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澄江市2023年主要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3-12-13 18:09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澄江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澄江2023

主要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各镇(街道办),局属各单位:

为引导广大种植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根据《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方法》,在澄江市现有储备种植技术中遴选,经组织种植专家评选和论证,遴选了202325个主导品种项主推技术(详见附件),现予发布。请市、镇(街道)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依托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技术保障

 

附件1澄江2023年主要作物主导品种

附件2澄江2023年主要作物主推技术

 

         澄江农业农村

 

      二〇二三1112

 

 

 

澄江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  1112 日印

 


附件1

澄江市2023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

(共六种作物25个)

 

  1. 水稻(3个)

  1.云粳37号

2.云粳50号

3.声农4号

  1. 玉米(5个)

1.罗单297

2.罗单2309

3.西抗18

4.SBS902

5.白美玉

     三、小麦(4个)

1.云麦42号

2.云麦50号

3.川麦107

4.攀麦7号

四、蚕豆(5个)

1.新丰2

2.云豆早6

3.云豆早8

4.玉豆3

4.澄江大粒

五、油菜(3个)

1.A35

2.玉油4

3.花油6

六、荷藕(5个)

1.澄江本地藕

2.红花藕

3.鄂莲4

4.鄂莲6

5.太空莲36

 

 

 

 

 

 

 

 

 

 

 

 

附件2

澄江市2023主要作物主推技术

(共六个主要作物)

一、澄江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水稻生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培育壮秧、增施有机肥、控氮减磷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插秧等节本增效技术,促进我水稻向生态绿色发展

1.选择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主推优质高产品种粳稻香软米:云粳37云粳50号、声农4号

2.推广营养土塑盘机播育秧技术

采用营养土塑盘机播育秧技术采用育秧流水线进行营养土装盘、播种、覆土、浇水,播种后进行暗化催芽处理,待苗出齐后再摆盘至墒面。该育秧方法解决了手工育秧播种不均匀,出苗不整齐等问题, 明显提高了秧苗素质。该育秧方式为我省目前机插主要的育秧方式。

1)确定播期按照35-40天左右的秧龄倒推播期,确保秧苗适龄移栽。

2)药剂浸种浸种时,每5公斤种子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2毫升加吡虫啉10克兑水6—7公斤浸种,浸种时间为72小时。

3)催芽催芽前冲洗种子药液,温度保持在25—30℃进行催芽48小时,以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

4)床土的准备用于秧盘育秧的营养土,颗粒不能超过黄豆粒大,土质以鸡粪土、秧田泥为好,不要用沙土,碱性土或火土。土壤要细碎过筛,移栽一亩大田秧盘营养土用量为120—130公斤,加入干细粪20公斤,粉碎复合肥0.5公斤或用壮秧剂0.5公斤,敌克松20克,充分拌匀,堆捂10—15天待装盘。

5)精量播种播种时按盘称种,每盘均匀播芽谷100120克。播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5厘米,以盖没芽谷为宜。

6)覆水盖膜盖土后浇透水,喷施除草剂施田补防除杂草,然后铺上适量麦杆草,盖上无纺布,保温保湿。

7)水分管理采用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润为主,揭膜时灌平墒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如此反复,直至移栽前2—3天控水待栽。

8)苗期施肥揭膜后施用断奶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复合肥20—30克,兑水3—4公斤浇施;送嫁肥在移栽前7—10天,每平方米秧床用复合肥30—40克兑水4—5公斤浇施;每次施肥后用清水洗苗,避免肥害产生。

9)病虫害防治揭膜后注意防治蚜虫,青、立枯病在做好农业措施防治的基础上,每亩可选用 50%敌克松250克或3%广枯灵50毫升兑水60公斤进行化学防治1—2次。稻瘟病移栽前1—2天喷施75%三环唑1500倍液防治。

3.实施水稻控氮减磷施肥技术

水稻控氮减磷施肥技术是抚仙湖径流区进一步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配套技术。其主要技术为:施肥结构为N1015公斤(砂壤土为1315公斤,粘壤土为1013公斤)、P2O51-3公斤、K2O 03公斤;施肥方法为: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磷肥全作基肥施用、钾肥全作穗肥施用,氮肥的施用分砂壤土和壤粘土,砂壤土基肥占50%、分孽肥占30%、穗肥占20%壤粘土基肥占70%、分孽肥占30%

4.应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1机耕翻地采用旋耕,在插秧前5—7天进行,使用东方红x804拖拉机配旋耕机一次作业达到整平耙细,耕深为12—20㎝。要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耕深一致、不漏耕、不重耕。晒田1—2天。

