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着力”建设互嵌式社会环境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6-17 10:38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近年来,龙街街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依法治理成效等方面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持续推动龙街街道社会环境更和谐、社区治理更多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着力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补齐短板。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202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1.3万元,转移就业1.98万人次,发放民政救助资金798.69万元,受益群众4.61万人次,完成基本医疗保险缴费5.15万人、养老保险缴费2.24万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23年依托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培训、讲座、展览、阅读分享、阅读推广、健身等文体活动29场次,14个社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共计120余场;职工书屋及14个社区农家书屋编码上架图书37932册,供群众阅读14个农家书屋共开展活动84场。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将村庄环境治理、门前三包等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宣传动员,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实现民事民办、民事民治25户家庭获评澄江市健康家庭,1户家庭获评省级健康家庭;朱家山创建为四星级美丽乡村村庄、禄充一组创建为三星级美丽乡村村庄,1个村庄获评省级绿美村庄,10个村庄获评玉溪市级绿美村庄,25个村庄获评澄江市级绿美村庄。

二是着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从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上全方位嵌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空间。盘活文化资源。龙街街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借助街道村委会的应急大喇叭,以音频形式,分早晚时段,定时向群众输出中华优秀文化资源音频,2023年播放52期,覆盖6余万乡村人群,通过音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群众日常生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注入禄充风景区、广龙小镇等文旅产业的打造中。建强文化堡垒。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采取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志愿服务模式,2023年依托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打造3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开展文艺宣讲、培训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以建党节、国庆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清明节为契机,通过集中学习、线上线下宣讲、编印宣传手册以及组织升国旗、唱国歌、参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实践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交往联谊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情感、增强认同。

三是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举措带动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高效节水设施农业2.1万亩;建设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区,推广蓝莓地全基质无土栽培2600亩;万海基地探索+种植模式,亩产值由2万元提高到815万元;成立左所社区村办公司,竞拍流转土地2100亩,盘活废旧厂房2600平方米,建成云南省首个羊肚菌工厂化种植标准车间;实现农贸分离6户;骏蓝商贸有限公司纳为限额以上批发业,2023年实现销售额4030万元实施华光农特产品交易市场规范管理、龙街社区金丝黄菊田园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双树社区农业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推动左所社区农贸市场建设,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禄充景区全面规范提升工作,广龙星光夜市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广龙部分搬迁地块打造为农文旅研学基地,推出2条生态研学旅游线路;2023年共投入430余人次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到各景区景点开展志愿服务值守工作;全年接待游客3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53亿元。

四是着力提高依法治理成效。坚持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机制,着力提高依法治理成效,建立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机制和协商机制,化解群众在生活生产中的矛盾,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共建共治环境。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意识。2023年街道共开展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普法宣传活动4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6万余份,受教育群众累计6.9万余人次全民普法率达95%以上、重点区域以及重点人群普法覆盖率100%。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夯实平安建设根基14个社区、120个居民小组划分为122个网格,配备122名网格长、选聘383名网格员、15名专职网格员2023年通过网格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完成12雪亮工程示范村建设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