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温饱到富裕的历史跨越


来源:玉溪市农业信息网 时间:2018-12-03 15:58 点击率: 19打印 】【 关闭


40年来,玉溪城乡居民收入稳居全省前列,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2010年至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居全省第二;
  40年来,玉溪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百倍,较全省提前突破“千元、万元”大关。
  2017年,玉溪城乡居民收入比值2.67,比全国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2.71低0.0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47个百分点,在滇中四城中排名第一,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11.77%、127.20%,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提前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扎实。
  2013年至2017年,玉溪城乡恩格尔系数均在30%以下,城乡居民已经跨入最富裕行列。
  这一组组有温度的数据,显示了改革开放40年,是玉溪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40年,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40年。
  腾飞:经济总量从5.1亿元到1415.1亿元,增长278倍
  “农业生产责任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出现了‘万元户’和‘万斤粮户’,现在是一片繁荣景象,盖新房子的多了,讨媳妇的多了……前年州城放映《少林寺》,我亲眼看到影院门口单车停放了上千辆,这是历史上没有见过的。农民手边钱多了,不但买单车、买手表,有的还买了电视机。这是农村的新情况,人们的消费品向高档化转化。”1984年,由经济学家、云南大学朱应庚教授执笔撰写的《玉溪农村调查札记》记录了改革开放后,玉溪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
  1922年出生于玉溪的朱应庚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留学美国获密执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一直任教于云南大学,曾任政协云南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席。他当年的这次调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玉溪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1978年,玉溪生产总值为5.1亿元,2017年达到了1415.1亿元,增长了278倍,年均增长15.5%,经济总量稳步上台阶。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凭借烟草工业取得的辉煌成绩,1991年至1998年,玉溪生产总值从23亿元增长到325亿元,7年增长14倍,年均增速高达45.8%,走出了独具玉溪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2017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烟草产业下滑、实体经济不振的严峻形势,我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000.2亿元增加到1415.1亿元,年均增长8.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1.6∶38.4,非烟经济比重由61.6%提高到72.5%,民营经济比重由32.4%提高到36.4%。
  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同时,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2017年,我市出台28项稳增长措施,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速,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6.3%,增速全省第一,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25.9%。
  “三大战役”成效明显,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3%,增速与红河州并列全省第一。易门、澄江、新平、元江入列省级县域经济先进县,易门生产总值过百亿元。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实现旅游总收入283.2亿元、增长73.9%。2017年,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提升,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543.7亿元、增长12%。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