2整地整地要提前进行,大田进水后用驱动耙耙一遍后再用东风12手扶拖拉机耙平,做到田内高低不过寸。

3插秧时间水稻栽插最佳时间为425—510日。

4插秧规格根据各试点的土地、肥力等栽插株行距为10—11×30㎝,每亩栽插密度为2—2.2万丛,每丛3—4苗,每亩基本苗为6—8万苗。

5插秧质量坚持寸水栽秧,水深(1—3㎝),行距误差为±1㎝,衔接行距误差为±3cm,漏播穴数和全漂株数≤3%,伤秧和勾秧数≤1%,漂秧株数≤4%。插深不超过2厘米,插后农户配合查田补苗。

5.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几种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水稻种植示范区重点以稻瘟病和稻飞虱为主要防治对象,注重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抓住发病虫的关键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组织统一防治。这利于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食品的生产安全,实现作物产量的提高。

 

 

二、澄江市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1普通玉米:罗单297、罗单2309、西抗18

2)鲜食玉米:SBS902、白美玉、石糯2号、黛玉2650、新甜2号、云甜8号、瑞佳甜4号等品种。

2.整地施基肥

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平整、无大土块、土壤商情均匀、良好。施足底肥,底肥最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农家肥亩施用量1000-1500公斤,商品有机肥亩施用量250-300公斤复合肥,并施用适量的锌、硼等微肥。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等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采用宽窄行(双行单株)种植。高肥力地块(90+40)×(25-30cm,每亩3500-4000株;中下等肥力地块(80+40)×(25-30cm,每亩4000-4500株。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土壤墒情、种子大小决定。土壤质黏重、水分较多、籽粒较小应播种浅些,为4-5cm;质地疏松砂质土、 墒情差、籽粒较大的为6-8cm

4.品种隔离

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要进行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而影响鲜食玉米的口感和品质。空间隔离需保持300米以上;时间隔离可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进行,播期应间隔25天以上。

5.补苗、定苗

玉米出苗后,及时做好查苗补缺工作,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植株生长至4-5片叶时及时定苗,去弱苗留壮苗,每塘留苗2株。以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若需补苗,最好在晴天下午进行,并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确保成活。

6.施肥管理

1)施肥量和施施肥结构:

高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纯氮(N25-27公斤(折合尿素54-59公斤)纯磷(P2O5) 5-6.5公斤(折合普通过磷酸钙31-41公斤)钾肥(K2O5-7公斤(折合硫酸钾10-14公斤),缺锌的地块,亩施硫酸锌2-3公斤。

中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纯氮(N20-25公斤(折合尿素44-54公斤)纯磷(P2O5) 5-6.5公斤(折合普通过磷酸钙31-41公斤)钾肥(K2O5-7公斤(折合硫酸钾10-14公斤),缺锌的地块,亩施硫酸锌2-3公斤。

低肥力地块: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纯氮(N16-20公斤(折合尿素35-44公斤)纯磷(P2O5) 5-6.5公斤(折合普通过磷酸钙31-41公斤)钾肥(K2O5-7公斤(折合硫酸钾10-14公斤),缺锌的地块,亩施硫酸锌2-3公斤。

2施肥方法:有机肥、磷肥和70%钾肥、20%氮肥、硫酸锌2~3公斤做基肥施用;氮肥总量的30%第一次追肥4-5叶期;氮肥总量的50%、钾肥30%作追肥9-11叶期,结合大培土进行追肥。

7.中耕除草

出苗后,植株封行前,中耕松土2-3次,深度为3-4cm,促进根系生长。结合中耕,及时铲除杂草和摘除病虫叶。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8.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阈值以下。化学防治,严格执行GB 4285GB/T8321,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将病虫害消灭在未发前和初发阶段;农药配制要准确,不得任意增减剂量,现用现配。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在玉米上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及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三致”农药;农药使用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1大、小叶斑病、锈病发病初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100g;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100g。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2)草地贪夜蛾、粘虫螟虫在三龄幼虫发生期,选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农药进行防治。

9.适时收获

1普通玉米: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叶枯白, 籽粒硬化而表现亮泽时,选择晴天及时采收。

2鲜食玉米由于是采收嫩穗,适时收获非常重要,采收过早和过晚,都会影响品质和口感。适收期一般为授粉后20-23天,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开花授粉后,要注意观察籽粒灌浆进度,做到适时采收。此外,鲜食玉米秸秆含糖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果穗采收后,秸秆可直接用于青贮饲料,进一步提高全株利用率和生产附加值。

三、澄江市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品种。如云麦42、云麦50号、攀麦7号、川麦107等。

