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5-05-29 15:37 点击率: 8打印 】【 关闭

 

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澄江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玉政办电〔20151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澄江县实际,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及变化情况

    2014年全县有地质灾害点35处,其中滑坡22处,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6处,裂缝1处,塌陷1处,滚石1处。威胁到4871658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经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多年监测趋于稳定已消除安全隐患6个地质灾害点(所梅村、大坡头小组、马吃水小组、营盘小组、三合湾小组、摆竹小组)予以取消;调整监测主体由企业法人监管2个水利设施(七江电站、黄梨山电站)。截至20154月全县共有地质灾害点27处(详见附件1《澄江县地质灾害点一览表》),其中滑坡21处,崩塌4处,塌陷1处,不稳定斜坡1处。威胁到7612687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14年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为:一是规模不大,皆为小型,影响范围波及部分村庄或少数民房;二是雨季多发,多出现在雨季的强降雨期间或强降雨后的几天内,旱季较少发生;三是灾前征兆不明显,监测预报难度大。地质灾害发生前征兆不明显,发生时运动速度快、突发性强,容易造成人畜伤亡及财产的损失,危害性大;四是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的地质灾害大部分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发生在山前地带人为削坡建房、采矿等形成的斜坡处,自然因素产生的地质灾害少。

    二、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对象

    依据预测的地质灾害主要活动区域,预测2015年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对象为:龙街街道的象山沟、大石岩、泥母猪、豹子窝、猴子箐;右所镇的土老村、小团坡;海口镇的罗碧、下红坡;九村镇的箐水滩、七江村、绿阴塘、热水河、出大水、风口哨、黄家庄、核桃村。

    三、重点防范期

    主汛期5―11月局部地区有可能出现明显的暴雨洪涝及气象衍生灾害,发生局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是澄江县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内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期中的防范重点。

    四、2014年地质灾害预测检验

    2014年全县未发生亡人、伤人的地质灾害事故,无直接经济损失,撤销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调整监测主体2个。对14个村委会(社区),35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预测如下:

(一)龙街街道关松庙、泥母猪、养白牛、大石岩、豹子窝、摆竹、代头、猴子箐、所梅村滑坡群预测会滑坡。实际养白牛、泥母猪、代头发生局部滑坡,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并于2014年完成了龙街街道养白牛社区所梅村的整村搬迁。

(二)右所镇土老村、小团坡预测会局部滑坡。实际小团坡局部滑坡,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三)九村镇箐水滩、七江村、核桃村、绿荫塘预测在雨季有一定规模滑坡。实际七江村、核桃村出现小规模局部滑坡,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四)九村镇风口哨、七江、热水河、核桃村4个滑坡点,滑坡迹象较多,诱导因素较多,治理难度大,4个滑坡体预测可能发生滑坡,按照预测,对风口哨已实施部分搬迁。

    五、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一)2014年降雨情况及2015年降雨趋势预测

    2014年全县降水量1022.9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成左右。5678910月均比上一年度各月降雨量偏多明显;2014年平均气温16.7℃,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6℃左右。

    根据2014年降雨情况,预测2015年降雨趋势如下:

    1.2015年冬春季大部县(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冬季冷暖变化幅度大,有阶段性低温或霜冻出现,冬春干旱较常年略偏重。14月气温以偏高为主,比常年同期偏高0.51.0℃12月出现阶段性低温或霜冻,2月下旬至4月上旬无明显倒春寒天气出现。14月降水以略少至偏少为主,比常年同期偏少1020%,冬春干旱较常年略偏重。

 2.预计5月全县降水偏少,雨季开始期较常年略晚至偏晚,雨季开始前的初夏干旱较常年偏重。预计5月降水除南部元江正常或略多外,偏少1020%;预计全县5月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1.0℃。雨季开始期:预计2015年雨季于5月下旬相继开始,与常年相比雨季开始期为略晚至偏晚,雨季开始前的初夏干旱较常年偏重。

