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江市抓实“五个嵌入”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澄江市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4-09-14 17:49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近年来,澄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主线,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抓实个嵌入”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引领“嵌入”,体制机制齐发力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双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暨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市级领导牵头负+N工作机制,2024年市委常委会学习、研究民族工作6制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点任务分解表》、《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十项任务清单》,建立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审核机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二是细宣教“嵌入”,线上线下促融合实施社会面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项目,全市6街道)和所有A级景区、博物馆、客运站、医院、体育场所等社会宣传全面升级,各级各部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进车站”、“进景区”、“进场馆”、“进课程”、“进大街小巷”等,推动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五个全覆盖”,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采编播“澄江市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生共融”系列活动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场文艺晚会”等报12,在《澄江新闻》《掌上澄江》《山水澄江》微信号等平台同步开设“民族团结”“中华民族 籽籽同心”等宣传专栏,播出相关信150条,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三是实化生态“嵌入”,绿美家园促和谐。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深耕“联治”改革,推动截污纳管、粪污清掏、河道整治等工作建章立制,“五位一体”工程10个关键性节点基本完成,城乡生活污水收处率分别达96.78%95.92%。深耕“联管”改革,以提升《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执行效能为重点,36项配套清单、29项权责清单循序实施。深耕“联建”改革,携手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成立抚仙湖分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八有”体系立柱架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92.97%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更加可感可及。

四是深化产业“嵌入”,推动改革促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紧抓住抓经济促发展改革机遇,新创县级农业基地230个、市级农业基40个,新增农贸分离45户,成立村集体“强村公司”51家,全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园中园”模式磁吸效应持续显效,项目融资17.6亿元,物流港一期重启建设,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5户;“旅游+”效应不断放大,乡村村游、研学游持续升温,创成小湾、禄充 2 个省级金牌旅游村,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GDP固投、规上工业等重点经济指标降幅全面收窄,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3.7%6.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五是优化三交“嵌入”,文旅融合促振兴。全方位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00余个、3500余户,改造建筑面积达27万余平方米,全面拆除影响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隔心墙”,以民生保障一体化、社会服务均等化、基层治理网格化推动各民族全方位互嵌。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流,在全市各类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思政课程,开展“道中华”系列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征文、绘画征集评选、“中华民族一家亲”知识竞赛等活动覆盖率、参与率达100%学校全部实现“混班混宿”。深化拓展旅游促“三交”6行动,常态化开展立夏节、䆲䆡鱼文化美食节等一批传统节庆文化交流活动,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38.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1%和增长10.50%,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文化相融、精神相依。

(供稿 澄江民宗局王馨然,6911458


主办:澄江市人民政府 承办:澄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77-6911520 电子邮箱:cjzfbxxk@163.com

滇公网安备 53042202000011号 备案号 滇ICP备11001977号 网站标识码 5304220003  网站地图

网站支持IPv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