2.整地施基肥

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疏松、平整、无大土块、土壤商情均匀、良好。施足底肥,底肥最好用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农家肥亩施用量1000-1500公斤,商品有机肥亩施用量250-300公斤复合肥

3.茬口安排

一年1,最佳播种期105-20

4.种子处理

选用商品包衣杀菌种子。如使用未包衣的裸种,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麦种摊晒23天,促进种子呼吸,增强种皮透性,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可选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现拌现用。

5.种植密度

为确保田麦最高茎蘖数达40-45万株,地麦30万株左右,每亩用种量田麦7.5-8kg,地麦10-12kg。播幅+行距22-25cm

6.种植方式

地麦抓住雨水结束前适时抢墒播种,确保出苗整齐;田麦选择晴天人工拉线开沟等行条播。大力推广机械化播种,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7.施肥管理

1山地小麦: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纯氮(N9~11公斤(尿素19~24公斤),纯磷(P2O5)3~4公斤(普通过磷酸钙18~25公斤),钾肥(K2O3~4公斤(硫酸钾6~8公斤)。施肥方式:有机肥、磷肥、钾肥、氮肥总量的50~60%作基肥;50~40%的氮肥作分蘖肥或拔节肥追施。

2田麦: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纯氮(N12~14公斤(尿素26~30公斤),纯磷(P2O5)3~5公斤(普通过磷酸钙18~31公斤),钾肥(K2O5~6公斤(硫酸钾10~12公斤)。施肥方式:有机肥、磷肥做基肥全田施用;氮肥总量的10%和钾肥作种肥;90%的氮肥作分蘖肥或拔节肥追施。

8.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阈值以下。化学防治,严格执行GB 4285GB/T8321,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将病虫害消灭在未发前和初发阶段;中等毒性农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同一品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低等毒性农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同一品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农药配制要准确,不得任意增减剂量,现用现配。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在小麦上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及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三致”农药;农药使用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1白粉病、锈病发病初期或发现中心病株时,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40g;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75g;或用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6 ml。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注意叶面叶背喷洒。

2蚜虫当百株蚜量达600-800头时,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20g;或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20g;或用3%啶虫咪乳油20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30 ml。以上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间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9.采收

当小麦进入蜡熟期,麦穗变黄,籽粒足浆,含水大约在16-18%左右时即可收获。若收获偏晚,麦粒养分返秸,麦秆变软,易倒伏造成落粒减产,影响小麦的质量大力推广机械化收割

四、澄江市蚕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选用良种

新丰2号、云豆早8号、玉豆3、澄江豆、陵西一寸等。

2.合理密植(播种时期、播种量、种植方式)

1烟后豆:8月下旬烤烟还有3-5片叶时,在烤烟墒两边打塘播种,每塘种1粒蚕豆,行距0.6米,株距0.2-0.25米,每亩种植4400-5500株,每亩播种量8-10公斤。

2稻后豆:10月中、下旬水稻收获后翻耕起垄,在垄两边打塘播种,每塘种1粒蚕豆,行距0.6米,株距0.2-0.25米,每亩种植4400-5500株,每亩播种量8-10公斤。

3.施肥管理

1肥料用量: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300公斤+蚕豆配方肥(N-P2O5-K2O--=10-16-20-0.5-0.25) 20-25公斤。

2)施肥方法:有机肥作基肥施用,蚕豆配方肥在蚕豆3-5叶开始,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8-10天浇施一次蚕豆配方肥,每次施用蚕豆配方肥8-10公斤,分3-4次施用。

有机肥作基肥施用,蚕豆配方肥在蚕豆3-5叶开始,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8-10天浇施一次蚕豆配方肥,每次施用蚕豆配方肥8-10公斤,分3-4次施用。

4.病虫害防治

1)杂草防治:蚕豆田中的杂草主要是禾本科杂草,一般在播种后3天内可用广佳安、乙草胺除草剂进行芽前防除杂草,在以后的生长期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除草1-2次。

2)病虫害防治:蚕豆的病害是影响蚕豆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常年病害对产量的损失约10-20%,流行年份损失在50%以上。在云南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锈病、赤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等。除选用抗病良种外;因地制宜选用早熟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里杂草和植株病残体,均可有效减轻蚕豆的病害。我们现在的措施主要还是化学药剂防治。

锈病:在发病初期喷施0.5%的波尔多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赤斑病 :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视病情发展情况,隔7-10天喷施1次药,连续防治2-3次。

根腐病 :用多菌灵、敌克松、苯菌灵等药剂 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 植株茎基部或灌根,每株喷或灌250毫升,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④蚜虫:喷施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