3.预计主汛期68月降水稍偏多,气温略偏高。预计全县68月降水略偏多,比常年同期偏多1020%;预计全县68月气温为正常或略高,比常年同期偏高0.51.0℃

4.预计秋季911月降水略少至偏少,气温略偏高,雨季结束期正常至偏早。预计全县2015911月气温略偏高,比常年同期偏高0.51.0℃;预计全县2015911月降水略少至偏少,大比常年同期偏少1020%,秋季连阴雨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雨季结束期:预计全县2015年雨季在10月上旬相继结束,与多年平均相比为正常至偏早。

    (二)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预测主要依据:12014年降雨趋势预测;2.《澄江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3.云南省澄江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根据2015年降雨趋势和全县工程建设情况,预测本年度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根据已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预测全县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的龙街街道、右所镇和九村镇,其中龙街街道和九村镇是重点活动区。这些地区岩性以火山岩和侵入岩的风化层、残积层为主,人工削坡建房较普遍,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引发条件,是今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预测全县今年发生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滑坡或崩塌。

   (三)地质灾害点的预测

    2015年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7个。涉及3个镇、1个街道、11个村委会(社区)、27个村民小组。

    1.龙街街道:2015年龙街街道共有13个地质灾害点,涉及5个社区,13个居民小组,3151220人。

1)代头滑坡群隐患点:对1459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南边公路方向疏散撤离。

2)干冲滑坡滑坡群隐患点:滑坡体呈半圆形,滑体上裂缝纵横,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滑坡,对5832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南边进村道路疏散撤离。

3)龙潭滑坡隐患点:该村共存在3处不稳定斜坡,地形坡度变化大,汛期会有一定规模的滑坡,汛期会有一定规模的滑坡。对2410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北方向道路撤离避让。

4)关松庙滑坡隐患点:对31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北边道路撤离避让。

5)大石岩崩塌隐患点:该该斜坡坡上土体在雨水大量渗入后,使图层饱和软化,在房屋的加载作用下斜坡失稳会导致滑坡。对727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北边道路疏散撤离。

6)猴子箐滑坡隐患点:对216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西面道路疏散撤离。

7)象山沟滑坡隐患点:该滑坡体滑坡迹象较多,诱导因素较多,滑坡体处于活跃期极不稳定,汛期会出现严重滑坡。对2476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南方向主村子处疏散撤离。

8)泥母猪滑坡隐患点:对1339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北边道路疏散撤离。

9)豹子窝滑坡隐患点:斜坡近年活动有所加剧,现处于蠕滑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对1245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北边道路疏散撤离。

10)小冲村滑坡隐患点:对66246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边公路方向疏散撤离。

11)马桑凹滑坡隐患点:对34118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东面道路疏散撤离。

12)塘子田村滑坡隐患点:对1245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北面道路疏散撤离。

13)黑蟆头滑坡隐患点:对2766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废弃石场方向撤离。

2. 右所镇2015年右所镇共有4个地质灾害点,涉及2个村委会,4个村民小组,2073人。

1)土老村滑坡隐患点:滑坡体滑动迹象多,对311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影响该滑坡的因素主要为地形、雨水和人类活动。今年雨季会出现滑坡,滑坡体呈半圆形,长100,宽200,厚10,面积20000平方米,体积200000立方米。撤离路线:沿进村道路向南撤离。处置措施:该滑坡体滑动迹象多,对村庄和东大河水库有威胁,考虑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及保护水库,右所镇要积极争取各级财力支持,进行搬迁避让和退耕还林。

2)王搞庄滑坡隐患点:该滑坡体属人为因素影响,对722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其磷矿开采对山体结构的破坏,在大量降雨的情况下,今年雨季可能出现滑坡。滑坡体长270,宽150,厚5―10,体积202500立方米,威胁72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撤离路线:沿进村道路向南撤离。处置措施:一是对房屋后水渠进行清理;二是填埋滑坡上裂缝,对矿山开采留下的矿塘尽快提出恢复治理方案,进行坡面护理工作。

3)吴柞不稳定斜坡隐患点:对416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进村道路向南撤离避让。

