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敬老助老社会风尚,切实做好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澄江市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新模式,创新服务机制,扩大社会参与,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中共澄江市委组织部印发《澄江市职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澄组发〔2023〕10号文件,组织部对澄江市职级干部履职要求,近日,对澄江市社区养老服务,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口情况。澄江市含托管区共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村委会和32个社区。截至2022年底,澄江市统计上报总人口19.2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3.07万人,占总人口的15.9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4517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4.7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已逐步成为我市的重要社会特征之一。 (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共向省、市申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站)项目30个,其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26个(澄江市22个,托管区4个);建成尚未投入使用2个;正在建设中的有2个。村落集中、人口密度大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发挥较好,如:右所镇旧城村委会、凤麓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龙街街道万海社区、海口镇海口社区、海关社区、路居镇上坝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然村坐落分散,人口相对较少的村(社区)因地制宜每月定期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一次活动,如:龙街街道养白牛、提古社区、海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然而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各种原因仅发挥老年活动室的功能,如:海口镇新村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九村镇东山、龙潭村委会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等。 二、2023年争取省级补助资金情况 澄江本级缺乏支柱性产业,财力比较薄弱,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需求。2023年,共向上级部门申报养老服务项目4个。其中: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质改造项目(路居镇敬老院)1个,省级下拨补助资金90万元;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助项目1个,省级下拨补助资金1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项目1个,省级下拨补助资金100万元;特殊困难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120户,省级补助资金36万元;养老机构运营补助经费省级下拨27万元。以上项目共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353万元,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较好的提供了部分资金保障。截至目前,1个提质改造项目、1个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完善设计方案,报发改部门评审中。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已超额完成131户。 三、目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困难重重。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财政补贴、慈善捐助、福利彩票等政府投入,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县级财力薄弱,补助资金难以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需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因筹资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极少,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养老服务项目建成后,各级补助资金不足以支付项目建设工程款,更无资金添置各类设施设备,致使社区居家养老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设施不完善。 (二)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改造不到位,服务内容单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市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运作标准、社会影响力不足等,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我们提出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所支撑的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目前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活动是在社区提供的场所与其他老人下下棋或打打牌,聊聊天、跳跳广场舞,服务除负责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外,绝大多数无力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就餐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提供心理慰藉、患病治疗等服务。 (三)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改革不到位,资源整合程度不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在加速发展,但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管理水平低下,基本无经验可循,无法充分整合社区原有资源,如充分利用社区休闲场地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集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的人力资源,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的高素质和专业化。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社区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优势,充分整合资源,无法提供优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四、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工作。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来源,扩大服务范围。一是积极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坚持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的服务模式。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渠道和运作机制。采取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种投资渠道,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科学设置养老机构数量及布局,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设施增量。三是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完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评价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确保养老事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继续推进“9073”(90%家庭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的养老模式,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五是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提高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建立居家养老的规范管理和规范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平治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市场运作,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行“1+N”(以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基层老年协会、养老互助站、老年活动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资源)农村养老模式,开展面向空巢、留守、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的多种形式、服务方式灵活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时,要参照市场化标准,完善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和提高针对性。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医疗服务、聊天解闷、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个体差异化,对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层次的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购买服务、社区集体服务等多样化服务。通过实现服务过程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发展。 (三)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是保障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是“5060”年代的人员,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标准,对现有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二是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专业化程度高的专业服务人员,引进优秀人才。三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在空闲时间加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行列,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弥补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缺憾,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澄江市财政局社会保障股供稿 2023年1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