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右所镇的王杨林曾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最高时存栏蛋鸡13万多只,接受笔者采访时他说:“虽然畜禽养殖退出对我的经济收入造成影响,但是为了保护这塘水,从去年12月份宣传畜禽养殖退出开始,经过县、镇畜禽养殖工作人员认量后,我就开始陆续出售蛋鸡了。”2018年10月11日,澄江县1089户畜禽养殖户(场)已经全部退出,累计退养畜禽131万多头(只)。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当湖面海拔高度为1723.35米时,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为158.9米,蓄水量206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4个太湖、6.4个巢湖,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相当于占国控天然淡水湖泊一类淡水总量的90%以上,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口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然而,抚仙湖径流区的畜禽养殖存在规模小、数量多、截污治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不同程度影响着抚仙湖水质。加强引导抚仙湖径流区内现有的养殖场(户)退出径流区,并从加强畜禽规模养殖的管理污染防治,才能减少畜禽养殖、放牧对抚仙湖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抚仙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确保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 2017年12月5日,澄江县召开全县畜禽禁养工作会议,就此拉开畜禽规模养殖退出的大幕,次日全县开始摸排、动员、搬迁或关闭辖区内养殖场(户)。其间,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厅副厅长寸强率领由省农业厅、环保厅组成的督查组一行来到澄江县,就澄江县畜禽养殖关闭搬迁情况进行督查,深入养殖户养殖场,现场听取业主在关闭或搬迁养殖场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要求县、镇、和社区同志要尽力帮助解决,确保畜禽禁养工作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澄江县农业局局长李文进介绍说,“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今年10月31日前,澄江县内的畜禽养殖户必须全部退出,禁止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开展畜禽养殖,并且限制整个径流区的畜禽养殖规模。自2017年后,澄江县就再也没办过养殖证,规模化养殖受控。针对政策范围内取缔关停的养殖户,按《澄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护抚仙湖雷霆行动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关闭搬迁方案的通知》文件可提供相应的补偿。”在坚决做到畜禽总量只减不增的前提下,澄江县畜禽养殖工作人员认真听取养殖户的心声,与养殖场(户)做好充分的宣传及沟通工作,加强本地养殖户退出后的转岗就业工作培训,尽力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李文进还介绍说,“实行全县规模畜禽养殖退出是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最重要工作之一,是改善澄江县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大事,更是保护抚仙湖的基础工作。为防止关停后回潮,澄江县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巡逻,一旦发现回潮现象,立即组织联合执法依法予以关闭并对出租单位或出租人给予相应处罚。” 当前,国家、省、市多项重大战略在澄江产生正向叠加,省委主要领导对澄江提出“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的三个国际化定位,澄江县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并探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与抚仙湖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相匹配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助推澄江县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