4)小团坡滑坡隐患点:对62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出现险情时沿进村道路向西南方向撤离避让。

3. 海口镇:2015年海口镇共有2个地质灾害点,涉及2个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威胁人口59203人。

1)下红坡地面塌陷点:对1039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避险撤离路线:沿烟区公路向村南疏散群众,临时安置地点本村南公房。

2)罗碧崩塌滚石危险点:对4916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避险撤离路线:沿村南或村北疏散群众,临时安置地点村北平地(罗碧电站厂区旁)。

4. 九村镇:2015年九村镇共有8个地质灾害点,涉及2个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威胁3671261人。

1)黄家庄滑坡点:对932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滑坡点位于东山村委会黄家庄村西侧,滑裂面长20,宽20,方量约300立方米。造成滑坡及斜坡失稳的原因除本地较强的降雨、陡坡等自然因素外,主要与该地软弱、破碎的工程岩组,坡脚浸润及公路开挖地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有关。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撤离至南边客事房。处置措施:九村镇要积极争取各级财力支持,进行搬迁避让。

2)风口哨滑坡点:对3097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滑坡点位于东山村委会风口哨村北侧,滑坡位于房前10左右,滑坡体长27,宽20,方量约100立方米,造成滑坡的自然因素主要与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有关。人为因素与房前人工填土夯实不够,地基软弱有关。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撤离至东南边客事房。处置措施:一是搬迁到平稳安全的地点;二是加强绿化保持水土稳定,人工填土部分加强夯实,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3)绿阴塘滑坡点:对1344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滑坡点位于东山村委会绿阴塘村,地表土张裂较严重,共存在3处不稳定斜坡。1号斜坡位于村西侧,斜坡坡高大于70,潜在隐患的斜坡面积约1100平方米,平面形态呈半圆形,斜坡微地貌呈上凸的陡坡。2号斜坡位于村子东侧下方,微地貌主体呈上凸的陡坡,面积约700平方米,平面形态呈半圆形,该斜坡下部有明显土体蠕动。3号斜坡位于村子东北侧,斜坡坡高大于50,微地貌凹形,面积约6500平方米,平面形态呈舌形。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撤离至东边客事房。

4)出大水滑坡点:对1147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滑坡点位于东山村委会出大水村,形成滑坡因素是后山土层由于出现裂缝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在连续暴雨的情况下,雨水大量渗入地下,使土层饱水软化,在房屋的加载作用下斜坡失稳滑移、拉裂,导致滑坡。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撤离至东南边客事房。

5)热水河滑坡点:对12533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热水河滑坡点位于七江村委会热水河村,该村坐落于斜坡中部,地形坡度25―50度,总体坡向为230度,基岩地层产生状为10―35度,斜坡类型为阶状逆向坡,热水河不稳定斜坡现无开裂变形现象,但因人为因素造成稳定性极差,雨天产生切坡局部崩滑的可能性较大。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自北向南撤离。处置措施:该滑坡点目前没出现较大裂痕,但隐患较大,一旦发生滑坡,将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九村镇牵头,争取各级支持,尽快组织村庄搬迁。

6)箐水滩滑坡点:对93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该滑坡体滑坡迹象明显,影响滑坡的因素较多,滑坡面形态呈线状,遇暴雨可能会产生严重性滑动。滑坡体呈舌状,长150,宽60,厚20,面积9000平方米,体积180000立方米,属中型滑坡。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沿公路撤离至新搬迁点。处置措施:该滑坡迹象明显,治理难度大,已实施了整体搬迁,九村镇要尽快做好搬迁困难户和回迁户的相关工作,实现全部搬迁至新搬迁点。

7)七江村滑坡点:对146520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七江村滑坡点位于七江村委会七江村北,地处小江活动断裂带,南段七江永河断裂向东倾斜构造带上,滑坡体长200,宽300,厚10,面积6000平方米,体积600000立方米,属中型滑坡,由于小江活动断裂影响,地震活动强裂,地震裂度达8度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撤离路线:出现险情时撤离至七江村委会公路附近。处置措施:七江村滑坡点现已搬迁了一部分住户,还有一部分未搬,须加强地基落实,争取将更对群众搬迁到安全地点。

