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澄江市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宣推护航,打破传统业态界限,创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举措,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文体旅融合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打造“文化+”新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帽天山、抚仙湖两大世界级资源,培育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12个A级景区;禄充、小湾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澄江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2024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人文底蕴深厚,共有关索戏等非遗保护项目58项,非遗传承人48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获全省第四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奖;组建太平花灯队等6个民间文化团体,参加春节、立夏节等表演活动38场次;国际大马戏联动黑神话悟空等热门IP,打造悬崖咖啡、明星鱼洞、星光夜市等一批网红打卡地。 融合“多元+”新业态,实现各族群众共游共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引发“生态+”共鸣,打造“澄江益游”新名片,带动3万余人参与生态公益活动。“研学+”爆发兴起,以古生物文化辐射带动生态科普、农耕体验的“1+N”研学体系拓展提效,培育国家级研学基地1个、省级2个、玉溪市级2个。度假、乡村、养老、体育、康养等多元“旅居+”持续升温,马房村入选《旅居云南》典型案例汇编。打造环湖路、老虎山等骑行路线,形成红石岩村、马房村等“体育+旅游”发展集群,培育37家市场主体,坚持赛事联动,成功举办6届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8届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玉溪抚仙湖站)等精品赛事,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高原帆船赛等落地澄江,潜水、滑翔伞等业态链条不断延伸,迸发“体育+”活力,抚仙湖旅游度假区获评“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中山医院运营,泰康集团、圣爱中医馆入驻澄江,寒武纪小镇获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康养+”势头强劲。《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特种邮票首发活动、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系列活动、“最美中国·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第五届澜湄视听周国内外嘉宾赴澄江参访、“云南好生活·走进澄江”专场等大型活动走进澄江,《盲盒旅行局》艺人打卡抚仙湖,香港明星足球队在澄开展活动登顶抖音玉溪榜TOP5,“活动+”精彩纷呈。 提振“发展+”新引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融合主流媒体、新媒体、网红等力量,构建“官方+网红”、“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深化合作,发布《云南澄江:迎立夏“草狮子”起舞》《云南玉溪 探秘化石博物馆 奇幻科普体验受欢迎》等3500条次宣传报道。《人民日报》整版报道《行走彩云之南阅读演化故事(华夏博物之旅)》,澄江生物群发现40周年系列活动在各大媒体刊发专章,并在全球40多个国家1300余家媒体11种语言发布,点击量6亿+,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视频信息国内全网影响力值达18.69亿次,《万顷烟波际绿芜》、《松元草狮子舞》作品获得5项省级奖项,“关索戏—傩戏文化的活化石”获“学习强国”2024年夏季全国县级融媒体优秀作品,《云南澄江:手工藕粉》、《中秋团圆:爱若无缺事事圆》获国家广电总局、云南省广播电视局“青年 star”青年短视频创作营二等奖。指导新媒体协会优化组织架构,开设“享趣抚仙湖”抖音号,组织网络大V参与“生活在澄江 爱上抚仙湖”短视频大赛,邀请达人参与拍摄制作《家园》、《请你来》2 部歌曲 MV。打造“食宿游购在澄江”宣传主题,打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去有爱的地方澄江”等IP 话题,“文创雪糕”等美食文化宣传视频成功“出圈”。 (供稿 澄江民宗局王馨然,6911458)
|