品,建设一流生态休闲养生福地。以食、住、行、游、购、娱为重点,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形成专业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总之,澄江市的旅游发展要紧紧围绕三个国际城市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加快文旅融合,生态、生命和古滇文化为灵魂,以景区景点打造、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五大产品体系,实现旅游资源由局部开发向全域开发转变、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不断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澄江建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享誉全国的国际生命之城和高原湖滨生态旅游之城。

澄江财政局行政文教股 孙燕 供稿

电话:0877-6685788

2022711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