⑤斑潜蝇:20%康福多乳油20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50%的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5-20/亩、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5000倍。

五、澄江市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油菜品种A35、玉油4号、花油6号。

2.整地除草

播种前3-5天对耕作层进行浅耕并进行人工除草,然后进行开沟、分墒、打塘,一般墒宽2.5-3.0m、打塘规格30×40cm。要求墒面平整

3.播种

1)播种期:播期为925日至1010日。

2)播种密度:塘距30×40cm,每塘播10-12粒,每亩播0.3-0.4㎏。

3)播种方法:打塘点播(切记种子与有机肥要隔离),播后盖适量草木灰或瘪谷保湿。干旱年要及时放出苗水,以利苗齐、苗匀、苗壮。

4.田间管理

1)定苗:田油菜,三叶一心时间苗,梳理窝堆苗、拥挤苗,每塘留苗5-6株,五叶一心时定苗,拔除杂草、弱苗,每塘留苗2-3株,保证每亩留苗1.3-1.5万株。旱地油菜,三叶一心时间苗,每塘留苗6-7株,五叶一心时定苗,拔除杂草、弱苗,每塘留苗3-4株,保证每亩留苗1.8-2.0万株。

2)水分管理:重点溉好五叶期、蕾苔期、开花期3次水,每次做到速灌速排。油菜生长前期,水分过多苗黄、瘦,后期干旱缺水易造成花而不实,因此,播种后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一次出苗水,确保出苗整齐。抽苔后正值冬春干旱季节,应选择夜间无风天气及时灌好抽苔和终花水,要速灌速排,防止倒伏,保证油菜需水要求。

3)中耕除草:出苗后,植株封行前,进行中耕1-2次,深度为3-4cm,促进根系生长。结合中耕,及时铲除杂草和摘除病虫叶。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5.施肥管理

根据示范区土壤肥力测定结果、油菜对肥料的需求,提出油菜施肥配方:每亩施用精制有机肥300千克,N12-13千克,P2O5 3-4千克,K2O 6-7千克,硼肥1.0千克。施肥方法:

1、基肥:打塘后每亩施用精制有机肥150千克。

2、种肥:种肥每亩用尿素3-5㎏、硼砂0.5㎏与盖适量草木灰或瘪谷盖塘。

3、追肥:三叶期定苗后亩用尿素9-10公斤浇施提苗肥;五叶期定苗后,田油菜每亩用复混肥30-35㎏兑水浇施作苗肥;苔高1015厘米时,视叶色亩施蕾台肥复混肥15-20公斤。

6.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绿色防控对象目录:油菜跳甲为苗期主要害虫,发生重时遭成缺苗。蚜虫为花蕾期及接荚期为主要发生危害期。小菜蛾、菜粉蝶:由于坝区休耕有利于2种蔬菜害虫的发生。④霜霉病及白锈病:主要以霜霉病发生为主。

2)虫害综合防治:花蕾期中期防治蚜虫、小菜蛾、菜粉蝶主要害虫,选择亩用70%吡虫啉510克、16000IU/毫克苏云菌杆菌50克。

3)抽苔期以霜霉病、白锈病为主要病害进行防控,选择亩用58%甲霜灵锰锌45克—60克。

4)应用性诱剂防治小菜蛾,每亩放置诱捕器2个。

六、澄江市荷藕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贮藏性佳、商品性好的品种。如“鄂莲4号”、“鄂莲6号”、“湖北红花藕”、“澄江本地藕”、太空莲36号等。

2.茬口安排

一年1茬。3月上旬至4月中旬均可定植(架藕),8-9月可采青荷藕,10月以后采收枯荷藕。

3.藕种质量

藕种感官要求:种藕应具备本品种特征特性,无损伤,无病虫害,每支不低于0.75公斤,有3个以上的完整藕苞,并带1-2个子藕。藕种质量要求种子纯度≥95%,发芽率≥94%,水分≥82%

4.藕种处理

藕种可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消毒处理,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后盖膜闷种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

5.定植

1)定植前准备

①整地:大田定植3天之前整地,对田块进行耕翻、耙、除杂、整平、修筑田埂等。翻耕30-40厘米,对于不易排干水的地块,可带水耕耙。耙时要耙透、耙匀、耙平。

②增施有机肥:每亩选用精制有机肥200-300公斤,于定植前、整地时与土壤均匀混合作基肥施用。

2)定植密度

株行距0.5-0.7米×2.0-2.5米,每亩种植密度为400-500株,用种量300-400公斤。早熟品种可稍密,中晚熟品种应稀,种藕大,芽子多的应稀,反之应密。

