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撤县设区,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撤县设区最大的变化,主要还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经济相对独立的县,主要以农业为主,干部群众富民强县的主要思路是以农为主,而区则不同,区作为大城市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将是经营城市、管理城市,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和农民走向富裕。名称变了,思路变了,步子也就变了。 澄江地处云南省中部,距昆明市52公里、玉溪市87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773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街道、18个社区、22个村委会,居住着汉、回、彝、苗等民族,总人口18万人。是云南省距昆明最近的县区之一,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地处泛亚铁路东线、中线、昆曼大通道的节点和拐点,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承接昆明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根据《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澄江县被确定为国家级集中连片重点开发区域,帽天山为禁止开发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古生物化石产地;梁王山为禁止开发的县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林;云南澄江化石地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云南澄江动物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抚仙湖特有鱼类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撤县设区,说明澄江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而融入了滇中城市经济圈,迈上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新台阶。有利于澄江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创新活县、产业强县、共享和县”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更好地实施抚仙湖优先保护战略,更好地参与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前瞻性、全局性地谋划好我县未来发展的空间战略格局。有利于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健康+”、“互联网+”,着力打造“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构建“一城五镇多村”产城人文融合的生态系统,推动旅游产业规模集群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由全域开发向局部重点开发转变,由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有利于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以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为目标,以三产为支撑,辐射带动一产、二产转型升级。一产上突出绿色生态高效发展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探索发展特色药材和保健型农产品种植,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围绕抚仙湖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庄园经济、农家乐发展民营经济。三产上加快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和“帽天山、抚仙湖”品牌效应,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导向,推动澄江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围绕重大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镇村、民俗客栈及各类旅游新兴业态发展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二产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破解园区建设的土地和融资难题,创优工业企业入园发展、生产要素入园聚集条件,做精园区经济,在支持保障已有磷化工、建筑建材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引进物流配套产业和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实现增量、增效。有利于加快生命健康城规划建设,加快广龙、立昌等特色旅游小镇及文创村庄、精品生态庄园等示范区建设,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逐步实现产城融合。深入实施全域人居环境提升计划,加快增绿添色、点亮澄江工程建设,加强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快速推进,实现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三区两城”目标,把澄江建设成昆明的“后花园”、云南和玉溪的“会客厅”、云南最美县城。   (澄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赵丽华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