8)核桃村滑坡点:核桃村滑坡属2013年新增监测点,位于七江村民委员会。核桃村小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村子以东,该滑坡隐患自2005年出现裂缝后,20多米长德地段已出现1530厘米的裂缝。构成较大威胁的是一块整体约90多立方的大石块。如果发生整体滑坡,将严重危及核桃村小组24户居民91人生命财产安全。

六、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对策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人为本,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镇(街道)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县国土资源与住建、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各部门应认真落实责任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镇(街道)分别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协助各镇(街道)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发放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与《避险明白卡》,认真落实汛期防灾值班制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指导、监督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加强与县气象局配合,在全县地质灾害监测点安装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使各地地质灾害监测员在第一时间掌握气象信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掌握在建工程的情况,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工程做好防治工作;县水利局要及时向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通报洪水信息,并做好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治;县交通运输局要做好道(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落实工作;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宣传、培训及避险应急演练工作

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全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和抗灾能力。各镇(街道)要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的防灾宣传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画、宣传手册等进行广泛宣传,还要组织基层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法规知识培训,并适时组织各地质灾害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

(三)进一步建设群测群防网络,搞好监测工作

群测群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群测群防可以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遇到灾害性天气可以通过群测群防网络迅速部署防灾抗灾工作,及时组织受威胁的人员撤离避让,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镇(街道)要在年已建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各镇(街道)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选聘合格的监测员。

1. 群测群防网络。分为灾害点监测网(四级网)、村级监测网(三级网)、镇级监测网(二级网)和县级监测网(一级网)。

1)灾害点监测网(群测群防四级网)。灾害点的监测网由受威胁村庄的小组长负责;负责对具体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应把该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围;监测手段主要是定人、定点、定时进行监测,一般进行简易的相对位移监测和宏观观测,并做好记录、上报等工作。

2)村(社区)级监测网(群测群防三级网)。村(社区)级监测网由村委会(社区)主任负责;负责组织、监督该村地域内地质灾害点的群众监测、预警;负责该村(社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组织群众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组织群众在临灾时紧急避险,发生地质灾害时组织人员抢险救灾。

3)镇(街道)级监测网(群测群防二级网)。镇(街道)级监测网由分管该项工作的副镇长(副主任)负责;负责对三、四级网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该镇(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负责对本镇(街道)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跟踪,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组织地质灾害险情巡查,组织群众在临灾时紧急避险,发生地质灾害时组织抢险救灾。

4)县级监测网(群测群防一级网)。县级监测网由县政府组建,由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副县长负责;负责对群测群防二、三级网的监督管理;负责本县群测群防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负责本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负责对本县内较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跟踪,对监测资料进行核实;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向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等发出预警通知;组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发生地质灾害时组织抢险救灾。

2.监测技术方法。根据全县实际情况,采用裂缝位移测量(相对位移监测法)及宏观观测(目视监测法)2种方法。

1)裂缝位移测量法。主要用于有明显裂缝的灾点,是在裂缝两侧设桩或设片、设尺观测裂缝变化情况的方法,监测点主要选在滑坡后缘、中部、前缘主裂缝两侧或建筑物裂缝两侧,监测点每组两个,视实际情况布设3―8组。

2)宏观观测法。主要目测地质灾害体、不稳定边坡及周围的掉土、掉石、滚石、冒水、冒沙、裂缝长宽变化及泉水、民井的流量、颜色、水位变化和树木歪斜、动物异常等地质灾害发生前在宏观上表现出的变化特征。全县的地质灾害点大部分发生前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缝征兆,主要采用宏观观测法进行监测,即目视法监测。

3.监测工作制度。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工作根据群防群测网络的职能分工逐级分别负责,直接危及交通、水利、市政设施等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组织监测、预防。

