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委、办、局:
为进一步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消防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频发势头和“小火亡人”事故的发生,杜绝农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安全现状
2016年1―10月,全县共发生火灾29起,无死亡、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42.3万元,其中农村、城乡接合部火灾起数占了总数的80%,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充分暴露出全县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群防群治不力、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大,90%以上的行政村未配备机动泵、消防水带、水枪等必备设施器材,初起火灾难以有效控制,易蔓延成灾。二是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镇未编制专业消防规划,已编制的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存在消防车通行困难,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等问题。三是工作制度不健全,村(社区)、组消防工作大多处于无统筹、无人员、无场所、无经费、无落实的“五无状态”,消防任务难以落实,农村消防工作传递断层。四是监管和灭火救援存在盲区,农村点多、面广、线长、量大,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和基层派出所消防警组警力不足,监管和救援力量不能完全覆盖。五是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日益上升,弱势群体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总体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五网”建设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百千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刻吸取近年古城镇、村寨火灾事故教训,力求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工作基础等,确保农村公共消防设施达标,切实增强农村的抗御火灾和防控火灾能力,全力遏制和减少农村火灾易发势头,有力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保障。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进农村地区消防水源建设,在实施民生工程改造过程中,有条件的地区应将消火栓作为建设重点;既无消火栓又无水渠等基础设施的,按照消防水源全覆盖的原则,新建(补建)消防水池,解决急需消防水源问题。二是组建微型消防站,按照微型站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模式、数量和装备等,积极推动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建立微型消防站。三是试行“家家有灭火器”工程,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家家有灭火器”工程,参照《云南省古城(镇村街)及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建设标准》,确保每户村民配备不少于2具、村委会不少于20具4Kg干粉灭火器,实现灭火器进村入户。
(二)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布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及时将农村消防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科学规划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报批民房、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公益事业等建设用地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一并规划审批。
(三)加强农村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消防工作业务指导。村(居)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为辖区消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各镇、街道在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建设的同时,支持、监督好村(居)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职责落实,要结合微型消防站建设,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和专兼职义务消防队员,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安全巡查,对辖区发生亡人火灾的,要依法依规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四)加强群防群治消防力量。结合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推动各级政府将消防“网格化”管理纳入政府综合目标和平安建设考核,指导督促社区、村委会构建区域联防和群防群治管理机制,实行“邻里协防”巡防模式,完善群防群治体系,有效盘活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资源。各派出所消防警组要进村入户部署季节性防火工作,督促落实火灾防控措施,指导防火灭火工作。
(五)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农村地区消防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采取村广播安全提示、设置宣传栏、悬挂张贴宣传标语、粉刷防火动画、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活动。
四、工作措施
(一)将农村消防与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坚持精确帮扶,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到村到户,统筹规划农村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消防规划布局。坚持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六到农家”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整合扶贫资金,在异地搬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中,统筹开展农村消防水源、消防道路、消防基本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精确帮扶,掌握农村弱势群体基本情况,结合“挂包帮、转走访”的深入开展,将消防安全常识带入基层百姓家,提高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消防安全意识。
(二)将农村消防与“五网”建设有机结合。按照水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借助农村供水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消防水源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试行村镇消火栓和“村村有消防水池”建设工程,配备机动泵、水带、水枪等基本装备,提升农村初起火灾扑救能力。
(三)将农村消防纳入“百千工程”统筹推进。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农办、发改、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将消防配套设施建设纳入“百千”工程规划,全力打造农村安全防护网。要对照“百千工程”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结合村庄人口、用地规模,最大限度考虑消防用水建设。涉及传统村落的,要对照“一项一策”标准,争取资金,整合项目,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将消防工作纳入传统村落改造规划,不断强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方案,落实资金,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将农村消防工作尤其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工程一并部署推进。县农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公安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农村消防设施建设在各项民生工程建设中不漏项。
(二)有效整合资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要求,整合资源,将消防设施纳入民生工程项目,对有政策、有资金的地方,要强化统筹,全面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