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三个一”模式 促进青少年文化交流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3-12 08:36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澄江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三个一实践育人模式,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科技创新在育人功能上的契合点,促进青少年文化交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制定一本劳动实践手册。澄江市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主阵地,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区域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一是制定劳动手册、记录表、假期实践清单指导各年龄段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根据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岗位服务等多元化劳动场域,因地制宜开设烹饪、农耕、手工等劳动实践课程,打造《新劳动教育之二十四节气课程》等一批精品课程。二是依托四季农庄农耕研学基地等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校外劳动实践。常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沿湖10所学校十余年坚持开展小小抚管员”“河小青实践活动,通过沿湖监督执勤、入户宣传、亲身践行爱湖护湖、小手拉大手四个步骤,逐步带动全社会自觉保护抚仙湖。三是发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开展小讲解员的培训班5期,200余名青少年持证上岗,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到博物馆开展的志愿讲解活动。

开展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澄江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政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能力水平,让学生充分体验做中学”“学中做的感悟,创新了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目前,澄江市建有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1个、云南省研学基地2个,玉溪市级少先队实践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5个。基地课程包含红色文化教育、传统农耕文化劳动教育、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究、职业体验等板块共计90余个课程,其中化石修复、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科普、现代农业科普深受广大学生欢迎。2023年,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近1万三千余名学生进行了100余次研学实践,同学们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研学中体验穿越时光隧道,寻找生命大爆发奥秘;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再到农耕基地研学中体验了现代农业种植项目,让学生亲近了大自然,感受到劳动创造的魅力;最后体验扎染、制作风筝等非遗魅力研学。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全市青少年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营造一个“爱科学 学科学”氛围。澄江市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线,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一是建成澄江市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室每年有序组织2000余名师生参观、体验为我市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客工作室,组织20余名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参加首期培训,开设不同年龄段的创意编程课3个,有学生100余人三是承办云南省爱科学 学科学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全省30000余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四是2023年澄江市5支队伍出战玉溪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无人机比赛,两支队伍一举夺魁,其余参赛队也分获前三的好成绩,为我市青少年积极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澄江市将继续探索三个一实践育人模式,持续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与科技创新的融会贯通中磨练意志、提升素质、知行合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