    1)监测频率。1―3月和11―12月为正常时段,每1个月观测1次;4―11月为汛期,每5天观测1次;如发现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遇暴雨及连续降雨等要加密观测(如每天1次或1天几次)。

    2)监测资料的上报:监测人每次监测都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填写在预定的表格内。监测记录应按规定及时上报,正常情况每月上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上报。

3)监测资料的分析、预报: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对上报的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预测预报。

(四)加强汛期防灾工作

1. 加强防灾工作检查。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在汛前对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情况、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和在汛期内进行抽查,另外还应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要责成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及时整改,并将检查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报县政府。

2. 做好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期间,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回检查,对可能出现险情的,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县政府、县国土资源局报告。县国土资源局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及早赶赴现场,调查鉴定险情,提出处理对策措施。

3. 进一步完善各地质灾害点的撤离预案。对全县27个地质灾害点要进一步明确、完善撤离路线,并告知涉及村民。出现险情需要撤离时,各级政府相关人员应及时组织村民,按拟定的撤离路线安全有序撤离危险点,避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4. 坚持汛期值班制度。汛期期间(51―1031),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值班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逢暴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分管领导岗位带班。值班时要保持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

(五)做好地质灾害预报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气象局联合发布。接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后,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向下通知和部署防御工作,让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和有关方面提前做好防范。

依据地质灾害监测资料进行地质灾害预报时,县国土资源局对上报的监测资料要及时整理、分析,可能发生灾害的要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并报告县政府及所在地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有关方面做好防范。

(六)科学开展地质灾害搬迁治理工作

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充分发动群众,重点做好各地质灾害点上的修沟、排水、土方清理和护坡工作。直接危及交通、水利等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治理。按照《澄江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及玉溪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度玉溪市地质灾害治理、因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责任分解的通知》(玉国土资〔201568号)文件,澄江县九村镇七江村地质灾害点列入2015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七)足额安排防治资金

按照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玉政办发〔2012122号)中各县区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提取1.5%,其中,0.5%上缴到市级集中统筹;1%留县级安排使用”的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群测群防网络与预警体系建设以及抢险救灾、地质灾害治理等防治工作。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费用,经济困难的在实施治理后县政府予以适当补助。直接危及交通、水利设施等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新建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建设单位负责。

 

    附件:1.澄江县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2.澄江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各镇(街道办)联系 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名单

 

 

 

 

附件1

澄江县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镇、街道

村委会   (社区)

村、组

威胁户数及

人数

地质灾害

类型

防治建议

 

尖山

大石岩

727

崩塌

不稳定斜坡

干冲

58320

滑坡群

滑坡

龙潭

24104

滑坡

滑坡

关松庙

311

滑坡

不稳定斜坡

代头

1459

滑坡群

重点监测

小冲

66246

滑坡

加强监测

养白牛

马桑凹

34118

滑坡

搬迁避让

塘子田

1245

滑坡

加强监测

猴子箐

2164

滑坡

搬迁避让

立昌

象山沟

2476

滑坡

重点监测

双树

黑蟆头

2766

滑坡

搬迁避让

禄充

豹子窝

1245

滑坡

搬迁避让

泥母猪

1339

滑坡

搬迁避让

补益

吴榨

416

不稳定斜坡

重点监测

 

王搞庄

722

滑坡

重点监测

 

土老村

311

滑坡

搬迁避让

吉花

小团坡

624

滑坡

重点监测

海口

下红坡

1039

塌陷

加强监测

永和

罗碧

49164

崩塌

搬迁避让

东山

绿阴塘

1344

滑坡

加强监测

黄家庄

932

滑坡

加强监测

风口哨

3097

滑坡

重点监测

出大水

1147

滑坡

重点监测

七江

核桃村

2491

崩塌

搬迁避让

七江村

146520

滑坡

搬迁避让

热水河

125330

崩塌

搬迁避让

箐水滩

930

滑坡

加强监测

合计

27个村组

7612687

 

 

 

2015澄江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群测群防值班表.xls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人: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