3)定值方法

为便于栽植,应分种到墒,且田水不宜过深,一般保留10厘米左右,其栽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斜栽法:栽植时先将藕种按规定的株行距排放于田面,再按藕身大小用锄挖一长穴,种藕顶端向下顺势插,使藕身稍向下倾斜,与土表成20-30度角,种藕藕枝宜按角度斜插入泥土,藕头入泥5厘米-10厘米,藕梢翘露泥面,以利用阳光提高泥温,促进生根和发芽,即栽后覆泥以盖没藕身为准。一种是平栽法。栽植时将藕种平放于定植穴内,回盖5-10厘米田泥。定植时,行与行之间各株交错摆放,靠近田埂四周一圈的种藕顶芽应一律向田中心。

6.施肥管理

1、肥料用量:每亩施用精制有机肥200-300公斤+化肥配方肥(27-8-1280-100公斤。

2、施肥方法:全部用量的有机肥基肥及40%的化肥配方肥,于定植前整地时与土壤均匀混合作基肥施用。第一次追肥于定植后20-25天,具有1-2片立叶时追施,用15%的化肥配方肥均匀撒入水面;第二次追肥于定植后55-60天,即封行前,此时为荷藕生长旺盛期,施用20%的化肥配方肥,施肥前将藕田水撤出,入泥浅施;第三次追肥于定植后第75-80天,藕叶封行,终止叶(后栋叶)出现时施用,施用25%的化肥配方肥,施肥前将藕田水撤出,入泥浅施。

7.水位管理

生长前期保持5-10厘米浅水,以使土温增高,促进生长。生长中期,即发生分枝和出现立叶以后应逐渐加深水位,一般到20厘米左右,最深不宜超过50厘米,以促进立叶的生长,抑制小分枝发生,提高大分枝结藕率,后期立叶满田,出现后栋叶时应将水位降到10-15厘米,以促进结藕。总之水位控制的规律为:浅--浅,大雨及时排水。

8.中耕除草

定植后至封行前,宜人工拔除杂草,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每月进行一次中耕除草,直到基本封行为止。

9.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使用化学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化学防治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在病虫害初发阶段就应用药;中等毒性农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同一品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2次,低等毒性农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同一品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农药配制要准确,不得任意增减剂量,现用现配。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在蔬菜上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及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致癌、致畸、致残“三致”农药;农药使用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2 )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进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做好中耕除草和田园清洁,改善和优化藕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荷藕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有效降低病源数量和虫害的发生率。

3)化学防治

①荷藕腐败病:最初开始叶片绿色从边缘向中心部分逐渐发黄变成褐色,叶柄顶端弯曲,直致干枯,地下藕节变褐腐烂。荷藕腐败病病菌来自带菌种藕和田间土壤,靠水传播。防治方法:定植前将种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后盖膜闷种24小时进行消毒处理,稍晾干后种植;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0.5公斤加干泥土30公斤拌匀撒入浅水田内。定植后,及时拔除发病病株。辅助防治措施:合理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在土壤酸性重、还原性强时,可以施用石灰,熟石灰用量掌握在30-50公斤。生长期间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增施硅钙肥,提倡补施硼、锌、钼等微肥,切勿偏施氮肥。

②褐斑病、黑斑病: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开始出现淡褐色斑点,而后扩大,直径可达10-15厘米。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并生黑色的霉状物,严重时荷叶大量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60克;连续2-3次。

③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40克;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用药30克。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

④斜纹夜蛾:在幼虫三龄以前,选用2%甲维盐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喷雾。

⑤福寿螺:每亩撒6%密达颗粒剂0.5公斤防治。安全间隔期30天。

10.采收

1)采收标准

藕上市的产品有青荷藕和枯荷藕。9月中下旬采青荷藕, 即在主藕形成3-4个膨大节间时开始采收青荷藕,时间为定植后100-110天。10月以后采收枯荷藕。采收时,应保持藕支完整、无明显伤痕。

2)采收方法

采收前3天撤出田水。采收青荷藕时,应先割去荷梗,减少藕锈,同时取主藕留支藕。叶片(荷叶)开始枯黄时采收老熟枯荷藕。不论是哪一种藕产品的采收都要小心,根据藕芽及嫩藕的生长方向,正确判断藕的去向,确保其产品的完整性和商品性,以便有更好的收益。如需外销,应尽快送入冷库进行预冷处理。

11.预留藕种

挖藕时,在田中央留面积约全田的20-25%藕带不挖,原地留种,以便作为第二种植的藕种。

12.清洁田园

荷藕采收完毕,认真清洁田园,将田间残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干净,同时翻晒土壤,减少田间病虫源。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