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澄江市公安局  >  治安管理
​

警方提醒:“领导亲友”给你介绍“大工程”?警惕!这是诈骗!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10-31 10:17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这不仅仅是一句玩笑话,也是骗子的常用手段。一通“领导熟人”的紧急求助电话、一条“领导”的转账指令……难免有人会当真。更有甚者伪造身份称是某领导的亲戚,有“门路”可以介绍工程项目,不过需花点“疏通费”,殊不知这些看似可信的联络背后,其实暗藏掏空你钱包的致命陷阱!

真实案例

某日,龚先生在抖音上收到一条陌生私信。对方自称是某单位领导,龚先生点开其头像查看,发现确实是某位领导的照片,便放松警惕添加了关注。随后,对方主动提供一个微信号码,龚先生发现该微信号昵称为该领导的真实姓名,头像为该领导在政务网上照片,且注明是“政务”号。添加其为好友后,这位“领导”在微信上对他嘘寒问暖,表示日后可在工作上给予关照。龚先生受宠若惊连连表示感谢。

没过多久,该“领导”又主动联系龚先生,称因身份特殊不便直接转账,需请他帮忙周转一笔资金:先由“领导”将钱转给龚先生,再由龚先生代为转至其亲友账户。龚先生觉得只是帮转个账,自己并无损失,便爽快答应。很快,“领导”发来一张转账成功的截图,但龚先生银行账户并未真正收到款项。“领导”解释称因跨行转账延迟导致未能及时到账,并一再催促龚先生尽快帮忙转账。龚先生觉得对方是熟人又是领导,没多想便将30000元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

转账后,龚先生发现自己的微信已被对方拉黑删除。他急忙前往该单位找领导当面核实,才得知领导根本未通过抖音或微信联系他,更没有委托转账一事。至此,龚先生意识到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套路解析

装样子——冒充领导,锁定你。骗子干啥? 骗子会事先做功课,从网上找到某个真领导的照片和身份信息。在抖音、微信或者QQ上注册一个假账号。领导是谁大家都知道,但领导的微信具体长什么样大家又都不清楚。骗子直接采用领导的真实姓名和头像作为账号昵称和账号头像,并注明是“政务”号。至于你说领导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照片和信息就这么好找吗?事实上,确实很好找。(只要在百度上搜索“领导公示”,马上就可以看到很多标准的证件照,而点开每个证件照,都有这个领导的基本信息。)添加受害人,讲究一个精准配对,什么领域的领导,就添加什么领域的诈骗目标。(比如骗子冒充了教育局局长,他就会去添加各个学校校长的社交账号。如果他冒充了县长、镇长,他就去网站上去查找这些县和镇里知名的企业。)具体操作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领导所在辖区的受害人,公开信息上去搜都有。(现在有很多查企业、查老板的软件,一键就可以查到企业负责人的姓名和手机号,大部分人的手机号都关联着微信、抖音或者QQ,很方便就能添加到。)为什么能骗到人? 当你收到好友申请,点开头像一看:“这不是某局的张局长吗?这照片、这名字都对得上!”你第一眼就觉得这是真人,根本想不到会有人冒充。骗子利用的,就是你对领导身份的天然信任和敬畏。案例中: 龚先生看到抖音头像就是某领导的真实照片,名字也对,自然就信了,加了关注。

套近乎——假装关心,获取信任。骗子干啥? 加上好友后,他不会马上提钱,而是像真领导一样跟你聊天。他会说“最近工作怎么样啊?”“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这种关心的话,甚至说以后能提拔你、帮你忙。为什么能骗到人? 普通人突然被“大领导”关心,都会觉得“受宠若惊”,心里又高兴又激动。这种感觉会让你失去正常的判断力,心里光想着“领导这么看重我”,戒备心一下就降到零了。骗子利用的,是你对权威的崇拜和想要拉近关系的心理。案例中: “领导”在微信上对龚先生表示关心,还说日常可给予帮助,让龚先生又感动又感谢,完全没了戒心。

下套骗钱——伪造截图,让你垫钱。骗子干啥? 等你完全信任他之后,他就开始演最后一出戏。他会编一个理由,比如“我要给上级领导转笔礼金,但用自己账户不方便”“我亲戚找我借钱,我直接转面子上不好看”,想请你做个中间人,先把他“转”给你的钱,代他转出去。核心诡计——伪造转账截图: 他嘴上说钱已经打给你了,还会发来一张PS的、假的银行转账截图,上面有你的名字和账号,金额也对得上。但你一查银行账户,根本没钱!这时他会骗你说“大额转账有延迟,24小时内到账”,并催促你事情紧急,领导那边催得紧,让你先垫钱转过去。为什么能骗到人?不敢问: 对方是“领导”,你不敢,也不好意思为了“这点事”打电话去核实,怕得罪领导。想表现: 你想抓住这个“讨好领导、表现自己”的机会,觉得帮他办了这事,以后好处少不了。假截图: 那个伪造的转账截图做得跟真的一样,让你误以为钱真的在路上。于是,很多人就像着了魔一样,不等钱到账,就赶紧把自己的钱给骗子转过去了。

注意:随着“AI”技术的迅速发展,“AI换脸”冒充领导、亲戚和朋友实施诈骗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法律严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四、警方提醒

针对冒充领导亲属类诈骗案件,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警方特此发布提醒:

强化风险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公民个人应自觉提升防范意识,彻底摒弃“走捷径、攀高枝”的投机心理。谋求事业发展与经济利益,务必恪守法律法规,依托正规渠道与合法途径,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对任何标榜可通过“特殊关系”“内部渠道”获取超额利益的说辞,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

落实身份核验,恪守交易原则。 在进行大额资金往来或重大业务合作前,必须履行审慎核查义务,通过多种官方途径主动核实对方身份及项目真伪,例如与所称领导本人或其所在单位进行直接、官方确认。切勿仅凭对方自我吹嘘或伪造文件便轻信其身份与承诺。

加强知识学习,提升反诈能力。 建议广大市民主动学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深入了解各类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法及最终法律后果,不断增强对诈骗行为的辨识能力和抵御能力,从源头上避免上当受骗。

沉至社区、乡村、校园、厂区,织密全民反诈防护网。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实效,广泛发动群众,凝聚治理合力,全力铲除诈骗犯罪滋生土壤。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